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水体污染用水量的增加.2.1 爱护水资源的措施⎩⎨⎧防止水体污染
节约用水.2.1 水体污染来源⎪⎩
⎪⎨⎧任意排放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的不合理使用农业污染:农药、化肥任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的工业污染:工业三废(.3.2.1
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工业三废处理后再排放.3.2.1
一、水的净化流程
1.静置沉淀→→絮凝剂)
—吸附沉淀(明矾过滤吸附(→活性炭—吸附异味和色素)(物理变化)→投药消毒(Cl 2 、ClO 2 或O 3 )(化学变化)
2.明矾的作用:吸附水中悬浮杂志,使之沉降
3.常用的净水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二、过滤
1.适用范围: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2.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
3.操作⎪⎪⎪⎪⎪⎪⎩
⎪⎪⎪⎪⎪⎪⎨⎧⎪⎩⎪⎨⎧⎩⎨⎧漏斗颈紧靠烧杯内壁侧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璃棒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玻三靠滤液低于滤纸边缘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二低壁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 4.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
(1)滤纸破损 (2)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3)仪器不干净
6.过滤速度慢的可能原因;
(1)滤纸堵塞 (2)滤纸和漏斗之间有气泡
7.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8.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9.区分硬水、软水方法:取样,加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起浮渣的是硬水
10.降低水硬度的方法:(1)生活中:煮沸 (2)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蒸馏
11.沸石的作用:防止加热时发生暴沸现象
一、化学式
1. 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
2.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eg :
H 2O ⎪⎪⎩
⎪⎪⎨⎧成(微观)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表示一个水分子(微观素组成(宏观)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表示水这种物质(宏观 O 2⎪⎪⎩
⎪⎪⎨⎧氧原子构成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表示一个氧分子
表示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表示氧气这种物质
Fe ⎪⎩
⎪⎨⎧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元素表示铁这种物质 H ⎩⎨⎧一个氢原子氢元素
2 H 2 O
↙ ↘
表示两个水分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原子的个数)
3. 化学式的书写
单质⎪⎪⎩
⎪⎪⎨⎧2222eg (C eg Ne He eg Cu Fe eg N H O I P S 、、:气态非金属单质除外)、、:固态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金属单质 化合物⎩⎨⎧l eg eg 22KC O H CO :)金非化合物(金左非右
、:氧化物(氧在右)
4.离子符号:H +、Na +、Mg 2+、Fe 2+、Fe 3+、NH 4+、OH -、NO 3-、CO 32-、SO 4
2- 5.化合价:
6.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化合价数值相同,正负性一致
7.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值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8.元素的负化合价数值等于8减去最外层电子数
一、氢气
1.H 2的物理性质:H2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
2.H 2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H 2+O 2−−→
−点燃
H 2O 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注意:点燃H 2前一定要检验H 2的纯度(验纯)。

点燃H2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表明气体较纯
②还原性 H 2+CuO (黑色固体)−→−△
Cu (紫红色)+H 2O
现象:黑色固体粉末变红
二、电解水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水的组成
2.原理:H 2O 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了H 2和O 2 H 2O −−→−通电H 2+O 2(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
3.现象:①电极上出现气泡 ②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5.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6.若实验观察到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原因是:
(1)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 (2)有一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反应
7.注意:(1)电解水用直流电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
8.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eg :O 2、N 2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eg :O 2、O 3 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
9.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eg :KMnO 4、CO 2
10.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eg :CO 2、H 2O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1. 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
2. 白磷保存在水中
3.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 实验成功关键:装置气密性好
(2) 原理:P+O 2−−→−点燃P 2O 5
(3) 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②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4) 注意:①锥形瓶底铺一层西沙的作用:防止锥形瓶底炸裂
②玻璃管的作用:引燃红磷
③气球的作用:调节装置的体积,缓解内部压强,防止瓶塞被冲开
④冷却后再称量,因为红磷燃烧放热,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气球变
大,产生浮力,使天平不平衡
⑤实验过程中,均要塞紧瓶塞(1)防止红磷燃烧过程中,白烟扩散到空气
中 (2)防止冷却后空气进入集气瓶
4.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 原理:Fe (银白色)+CuSO 4(蓝色) →Cu (紫红色)+FeSO 4(浅绿色)
(2) 实验现象:①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铁定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②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5.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原理:Na 2CO 3+HCl →NaCl+H 20+O 2
(2)现象:有气泡产生
6.镁条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原理:Mg+O2−−→
−点燃
MgO (2)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放热
(3)注意:①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是: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②若实验失败,称得MgO 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可能原因是:
(1) 一部分MgO 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
(2) 一部分MgO 粘到坩埚钳上
7.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8.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如果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五个不变⎪⎪⎪⎩⎪⎪⎪⎨⎧原子质量不变(微观)
观)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微原子种类不变(微观)和质量不变(宏观)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总质量不变(宏观)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5.4.3.2.1
两个一定改变⎩⎨⎧变构成物质的分子一定改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2.1 两个可能改变⎩⎨⎧化合价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2.1
简答:
1.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镁条燃烧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镁条燃烧,是指镁条与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镁条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
2.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质量为什么减轻了?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生成物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质量和,氧气以气体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

二、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课题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书写错误违背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原则)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配平即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相等,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第六单元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 60
一、金刚石
1.化学式:C
2.性质:(1)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2)硬度大
3.用途:玻璃刀、钻头、钻石
4.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5.一个碳原子周围连接4个碳原子
二、石墨
1.化学式:C
2.性质:①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②⎪⎪⎩
⎪⎪⎨⎧熔点高—电极、电刷—导电性—润滑剂—有滑腻感—铅笔芯—质软 3.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简答: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距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金刚石和石墨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3.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三、C 60:又叫足球烯
C60是由C 60分子构成的
四、无定形碳⎪⎪⎪⎩⎪⎪⎪⎨⎧强耐磨性油、橡胶中加入炭黑增炭黑。

用途:墨汁、鞋
金属—还原性。

用途:冶炼—焦炭除味剂、净水剂工业中的脱色剂、冰箱用途:防毒面具、制糖
—吸附性——诉讼多孔—活性炭途:取暖、黑火药吸附性(物理性质)用—疏松多孔—木炭.4.3.2.1 五、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为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常温
下不易得失电子)
2.可燃性 C+O 2点燃CO 2(充分燃烧) 2C+O 2点燃2CO (不充分燃烧)
3.还原性:实验木炭还原CuO 高温的作用:激发碳的活性
(1)原理:C+2CuO 高温2CuO+CO 2 ↑ CuO:黑色
↙ ↓ ↘ ↘ Cu :紫红色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
(2)现象:①黑色固体粉末变红 ②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步骤⎪⎪⎪⎪⎪⎩⎪⎪⎪⎪⎪⎨⎧熄灭酒精灯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点燃酒精灯固定装置装药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装置.7.6.5.4.3.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