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生产基础知识第一章片剂第一节概述一、中药片剂的含义中药片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合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型片状的制剂。
主要供内服,亦有外用。
片剂问世于 10 世纪后叶,而中药片剂创用于 20 世纪 50 年代。
近些年来,由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的应用,中药片剂的剂型理论、生产技术日臻完善,中药片剂的品种不断增加,质量迅速提高,已发展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广泛的剂型之一。
二、中药片剂的特点主要优点:①剂量准确,因病人近片服用,而片内药物均匀、含量差异小;②质量稳定,因系固体剂型,且某些易氧化变质或潮解的药物,可借助包衣或包合作用加以保护,水分、光线、空气对其影响较小;③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产量大、成本低,药剂卫生易达标;④服用、携带、贮藏等较文便;⑤品种丰富能满足医疗、预防用药的不同需求。
缺点在于:①制备或贮藏不当会影响片剂崩解、吸收;②某些中药片剂易引湿受潮;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久贮时其成分含量下降;③片剂中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较胶囊剂、散剂稍差;④儿童和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三、片剂的分类按给药途径结合制法与作用,片剂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内服片系供口服,在胃肠道崩解、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疗效的片剂。
1.普通压制片(素片)系指药物与辅料混合后,经加工压制而成的片剂。
一般不包衣的片剂多属此类,如安胃片、葛根芩连片。
2.包衣片系指在压片(常称片心)外包衣膜的片剂。
如三七伤药片、盐酸黄连素片。
3.咀嚼片指在口中嚼碎后咽下的片剂,多用于维生素类及治疗胃部疾患的药物。
如酵母片、乐得胃片。
4.分散片系指遇水能迅速崩解形成具较大粘性的均匀的混悬性水分散体的片剂。
这种片剂一般由药物和崩解剂及溶胀辅料组成。
可吞服,也可放入水中迅速分散后口服,还可咀嚼或含吮。
如复方阿司区林分散片。
5.泡腾片系指含泡腾崩解剂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片剂。
泡腾片遇水即产生气体,促使片剂快速崩解,多用于可溶性药物片剂。
6.多层片系指由两层或多层组成的片剂。
各层含不同的药物,或各层药物相同而辅料不同,可避免复方药物间的配伍变化,且可呈现多种疗效或兼有速效或长效的作用。
此外,尚有缓释片、控释片、微囊片、纸型片、固体分散片等。
第二节片剂的辅料片剂辅料系指片剂中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亦称赋形剂。
制片时加用辅料的目的在于确保压片物料的流动性、润滑性、可压性及其成品的崩解性等。
辅料选用不当或用量不当,不但可影响制片过程,而且对片剂的质量、稳定性及其疗效的发挥有一定甚至重要影响,片剂辅料必须具有较高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不得与主药及其他辅料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释放、吸收和含量测定,对人体无害,且价廉易得。
片剂的常用辅料按其用途分为稀释和吸收剂、湿润剂和粘合剂、崩解剂及润滑剂。
一、稀释剂和吸收剂稀释剂和吸收剂统称为填充剂。
前者适用于药剂量小于 0.1g,或含浸膏量多、或浸膏粘性太大而制片困难者。
后者适用于原料药中含有较多挥发油、脂肪油和其他液体,而需制片者。
常用有以下品种,有些兼有粘合和崩解作用。
1.淀粉为白色细腻粉末;性质稳定,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不溶于冷水和乙醇,在水中加热至62~72℃可糊化;遇水膨胀,但遇酸或碱在潮湿状态及加热时逐渐水解而失去膨胀作用;能吸收 12%~15%的水分而不潮湿。
本品价廉易得,是片剂最常用的稀释剂、吸收剂和崩解剂。
淀粉的可压性差,使用量不宜太大,必要时可与适量粘合力较强的糊精、糖粉合用以增其粘合性。
中药天花粉、淮山药、浙贝母等含淀粉较多,粉碎成细粉加入,兼有稀释剂、吸收剂和朋解剂的作用。
2.糊精为淀粉水解的中间产物,白色或微黄色细腻的细末;不溶于醇,微溶于水,能溶于沸水成粘胶状溶液,产呈弱酸性。
常与淀粉配合用作填充剂,兼有粘合作用。
糊精粘性较大,用量较多时宜选用乙醇为润湿剂,以免颗粒过硬。
应注意糊精对某些经物含量测定有干扰,也不宜用作速溶片的填充剂。
3.糖粉为蔗糖磨成的白色细粉,味甜,易溶于水,易吸潮块。
本品为片剂优良的稀释剂,兼有矫味和粘合作用。
多用于口含片、咀嚼片及纤维性中药或质地疏松的药物制片。
糖粉常与淀粉、糊精配合使用。
糖粉具引湿性,用量过多会使制粒、压片困难,久贮使片剂硬度增加;酸性或强碱性药物能促使蔗糖转化,增加其引湿性,故不宜配伍使用。
4.乳糖为从动物中提制而得的白色结晶性粉末,略带甜味;易溶于水,无引湿性;具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性质稳定,可与大多数药物配伍。
乳糖是优良的填充剂,制成的片剂光洁、美观、硬度适宜,释放药物较快,较少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久贮不延长片剂的崩解时限,尤其适用于引湿性药物。
但国内本品量少价高,现多用淀粉、糊精、糖粉(7:1:1)混合物替代。
喷雾干燥乳糖可选作粉末直接压片辅料。
5.甘露醇为白色结晶粉末,清凉味甜,易溶于水;无引湿性,是咀嚼片、口含片的主要稀释剂和矫味剂。
山梨醇可压性好,亦可作为咀嚼片的填充剂和粘合剂。
6.硫酸钙二水物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不溶于水,无引湿性,性质稳定,可与大多数药物配伍。
对油类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并能降低药物的引湿性,常作为稀释剂和挥发油的吸收剂。
硫酸钙半水物遇水易固化硬结,不宜选用。
使用二水化合物以湿颗法制片时,湿粒干燥温度应控制在70℃以下,以免温度过高失去 1 个分子以上的结晶水后,遇水硬结。
据报道,本品可干扰槲皮素的吸收。
7.磷酸氢钙为白色细微粉末或晶体,呈微酸性,具良好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磷酸钙与其性状相似,两者均为中药浸出物、油类及含油浸膏的良好吸收剂,并有减轻药物引湿性的作用。
8.其他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镁均可作为吸收剂,尤适于含挥发油和脂肪油较多的中药制片。
吸油能力由强到弱为:氧化镁>碳酸镁>碳酸钙。
其用量应视药料中含油量而定,一般为 10%左右。
应注意酸性药物不适用,因它们碱性较强。
微粉硅胶和氢氧化铝亦可选作吸收剂。
二、润湿剂和粘合剂润湿剂和粘合剂在制片中具有使固体粉末粘结成型的作用。
本身无粘性,但能润湿并诱发药粉粘性的液体,称为润湿剂。
适用于具有一定粘性的药料制粒压片。
本身具有粘性,能增加药粉间的粘合作用,以利于制粒和压片的辅料,称为粘合剂。
适用于没有粘性或粘性不足的药料制粒压片。
粘合剂有固体和液体型两类,一般液体型的粘合作用较大,固体型(也称“干燥粘合剂)往往兼有稀释剂的作用。
润湿剂和粘合剂的合理选用及其用量恰当控制关系到片剂的成型,影响到有效成分的溶出及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常用的润湿剂与粘合剂有以下品种。
1、水水为润湿剂。
凡药料本身具有一定粘性,用水润湿即能粘结制粒。
使用时应使水均匀分散,以免产生结块现象。
常采用喷雾法。
一般多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易溶于水或易水解的药物则不适用。
2、乙醇凡药物具有粘性,但遇水后粘性过强而不易制粒;或遇水受热易变质;或药物易溶于水难以制粒;或干燥后颗粒过硬,影响片剂质量者,均宜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为润湿剂。
中药浸膏粉、半浸膏粉等制粒常采用乙醇作润湿剂,用大量淀粉、湖精或糖粉作赋形剂者常用乙醇作润湿剂。
乙醇常用浓度为 30~70%,应视药物和赋形剂的性状及气温高低而定。
乙醇浓度愈高,粉料被润湿后粘性愈小。
药料水溶性大、粘性大、气温高时,乙醇浓度应高些。
反之,其浓度可稍低。
操作时应迅速混合,立即制粒,及时干燥,以免乙醇挥发使软材结团或湿粒变形。
生产中应注意防火、防爆。
3、淀粉浆(湖)为最常用的粘合剂。
系由淀粉加水在70℃左右糊化制成的稠厚胶体液,放冷后呈胶冻状。
使用浓度一般为 8~15%,以 10%最为常用,亦有低至 5%或高于 20%者,应根据原、辅料的性质及颗粒的松紧要求而定。
本品适用于对湿热稳定,而且药物本身不太松散的品种,尤适用于可溶性药物较多的处方。
淀粉浆能均匀地润湿片剂粉料,制出的片剂崩解性能好,对药物的溶出影响小,亦是色素的良好载体。
本品可与糊精浆、糖浆或胶浆配合使用,以提高粘性。
淀粉浆的制法有煮法和冲浆法二种。
煮浆法系将淀粉加全量冷水搅匀,置夹层容器内加热搅拌使糊化制成;冲浆法系取淀粉加少量冷水混悬后,冲入一定量沸水(或蒸汽),并不断搅拌使糊化而成。
前者因淀粉粒糊化完全,故粘性较后者强。
4、糊精主要作为干燥粘合剂,亦有配成 10%糊精浆与 10%淀粉浆合用。
糊精浆粘性介于淀粉与糖浆之间,其主要使粉粒表面粘合,不很适用于纤维性大及弹性强的中药制片。
5、糖浆为蔗糖的水溶液,其粘性力强,适用于纤维性强、弹性大以及质地疏松的药物。
使用浓度多为 50~70%,常与淀粉浆或胶浆混合使用。
不宜用于酸、碱性较强的药物,以免产生转化糖而增加引湿性,不利制片。
液状葡萄糖、饴糖、炼糖都具有较强的粘性,适用的药物范围与糖类类似,但均具一定引湿性,应控制用量。
6、胶浆类具有强粘合性,多用于可压性差的松散性药物或作为硬度要求大的口含片的粘合剂。
使用时应注意浓度和用量,若浓度过高、用量过大会影响片剂的崩解和药物的溶出。
此类中的阿拉伯胶浆和明胶浆主要用于口含片及轻质或易失去结晶水的药物。
另一多功能粘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胶浆,其水溶液适用于咀嚼片;其干粉为直接压片的干燥粘合剂,能增加疏水性药物的亲水性,有利片剂崩解;其无水乙醇溶液可用于泡腾片的酸、碱粉末混合制粒,不会发生酸、碱反应;其乙醇溶液适用于对湿热敏感的药物制粒;而 5~10%PVP 水溶液是喷雾干燥制粒时的良好粘合剂。
7、微晶纤维素为纤维素部分水解而成的聚合度较小的白色针状微晶,不溶于水、稀酸及有机溶剂中;吸水膨胀;磨擦系数极低;可压性好,受压时粒子间借氢键而结合;有较大的容纳量。
可作粘合剂、崩解剂、助流剂和稀释剂。
常用量为 10~30%。
因具吸湿性,故不适用于包衣片及某些对水敏感的药物。
8、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均可作粘合剂。
除甲基纤维素外,其他都兼有崩解作用。
可用其溶液,也可用其干燥粉末加水润湿后制粒,用量一般为 1~5%。
这类化合物的聚合度和取代度不同,其粘度等性质亦不同,应恰当选择。
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基醇液可用作对水敏感药物的粘合剂,亦可作缓释制剂的辅料。
此外,海藻酸钠、硅酸镁铝、白及胶、聚乙二醇 4000、中药稠膏等也可选作粘合剂。
而改良淀粉、聚乙二醇 6000、速流乳糖、高纯度糊精等也可作为干燥粘合剂。
三、崩解剂崩解剂系指能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而使药物易于释放的辅料。
除口含片、舌下片、长效片外,一般片剂均需加用崩解剂。
中药片剂因大多含有药材细粉或浸膏,其本身遇水后能缓缓崩解,故一般不另加崩解剂。
(一)片剂的崩解机制片剂的崩解机制与所用崩解剂所含药物的性质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点:1.毛细管作用片剂具有许多毛细管和孔隙,与水接触后立即从这些亲水性通道进入片剂内部,强烈的吸水性使片剂润湿而崩解,淀粉及其衍生物和纤维素衍生物的崩解作用多与此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