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主要浏览器比较

几种主要浏览器比较

几种主要浏览器比较我是做网页的。

IE6,IE7,FireFox,Opera,SeeMonky,NetScape,Flock,遨游这些浏览器在我机器里都有,我比较能知道他们的优缺点。

遨游是基于IE内核的,我会在最后说。

Flock是基于FireFox内核的就不多说了。

首先说符合w3c标准,现在IE7,FireFox,SeaMonky,NetScape都是符合w3c标准的,IE6则更多的是符合微软自己的标准。

所以不要说FireFox死抱着w3c标准,微软也在向这个标准看齐。

因为浏览器不是微软一家的。

IE6这种不合时宜的浏览器被淘汰是迟早的事。

以w3c的标准,新的更为严谨的xhtml标记语言是发展方向。

而且微软的.net开发工具也以xhtml作为标准的网页标记语言。

象HTML这样不太严谨的标记语言恐怕也很快要完成历史任务了。

接下来我们说说兼容性的问题,网页主要由标记语言html(现在更多的是XHTML),css,javascript等组成(ActiveX控件是微软的东西,实际上各个浏览器都可以支持,但是因为安全性问题连微软自己也对他进行了控制)。

兼容性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标记语言,原来HTML大家可以很不严谨的写,可以有起始标记而不用写结束标记,IE6就是为了适应这些东西而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从IE7开始就对这样的写法就不太支持,有时页面会变形,而是支持必须有开始标记和结束标记的XHTML标记语言,其他浏览器在这点上与IE7是基本相同的。

兼容性的第二个问题是css样式,现在网页都在使用DIV加CSS方式布局。

在制作网页过程中就会发现IE7和FireFoxe对CSS样式的解析是一样的,但是却和IE6不一样。

举个例子,css样式有一个padding的属性是加留白,例如一个DIV我们定义它500像素宽,给它的padding是4像素,那么对于IE7和FireFox来说DIV的宽度就是492像素,因为左右各去掉了4像素的留白。

对于IE6来说DIV的宽度变成了508像素,因为它是在左右各增加了4像素的留白。

其他浏览器和IE7是一样的。

兼容性里面最大的问题是javascript,因为javascript从开始就有很多家标准,所以谁也不能说谁是标准。

微软用的是jscript是变种的javascript,因为国内用IE的太多,所以基本都是基于微软标准的jscript开发的,国外这种比例可没有国内这么高。

IE7和IE6都是支持jscript的。

FireFox,SeaMonkey,NetScape对原来NetScape开发的javascript支持的比较多,opera是支持javascript特效比较少的。

所以总结下来兼容性上还是要向w3c标准看齐,IE6不要考虑了。

很快就会被淘汰。

应用的方便性。

首先是标签IE7、FireFox、Opera、SeaMonkey、NetScape都支持标签了。

IE6就是过时产品了,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在插件上IE7和IE6还是要比其他几个丰富些,最起码很多下载工具针对IE的插件就比其他几个的稳定的多。

资源消耗。

IE7在Windows下是有优势的,虽然经常会把我2G内存吃光但是对CPU 的消耗还不是很大。

但FireFox有时会在只开一两个网页时CPU的使用率达到100%,比较恐怖。

SeaMonkey,NetScape,Opera水平差不多,更象IE7,也是占内存大,CPU还不很厉害。

Linux下IE7是不能用的。

也就没发比较了,不过我用着FireFox就没有出现过Windows下的情况。

其它三个没有在Linux下用过。

安全性。

IE7真是爱你很难,主要是用的人太多,虽然提高了安全性,但流氓软件还是对它好不留情,IE6会中标的它一样也跑不了。

其他几个浏览器就明显好多了。

其他功能,IE7和FireFox还是比较单纯的浏览器。

其他几个功能就多了,基本都集成了邮件,Rss阅读器等很多功能。

最后说说傲游,IE7没出来之前他可以说是基于IE内核比较好的。

但IE7出来后它更象鸡肋,甚至更象垃圾。

因为IE7已经有了标签,所以这方面遨游就没了优势。

因为遨游主要还是基于IE6内核的,所以它基本也属于过时产品。

同时它采用了大量的屏蔽特效的功能,很多用IE可以浏览正常的东西,用它就会出错,甚至不能显示。

可以说遨游是不用也罢的东西。

总结一下吧。

实际上IE7,FireFox,NetScape8,SeaMonkey算是一个级别的浏览器,用惯了IE的还是接着用IE7吧。

想尝鲜,比较追求安全性,不太讲求页面美观的其它非IE的都可以考虑(遨游不算)。

Opera还是在速度上要胜出,但是兼容性差的比较多。

IE6真的要过时了,大家就别考虑了。

现在也就是图它兼容性还好。

等W3c标准普及到一定程度估计微软自己就把它毙了。

The World、傲游等浏览器都是用的IE的内核,所以很多人都把它们归为一类,但我不是这么认为的,以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也不一定这么认为。

用户其实不关心浏览器用的是哪个内核,因为内核太专业,并且是摸不到又看不见的东西,用户关心的是网页浏览的速度、功能等等实在的特性。

The World、Maxthon这类浏览器对IE的速度进行优化,功能也增强不少,界面也不一样,所以可以分开来看。

1. Internet Explorer 7幸好有IE7这样的简称,不然Internet Explorer这样的名字读起来挺费劲的。

IE6我以前几乎不用,不过IE7几乎解决了IE6不爽的几个缺点,然后就用了。

我十分喜欢IE7的RSS浏览功能,简单简洁功能足。

打开RSS地址,就可以订阅了。

IE7把RSS称作源,在Internet选项中可以设置所有源的更新频率。

比如设置为30分钟更新一次,那么每30分钟,系统就会出现一个msfeedssync.exe的进程进行源的更新。

也可以单独对某一个RSS进行更新频率设置,这样,更新频率更快的站点就可以更快得到更新,例如一些新闻站点。

源的查看界面十分简洁高效,有个小缺点就是,文章段落拉得太宽影响行的阅读,宽屏显示器尤其宽。

应该在右边提供一个能够左右移动的分隔条,这样就可以控制文章的宽度,调整宽度能更方便阅读。

菜单中的“导入和导出”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备份源地址,导出或导入为OPML文件。

很多人喜欢用在线的阅读器,例如google reader等等,优点就是不必备份RSS地址,不容易丢失,即使换台电脑或者在网吧中也能照常使用。

缺点也有,就是综合效率太低,需要登录帐号,等待加载,RSS是本来需要下载的内容,而在线阅读器也是需要加载的,每个地址之间或多或少都要Loading 一段时间。

IE7的标签浏览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就是有个比较独特的“快速导航选项卡”,快捷键Ctrl+Q,我不用这个功能,为了查找标签,还进行这样的二次操作,方便不到哪里去。

如果标签页数量开到要使用这个选项卡的时候,估计也会慢到不行。

IE7pro是个不错的增强工具,增加反广告、鼠标手势等等的功能,但是稳定性不太好,安装之后,IE7开启速度也慢下不少。

IEPlus也是个新的增强工具,Pro版似乎是收费的,相比IE7pro,功能少一点,但要稳定一点。

2. Maxthon 2Maxthon 2的界面设置华丽了许多,当然功能上也增加了不少。

Maxthon 2中RSS订阅称为Feed频道,Maxthon 2中的Feed订阅地址可以像收藏夹那样集中管理,提供导入导出OPML功能,设置中心的RSS自动更新是不可用的,不知怎么设置,但每个Feed都可以单独设置,只是单位不知道是什么(估计是分钟)。

没有Feed 阅读界面,如果要预览Feed内容,只能鼠标移到文章题目之上,会有Tooltip预览,比较不便。

另外,Maxthon 2可以纵向平铺标签页,这样可以方便地对比浏览,宽屏用户或许用得到。

还有一个挺不错的功能就是,可以上传收藏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更新同步自己使用收藏夹。

但是常常假死一直是Maxthon 2最头疼的问题。

3. Firefox有一些IE办不到的事我会用Firefox,我用的是Protable版的Firefox,系统重装配置不会丢失。

Firefox的确是个很强大的浏览器,功能应有尽有,扩展很丰富,不过我总是装了又删删。

有些没有也没大碍的功能就删去了,不然影响启动速度。

几个主要的扩展就是Adblock(超强去广告)、Web Developer(网页开发工具)、PlainOldFavorires(IE收藏夹支持),Adblock的去广告效率估计没有人会怀疑,支持订阅黑名单地址,强;Web Developer扩展比IE的网页开发插件要好用;和IE一起用就少不了PlainOldFavorires。

其它扩展就按个人习惯来装了。

我装了个FireFtp扩展,经常就拿Firefox当FTP工具了。

Brief是个RSS阅读扩展,个人觉得比其他的好用,支持自动更新,有阅读界面,甚至可以自定义界面(CSS)。

这样,Firefox也有一个很好的RSS阅读器了。

始终不能铁下心来用Firefox还是那几个原因,一些网站的兼容性不好,开太多的网页Firefox似乎有点吃不住,XML的描述的浏览器界面跨平台性能是好,但是效率稍低,有那么一点延迟,就像是在用Flash一样。

Firefox是怎么也不会删的了,备用。

4. The World不少时候也会打开The World来用用,最喜欢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小巧实用。

浏览器嘛,最重要的功能还是浏览,网上的内容资讯最重要,浏览器就是个阅读工具,不需要太多花哨的功能。

标签浏览、插件扩展、反广告、换肤,The World该有的都有了,还带一个小巧的多线程下载功能。

RSS要用插件实现,而且比较粗糙。

现在的浏览器基本都带有足料的RSS阅读功能,不知The World哪时会加上。

而The World比较缺的是界面上细节的设计。

浏览器的边框过小(默认皮肤),鼠标只能移动到边框的那一像素上才能拖动边框改变大小,虽然右下角有专门的改变窗口大小的区域,但Windows本身的窗口边框都是大于1像素的,拖拉很方便。

The World的窗口不够标准,所以用户也不能用标准的操作,这是影响体验的。

The World的侧边栏的功能比较集中,使用的时间也会多,收藏夹、历史、下载管理,这些都是经常会用到的功能,但侧边栏功能分类的显示方式不只一种,而且每一种都不是最好的设计。

侧边栏的显示方位也不只一种,其实太多的选择不一定是好事。

IE7的侧边栏提供三个功能,但功能按钮只有一种排列,都在顶上,且有文字,侧边栏只显示在左侧;Firefox的收藏、历史侧边栏单独出现,功能比较单一,侧边栏也只显示在左侧。

如果IE7和Firefox给用户的体验是比较好比较相似的话,The World的侧边栏就比较差了,不是很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过多的显示方式使用户难以适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