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现状及分析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
”为此,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等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课堂正逐渐形成“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的可喜局面。
但在如火如荼的语文教改中,学生的作业却依然沿习着巩固、掌握知识这一传统的学习途径。
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可是学生语文作业的现状是如何的呢?
一、现状分析
1、作业机械化
机械抄写,每教学完一篇新的课文内容,随之而来的是巩固练习,老师把重复抄写新课的生字新词作为学生巩固本课内容的唯一法宝,例如教学结束《槐乡五月》的第一个课时后,一般来说老师会布置给孩子这样的作业:写完本课的习字册或者抄写书中划出的词语几遍。
这是最普遍的学生课堂作业,而相应的家庭作业则是把这一课的词语抄写几遍,而对于家庭作业或者课堂作业中有错的孩子来说,订正是难免的事情了,有的老师还甚至要孩子抄十遍或者几十遍,这样孩子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抄写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和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了。
而老师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致使作业含金量极低,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2、作业形式枯燥乏味
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眼睛只盯着课内、课本,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做习题,进行抄抄写写的书面练习。
很少有其他形式的作业。
其实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作业。
是因为这种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在人们的眼光中,口头作业其实算不得作业,因此要求学生的也就少了。
这样一来,在孩子升入高年级后面对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句空话,等于没有作业。
3、作业要求一刀切
教师常常不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管这些内容是不是有的学生已经接受了,有的学生还未掌握,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要求学生大量抄写生字新词,进行大量考题练习,以及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作业题,而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练习则相对较少,甚至有些学校就没有这样的作业。
而这些统一、单调的作业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成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别差异,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被剥夺了,个人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做的无用功相对较多。
二、思考
作业布置中出现上述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教师没有真正
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作业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自己是辅,而是生硬地把自己愿望机械地施加在一群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身上;二、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外学习以及课外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而仅仅把作业看成课堂教学的拾漏补缺;三、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狭隘地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包括做作业,其目的就只是为了掌握好每一册书上的二十多篇的课文,掌握课本上的生字、新词、句子、片段、篇章,从而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概括地说,教师意识中存在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的错误认识,是导致作业布置中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
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三、对策
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质这项复杂的工程反映在作业中变得如此简单、乏味,为了能培养学生的语文个性,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精神,我们应腾出一点空间,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的练习,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应该说,适当的抄写和背诵作业仍就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度,同类型的作业做多了,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也在这样的机械练习中渐渐消失了。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无非是:一、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
二、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所以,作业的设计形式应当多样化,并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给学生。
给他们以想象的空间。
让他们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
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达到字词、句子、篇章的掌握,更要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1、把机械化的作业变为口头实践性作业
在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教师要记住不要去看重结果,要看重的是学生参与的过程、从中悟到的创新学习的原理和科学的精神,以及学习的方法。
这不也正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吗?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的作业形式有: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形式。
例如学习《小稻秧脱险记》时,由于课文本身是一篇童话故事,我带孩子把它排演成舞台剧;学习了《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后让学生想象一下,编一个关于小红马和小骆驼故事的续集,学了《绝句》我让学生动手根据诗意画了一幅图画……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较大一些,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常规作业的情况好得多,学生不仅能按时完成,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学生从单一的写中解放出来,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形式
让学生“自主学习”应当成为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首要前提。
老师应当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来设计作业,例如把作业设计成为一个阶梯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去有选择的完成作业。
例如:最高层的作业是灵活多样,侧重于孩子的理解、想象;中间层相对最高层的要求低一个层次;而最低层的则是一些抄写和课堂知识巩固的作业。
如学习了《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后,课后作业可以这样设计:①动笔写一写爱还可以如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②回家把《爱如茉莉》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问问他们觉得爱如什么?③抄写本课词语。
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做什么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而且,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亟待改革,这一改革应以师生树立正确观念为前提,以小学生自主为原则,以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兼顾课内与课外,特别重视阅读与练笔,这样语文课外作业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