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术的术后护理

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术的术后护理

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术的术后护理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a5病区)江苏无锡214000)
【关键词】脑血管支架;并发症;术后护理
脑血管疾病(cvd)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在cvd 中,缺血性卒中(脑梗塞)约占70%[1,2],目前它的治疗方法仍以药物干预为主,但复发率仍高,如何解决高复发率,一直是困扰神经医学界的难题。

近年来开展的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为脑供血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新的诊治途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防卒中复发,近期疗效确切。

我院神经近年来开展多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行pta,均获成功,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1月共1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72岁,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轻偏瘫。

其中颈内动脉8例,术后安置于监护病房。

椎动脉10例。

术前均进行头部螺旋
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术前均行全面评估,无绝对禁忌证[2]。

二、术后护理
1、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术侧下肢制动至拔鞘管后6~8h。

告知
患者卧床休息、肢体制动的重要性。

2、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慌、出冷汗等情况。

本组病例有2例支架置入后出现血压下降,给予升压药对症处理,一周后好转。

3、鼓励患者多饮水,进流质或半流质,利于造影剂的排出,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口腔和鼻出血。

观察病人的大小便、呕吐物及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及肾区有无疼痛现象。

4、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皮下血肿等,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及穿刺侧肢体的皮温,及时调整弹力绷带的松紧度,24小时后撤去弹力绷带。

5、注意患者睡眠情况,不能入睡者应用镇静药物以免引起血压的不稳定及高灌注。

6、做好心理护理,不良的情绪易引起血压波动及脑血管痉挛。

因此要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述和要求,解释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

三、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形成,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合并症[3],多由于压迫不当、止血后患肢移动及肝素与抗凝药物应用引起。

有出血或有血肿出现时应及时进行按压和包扎。

2、高灌注综合征是pta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高度狭窄血
管,支架置入后,可能会导致灌注区的急性过度灌注[4]。

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偏头痛、惊厥及颅内出血,也可出现面部及眼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高血压及局限性神经体征。

控制血压是预防此综合征的关键,术后必须把血压控制在120-130∕
60-80mmhg,一旦出现高灌注损伤应及时处理。

3、支架再狭窄是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再狭窄率发生率为10%~43%[5]。

其表现为原有临床症状较手术前加重。

18例患者短期随访未发现支架再狭窄现象。

4、下肢血栓形成:观察穿刺下肢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有无减弱或消失,脚趾的活动情况以及皮肤的温度和色泽,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

预防措施为每1~2h可进行1次被动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当患趾端苍白、小腿疼痛剧烈、皮温下降、感觉迟钝则提示有股动脉栓塞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本组中有一例患者由于血管硬化,足背动脉摸不到,但两侧皮温正常,患者无不适。

5、脑血管痉挛及脑栓塞:应用预防血管痉挛的药物、抗凝剂、血管扩张剂等综合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治疗。

6、肺栓塞: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并发症与下肢的制动有关,主要预防措施是下肢要尽早被动活动,弹力绷带不要太紧,过了制动期,鼓励患者小幅度的活动肢体。

四、出院宣教
1、因为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壁将要被新生的血管内膜覆盖,使支架与血管真正融为一体,这一过程大约需要6~8周,在此之前为防止支架内壁血栓形成[6],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波立维和阿司匹林至少8周时间,以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在服药期间如出现皮肤黏膜、眼睛、大小便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有出血现象,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诊。

2、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g,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少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胖肉等。

3、坚持服药,不能随意停药、减药。

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定期复诊。

如出现头痛、眩晕、偏瘫等情况时及时就诊。

4、戒烟酒,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5、支架塌陷常发生在手术后1年内,发生率为5%-6%,但我们要告诫患者不要用力按摩颈部和头部,在术后3个月,复查b超,手术后1年要复查dsa。

五、体会
dsa下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是新技术,手术创伤小,疗效高,无严重的并发症,其治疗水平已成为衡量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标志。

而对手术患者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治疗的疗效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合理有效的护理是dsa下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134.
[2] 凌锋,缪中荣.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
[3] 王希锐。

介入放射学问答,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9。

[4] 李森茂,凌峰,缪中荣,等.颈动脉狭窄内支架治疗并发症临床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2):56-61.
[5] 于苏文,练学淦,赵建洁,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8):851-85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