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 冷与热

第二单元 冷与热

第二单元冷与热一.教学要求1.引领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有关物体的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整理,研究这些材料.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学生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有关冷与热的探究活动.2.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成烫,热,温,凉,冷的过程;经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经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探究的过程.经历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的过程.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活动中掌握对自然界进行独立探究的必要技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尝试着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二.本单元重难点:学生能在探究冷与热的活动中,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分析、交流、综合和概括。

学生能够了解温度计的设计原理;并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学生在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去研究,并在不断的变换中获得愉悦。

学生能够持续对一周的气温进行测量。

三.本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由“冷水与热水”、“热胀冷缩”、“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个一级标题和13个活动组成。

用5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冷水与热水(一).教学准备每组4只烧杯(五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水槽、热水、冷水、小塑料袋(每组两个)、皮筋或线绳、天平或自制小秤。

(二).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

·今天你们感觉到教室外边是冷还是热?·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摸摸冷热两杯水,说说触摸的感觉。

·冷和热时刻伴随着我们,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地观察认识一下冷水和热水。

2.用触摸的方法感受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用一瓶冷水和一壶热水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

怎样倒更合理?·描述触摸4杯水的感受,联系教材开水和冰水的插图给水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记录整理平时发生烫伤的场合,怎样避免烫伤?3.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能换一种方法来研究吗?·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把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人热水中,把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人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怎样解释以上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

4.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把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

发现了什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什么?·交流观察结果并进行解释。

·小结:我们发现了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

根据我们在“沉和浮”单元里所学的知识,这应该是热水上浮的原因。

教后记: 在滴墨水和小塑料沉浮的实验中要注意热水的温度高一些,实验效果才明显.第二课时热胀冷缩(一)(一).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小烧瓶、细玻璃管、胶塞、小水槽、滴瓶或小药瓶(中间插细塑料管)、水、酒精、饮料、食油、醋等容易嗅到气味的液体、暖瓶(内装热水)。

(二).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对水的体积变化进行观察。

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用包气球皮的试管实验水的体积变化不明显,怎样才能更清晰地看到水的体积变化呢?有办法吗?2.观察老师提供的材料,学生根据教材提示自己动手组装一个能清楚看到水体积变化的装置。

·分组观察。

水受热时的体积变化:水受冷时的体积变化;根据水在细管里的上升、下降判断一盆水的冷热。

·交流观察结果。

小组讨论分析,烧瓶中的水在什么条件下体积膨胀,在什么条件下体积收缩?归纳概括水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谈话:水能热胀冷缩,饮料、酒精能热胀冷缩吗?其他液体呢?引出第二个活动。

·出示实验材料,小组根据研究内容需要,自己选择材料,合作研究。

·汇报、交流、归纳得出结论:实验用的这些液体都能热胀冷缩。

·质疑:还有没有问题需要去探究?教后记: 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学生普遍认为感受深.第三课时热胀冷缩(二)(一).教学准备乒乓球,2个(瘪破)、烧杯、热水、液体热胀冷缩装置、气球、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固体热胀冷缩装置。

(二).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

液体在冷热变化时体积有什么变化?空气能热胀冷缩吗?固体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是否能热胀冷缩。

2.讨论。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空气是会流动的,必须把它装在一个容器里,用什么容器呢?怎样保证容器里的空气多少不变?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把容器密封?·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才能发现空气的体积是不是有了变化?3.分组做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是用什么方法做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5.固体热胀冷缩的观察。

·强调观察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实验。

·交流、归纳。

·小结:我们通过两节课的活动,发现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这许多物体都是哪些物体呢?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就会发现。

教后记: 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效果好而固体实验要带学生室外观察效果才好.如我们学校操场的水泥地面的留缝的作用.第四课时温度和温度计(一).教学准备各种温度计、温度计模型。

(二).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

·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们知道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出来的吗?·出示温度计。

2.了解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向学生提问。

·归纳学生们的描述:温度——物体冷热的程度,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3.观察几种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它由几部分构成?·观察刻度:标记和数字。

·交流。

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提出观察中产生的问题。

例: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4.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观察比较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和温度计有什么相同之处。

·用手捂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液面的变化。

·讨论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5.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出示几种温度计,并做简单介绍。

不同用途的温度计常有不同的外形,构造也有些差别,如气温计、体温计、地温计等。

6.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谁注意到天气预报的播音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可以共同回忆或放天气预报录音或录像。

学习认、读、写温度。

7.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小组分别读各自温度计的读数,说说应怎样手持温度计,怎样读出读数;·小组间互相评价哪些读得正确,哪些不正确,为什么?·讨论概括出正确认、读温度计的方法。

教后记: 温度计学生在以有的经验上稍加引导就行,老师不必作过多的讲解.第五课时测量物体的温度(一).教学准备选择供学生练习测定气温的场地。

小组活动材料:水温计、普通温度计、地温计、开水、热水、温水、冷水。

(二).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温度计,这节课可以使用它们测量一些物体的温度。

2.测量水的温度。

·讨论用什么方法测量不同温度的水,怎样使我们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不要小看水温的测定。

洗澡水温度高容易烫伤,温度太低容易着凉、感冒。

最佳的洗澡水的温度在45℃——55℃之间。

·测量暖瓶里水的温度;·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测量温水的温度;·测量自来水和冰水的温度;·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填到表中。

·评价学生活动情况。

·小结:通过活动,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探究活动中,各种液体的温度都是这样测量的。

3.测量空气的温度。

·气象台每天都向人们预报气温变化的情况,下面我们亲自测量一下空气的温度。

·小组活动。

分别测量教室、走廊、树阴下、阳光下、地面及一人高的地方的气温并记录。

·小组交流数据得出结论:地点不伺,空气的温度也不同。

·我们平时所说的气温该怎样测量呢?测定气温要将气温计挂到空旷的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照射的地方。

例如:气象站的百叶箱,气温计的玻璃泡要离地面1米~1.5米,每天定时观测记录。

读数时,一定要注意使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持平,如果个子矮就要站到凳子上。

·测量定时的气温《时间不够可在下个单元“天气”的教学中再进行)。

4.测量沙子的温度。

·讨论沙子和水、空气不同,能用一样的温度计吗?·观察地温计的刻度、读数。

·测量干燥和潮湿的沙子的温度并记录。

·小组交流数据。

教后记: 本课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有所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