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概论》题库一、判断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内涵规定,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 农村环境是接近环绕城乡居民区的半自然环境。
√3. 农业环境是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4.农村环境与农业环境在概念上不可相互替代。
×5.农业环境带有更多自然属性,而农村环境带有更多的社会属性。
√6.城市环境具有高度人工化的特征。
√7.生态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界引起的。
√8.现代城市环境问题的特征是由工业污染向城市污染和农业污染发展。
×9.解决传统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更大更难。
×10.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
√11.人类在与环境的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自然环境。
×12.生态危机表现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并最终威胁人的生产与发展。
√13.人口越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越大。
×14.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资源消耗程度较高。
√15.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自然原因引起的水质变化。
×16.核聚变能属于非耗竭性能源。
×17.煤炭在开采、加工、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空气污染。
√18.水电本身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不会带来环境问题。
√19.生物质能的消耗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自然灾害频繁。
×20.生物质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1生态学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并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为应用。
√22.生态学与环境问题研究相结合,是应用生态学最重要的领域。
√23.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愈复杂,该系统的稳定性程度愈大。
√2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生产过程称为次级生产。
×2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生产过程是进行动物性生产的前提。
√2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是紧密联系、同时进行的。
√27.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导致大气储存中二氧化碳增加和温室效应,是信息传递失真的表现。
×28.生物可以通过营养交换的形式,把信息从一个种群传送到两一个种群。
√29.生态系统平衡是静态平衡,而不是动态平衡。
×30.在外来干扰下,生态系统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
√3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因此人类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塑造自然。
×32.多数的病虫害、地震、旱灾是完全自然发生的,与人类活动无关。
×3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存与发展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依赖已经大大降低了。
×34.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构成的综合体。
√35.在现代社会,生物资源的直接价值常常被低估,因而生物资源的价格极不合理。
√36.相当多的植物和动物提供了重要的药材,具有重大价值。
√37.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物种灭绝速率不断加快,是自然灭绝速递的1000倍。
√38.生物评价的主流方向是对人以外的生命系统做定量化表征并给予等级评价。
√39.生物治理指污染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减少、消解过程。
生物治理指污染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减少、消解过程。
×40.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加强生物治理,其次要保护生物净化。
×41.目前的生物治理重点开展的是水体污染的生物治理。
√42.现行病虫害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几乎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43.生态规划的目的是促进城市环境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44.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学原理,依据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基本规律建立的农业生产方式。
√45.生态工业的目的是使废弃物完全能被自然界动植物所分解、吸收或利用,促使整个系统的最优化。
√46.对流层有时形成污染物易于扩散的条件,有时又会形成污染物不易扩散的条件。
√47.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在平流层中聚集。
×48.臭氧层被消蚀成洞,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49.中间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通讯极为重要。
×50.大气中的悬浮颗粒有大致稳定的构成。
×51.干洁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比例,在地球表面各地几乎是不变的。
√52.逆温层的出现将阻止气团的上升运动,使逆温层以下的污染物不能穿过逆温层,造成高浓度污染。
√53.当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空气对流很少阻碍,能稀释大气中的污染物。
×54.由于热岛环流的存在,城市郊区工厂所排放的污染物可由低层吹向市区,使市区污染物浓度升高。
√55.在背风侧污染物会被下沉气流带至地面,或在回流区内回旋积累,无法扩散出去,容易造成高浓度污染。
√56.海陆风的环状气流不能把污染物完全输送、扩散出去,当海陆风转换时,原来被陆风带走的污染物会被海风带回原地形成重复污染√57.催化方法净化效率较高,净化效率受废气中污染物浓度影响较小,但价格较高。
√58.水体污染是指外来水源的污染物排入了水体中。
×59.在环境污染研究中,“水”和“水体”的概念是相同的。
×60.水体自净指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
√61.水污染指标是控制和掌握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
√62.污染防治是纯技术问题,只要提高技术就能防治污染。
×63.风向和风速对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重要作用。
√64.重力沉降室是各种除尘器中最简单的一种,除尘效率较高。
×65.静电除尘器高效节能,但设备庞大,投资费用高。
√66.厌氧生物处理法是一种低能耗和可回收资源的工艺。
√67.污水处理方法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回收其中有用物质的可能性、经济性等具体条件选择。
√68.厌氧生物处理的出水往往能满足有关污水排放标准。
×69.固体废弃物指完全丧失使用价值的固体或半固体物质。
×70.危险废物的认定主要是依据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定方法。
√71.凡是干扰他人正常休息的声音统称噪声。
×72.噪声防治可以控制自然噪声。
×73.因为噪声对于人体有害,所以环境越寂静,越有利于人的健康。
×74.个人防护在噪声防治中只能作为最后手段暂时使用。
√75.城市的城建规划对于噪声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76.热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即时的。
×77.天然辐射源对人体无害。
×78.放射性辐射一般是气体的。
×79.生物质能是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而形成的。
×80.常规能源是指当前被广泛利用的一次能源。
√81.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都有自动调节能力,其生态阈值是无限的。
×82.水体有自我净化的能力,因此人类可以任意向水体中排放污(废)水。
×83.天气是指短时间发生的气象现象。
√84.GMP 是良好操作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简称,是一种安全和质量保证体系。
√85.沙漠化是最严重的荒漠化现象。
√86.受大气、农药、水体、化肥等影响同时造成的污染是固体废弃物污染。
×87.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小。
×88.土壤被污染后,还是容易清除并恢复的。
×89.环境监测的目的是用监测数据表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及污染的来龙去脉,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
√90.电磁辐射也属于环境监测的内容。
√91.所有污染都很严重,所以应该对每一种化学品进行监测,实行控制。
×92.大肠菌群是直接反映水体受无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
×93.土壤肥力指标主要是监测土壤中碳、磷、钾等有机质的含量。
√94.我国环境标准是由第三方非营利机构制订的。
×95.地方政府可以制定比国家已有标准更严格的同一种标准,如果不可行,就执行国家标准。
×96.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只要考虑生态良性循环,不必考虑技术经济条件。
×97.衡量环境污染的依据是受到污染的对象受损害的程度。
×98.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也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
√99.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因此地方政府不能制定补充标准。
×100.无氟冰箱是对这个产品给予的一种环境标签。
√101.环境质量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质量。
√102.社会环境质量包括人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103.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揭示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环境影响的规律,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
√104.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一般以区域为评价单元。
√105.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找到环境污染的根源,并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106.环境质量评价的生态经济学原则指衡量区域内环境质量,应以该区域的环境质量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标准。
×107.在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时,无论所处区域环境如何,应该按照同样标准评价。
×108.在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程序中,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是最后一步。
×109.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工业建设和开发项目中开展得很普遍。
×110.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是指从一个城市的整体出发,对环境污染进行预防和治理。
×111.环境污染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因此工程技术手段应是最根本的防治措施。
×112.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必须运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
√113.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应实行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并重。
√114.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要考虑生产力布局与区域环境条件一致。
√115.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要优先考虑社会发展需要,然后才考虑自然资源条件×1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包含了人文遗迹与风景名胜保护,也包含城市。
√117.国际公约与我国环境法有不同规定时,优先适用国际公约的规定。
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118.农业法、土地法等也是我国环保法体系的组成部分。
√119.我国环境保护法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工业企业做到“零排放”。
×120.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指污染生产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管理制度。
×121.清洁生产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在世界各国广泛推行。
√122.清洁生产利用了循环经济的某些原理。
√123.我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推行清洁生产为目的的法律。
√124.静脉类产业生态工业园是以某个工业行业的几个企业为核心,通过物质和能量集成,在多个企业间建立共生关系而形成的。
×125.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工业大发展,使得环境污染达到了及其严重的地步,造成灾难性事件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