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管理专业《水资源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山东水利职业学院2012.11《水资源管理》课程实训任务书一、实训题目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二、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全面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熟悉资料,整理思路2、熟悉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的总体思路3、能根据区域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的结果,提出恰如其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4、掌握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中的计算三、时间安排一周四、基本资料1、某区域为平原区,区域面积为996km2。
根据对该区域降水、径流资料的“三性”审查分析可知,1956~1999年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对总体的代表性较好,因此,在对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时采用这一时期的资料。
经分析,1956~1999年的降雨、自产地表水资源(河川径流)及入境水量情况如下表1。
表1 资料一览表年份降雨(mm)河川径流(mm)入境水量(亿m3)1956490.4 17.9 11.521957463.9 15.5 6.921958527.7 35.5 5.751959500.6 23 9.031960552.1 47.1 6.11961555.3 48.5 9.861962488.5 17.1 8.041963529 36.3 7.6919641094 121 7.521965262 3.0 3.591966580 41.2 0.5481967618.3 46.5 2.4161968301.7 3.8 1.791969711.7 89.4 2.7921970575.4 22.6 1.6521971605.3 83.4 2.9821972385.2 38.9 2.9551973633.5 16.7 3.2441974593.4 79 1.1261975376.3 24.2 1.8921976578.5 23.6 3.1171977984.5 91.7 1.961978606.2 49.4 0.4031979375.9 8.5 0.0471980408.3 13.4 01981492.5 28.7 1.51982424.8 8.4 3.61983395.7 4.0 0.1041984480.6 25.1 0.1661985726.7 98.9 0.2521986323.9 3.8 0.0061987629.7 69.7 01988516.3 35.8 0.00751989304.1 3.0 0.00161990634.6 36.5 0.1231991560.9 21.6 0.0261992469.1 26.3 01993404.4 5.8 0.00451994581.6 29.4 0.1831995716.7 65.5 01996523.8 20.6 01997274.6 2.9 01998521 9.8 01999301.8 3.3 02、根据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该区域代表站观测井平水年、丰水年、枯水年可分别用1993年、1995年和1997年表示,三年浅层地下水累计年变化量如下表2示。
表2 地下水累计年增加值及年降水量和浅层含水层给水度表年份∑∆h(m)区域年平均降雨量(mm)P 浅层含水层给水度μ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1993 1.06 404.4 0.0521995 3.02 716.7 0.0521997 0.64 274.6 0.052多年平均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3、该区域河系较发育。
根据每年河道行水流量和时间,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的时间多年平均为67d,河道左岸总渗漏长度为16.8km,右岸总渗漏长度为37.25km,左岸水力坡度平均为0.0061,右岸水力坡度平均为0.0055,左岸含水层的厚度为0.94km,右岸含水层的厚度为0.925km。
两岸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平均为4.365m/d。
假定该区域每年河道入渗补给量与多年平均河道入渗补给量相等。
4、该区域其他渗漏补给量较小,可忽略不计。
5、通过对该区域地下水质分析,浅层地下水淡水区总面积为525km2,咸水区总面积为471km2。
6、考虑到本区域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要求,以及汛期不能为蓄水、引水工程所控制利用的水量和用水部门的用水量要求,经过分析计算,该区域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系数为0.45。
7、经分析计算,该区域浅层地下水的可开采利用系数为0.75。
8、该区域河川基流比较稳定,每年基流量取多年平均年河川径流量的5%。
9、现状各类需水情况见下表(1)现状城镇生活用水表3 现状城镇生活用水情况表区域名称代表年城镇人口(万人)城镇生活用水定额(L/人•d)某区域50%10.33 120 75%10.33 120(2)农业菜田、林果用水表4 现状农业菜田、林果用水情况表区域代表年菜田林果面积(万亩)定额(m3/亩)面积(万亩)定额(m3/亩)某区域50% 0.84 765 0.08 83 75% 0.84 815 0.08 88(3)农田及工业用水量表5 现状农田及工业用水量表区域代表年农田灌溉用水量工业(万m3)(万m3)一般工业农村工业某区域50% 14800 353 419 75% 16500 353 419(4)其他用水量较小,忽略不计10、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取自地下水五、提供成果1、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地表水资源量2、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地下水资源量3、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重复量4、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水资源总量5、频率P=50%、P=75%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6、频率P=50%、P=75%的地下水资源可开采利用量7、现状农业用水总量;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总量8、现状供需分析(分不同水源)9、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10、总结主要包括设计中技术问题的处理和对其过程的认识。
六、设计报告书1、内容摘要2、目录3、设计内容(1)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地表水资源量(2)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地下水资源量(3)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重复量(4)多年平均及频率P=50%、P=75%的水资源总量(5)频率P=50%、P=75%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6)频率P=50%、P=75%的地下水资源可开采利用量(7)现状农业用水总量;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总量(8)现状供需分析(分不同水源)(9)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10)总结4、报告书要求总的要求:语言通顺,说理清晰,层次分明,图表规范,内容充实,成果正确,文字清楚,独立按时完成,统一规格,左侧装订。
具体要求是:1)一级标题宋体3号字加粗2)二级标题宋体4号字加粗3)三级标题宋体5号字加粗4)正文宋体5号字5)单倍行间距,默认页边距6)表明居中。
表中字号最大不能超过正文宋体5号字,可根据表中内容适当减少字号。
7)图名居中并统一编号。
《水资源管理》课程实训指导书一、参考文献1、崔振才主编,水资源与水文分析计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王金亭主编,水文学与水文地质(自编教材),2004。
3、赵宝璋主编,水资源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4、刘光文主编,水文分析与计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1。
5、高桂霞主编,水资源评价与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二、频率计算频率计算用图解适线法,现行仍然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
三、地下水资源计算1、给水度的概念参见参考文献2。
2、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参见参考文献2。
3、年降水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计算每年均采用已分析的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4、河道入渗补给量的计算利用达西公式计算(参见参考文献1)并注意左右岸的区别。
四、现状供需平衡分析1、不同水源分别供需平衡分析2、计算时段为“年”3、在供需分析中注意给出“综合评价指标”,参见参考文献1。
五、附件附件1、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平时考勤、设计成果质量按五级记分评定方法评定。
凡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平时考查主要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独立完成设计等几方面。
设计成果的检查,着重检查设计图、计算表和计算书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毕业设计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参考标准如下:1、优秀(1)工作努力,遵守纪律,表现好。
(2)能按时优异地完成设计任务,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某些方面有新意、有个人见解。
(3)设计计算书完整、正确,概念清楚,图纸表格齐全,文字通顺,排版打印符合要求。
2、良好(1)工作努力,遵守纪律,表现较好。
(2)能按时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计算书完整、正确,概念清楚,图纸表格齐全,文字通顺,排版打印符合要求。
3、中等(1)工作努力,遵守纪律,表现一般。
(2)基本能按时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
(3)计算书完整、正确,概念较清楚,图纸表格齐全,排版打印符合要求。
4、及格(1)工作态度及表现一般。
(2)勉强完成设计任务,基本达到要求,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3)计算书基本完整、正确,图纸表格齐全,排版打印基本符合要求。
5、不及格(1)工作不努力,表现较差,有抄袭现象。
(2)未能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设计中有原则性错误。
(3)计算书不完整,概念不清,图纸表格不齐全或排版打印不符合要求。
附件2、频率计算格纸(每人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