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习俗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1、腊月二十三祭灶;
2、腊月二十四扫尘;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做豆腐;
4、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
5、腊月二十七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
6、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打糕蒸馍;
7、腊月二十九祭祖;
8、腊月三十贴春联、守岁、年夜饭;
9、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贴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
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
中一个种类。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
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
的重要习俗。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
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
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
氛。
辞旧迎新
辞旧迎新指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
春节是汉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民间习惯地称为“过年”。
即每年夏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家家都做饺子等食品,寓意来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