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时代关于教师发展的几个问题[1]

“互联网+”时代关于教师发展的几个问题[1]

“互联网+”时代关于教师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带来怎样的影响?
1)互联网时代教师思维方法需要做什么样的调整?
(1)积极开放的心态。

积极看待互联网+教育,个人思维+互联网思维。

新时代,信息获取渠道多样,网络、各种移动终端、各种社交软件、各类在线教育、公开课等,促使教师个体必须与互联网思维融为一体,拥有开放、多元、蜘蛛网式的思维方式。

(2)包容性思维。

信息巨量,既要兼收并蓄,更要精挑细选。

对于紧密相关的专业领域知识采用建构思维方法,对于联系不紧的领域不必回避,可以采用联通思维方式对待。

(3)跨界思维。

跨界思维基于世界万事万物普遍联系、系统是细节的有机集合、学科知识体系构成等三大基本逻辑原理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跨界思维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更具创意,可以从更高、更广泛的角度看待学科教学、看待一堂课的设计、乃至看到自己课堂设计中的细节问题。

(4)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决断而进行的言之有据的反省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自我指导、自我规范、自我检测和自我校正的思维方式。

好的批判性思考者应当具有批判精神和理性美德,具有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技能。

批判性思维利于教师在互联网+时代,理智选择信息,加工整合信息,构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5)软性思维。

软性思维是一种有别于逻辑思维的思考方法。

在我看来,逻辑思维是一种硬思维、线性思维,是环环相扣、探讨因果关系的思维;而软性思维则是一种借助形象、类比、隐喻、联想、直觉、灵感等而展开的思维方式,它往往是不连续的、跳跃的、发散的,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而又疏忽不定的,带有某种神秘色彩;它探讨的不是事物之间的表面联系,而是内在关联,这种关联是无法用逻辑来加以说明的,理解这种关联需要洞察力。

培养软性思维则需要音乐、诗歌和绘画等艺术的熏陶,软性思维利于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塑造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课堂,最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走向艺术的境界。

(6)零存整取的思维。

面对信息、知识碎片华时代的到来,教师需要建立零存整取的思维方式。

以自我需要为核心,提高碎片知识收集、整合和整体构建的能力。

(7)平台化思维。

构建多方共赢的生态圈通过互联网构建教研平台,我们就可以开办各类论坛、读书活动;开设网络BBS、QQ、微信圈等进行网络评课交流;组织教师集体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同时也可以让教师之间增加情感。

平台化思维,更高级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圈,大家在这样的生态圈中相互增值,相互体验成功的快乐。

(8)迭代思维。

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

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

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迭代思维对于教师发展有很多的启示,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教师的成长就存在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一点一点的改进之中。

教师平时的磨课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

(9)免费思维。

让教师学会知识共享,免费思维,就是共享思
维,在教育中就是“知识共享”。

知识需要共享,只有共享才能增值,才能做到双赢。

“知识共享”是信息时代的一个特征,不能共享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共享知识的组织是死组织。

教育工作者,需要这样的一种共享文化。

不可想象,如果每个教师的想法与经验都封闭起来,彼此不进行交流,只有讲话没有对话,那将是怎样一种状况呢?纵然每个人都有“独门秘诀”,其组成的组织最终也会变成一盘散沙。

案例学习,是教师进行知识学习与共享的较好方式,也是学校进行知识管理极好的载体。

教学案例,是能体现一定教育教学现象、能揭示一定教学规律的实例,它具有典型性,也是知识管理的典型事例。

学校重视案例学习,可以缩短教师教学探索的时间,为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参照。

案例学习的方法是多样的,如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讨,对一般教师或名师的课堂或课堂片断、实录进行分析等,使之成为教师获取知识、智慧,相互交流、提高的平台。

(10)数据思维。

从数据中认识学生,以前我们也有很多数据,比如平均分、优秀率等,而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挖掘,教师很有可能有能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微观表现,如:他在什么时候翻开书,在听到什么话的时候微笑点头,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在不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别为多少,会向多少同班同学发起主动交流,等等。

在被互联网思维不断冲击下,总理提出的“互联网+”也逐步被更多人接纳,时代的科技化,产品的多样化,微狐智慧通就是这样一款开放的软件,将课堂联网,随时通过网络发表感想和疑问,同步显示在课件上。

课上,老师可以及时调整课程,课后,老师可以根据数据的统计和挖掘,对课堂难点和学生特点进行精确分析评价,无疑给了在线教育一个更好的选择。

2)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哪些方面有待提高?
(1)信息搜索获取能力;
(2)信息整合构建能力;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力;
(4)线上线下教学评价反馈能力;
(5)微视频设计、录制和统合运用能力。

3)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1)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习体验;
(2)“学教相长”的理念,教师不是信息的主宰,如何建立学教相长,共同发展的理念值得思考;
(3)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学习风格的需要。

传统讲授、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电子书包、混合教学等方法需要逐渐被老师认识和掌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