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1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及第95页做一做,第100页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2.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2.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颜色红黄蓝粉
盆数12 27 45 26
(1)( )色的花最多,( )色的花最少。

(2)红花比黄花少( )盆。

二、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对统计表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PPT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
气情况图)你知道这些图示表示什么吗?
这是记录的天气情况。

表示晴天,表示阴天;表示多云;表示阵
雨;表示雷阵雨。

要想准确地了解这些信息,就需要整理数据,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新知
识。

(板书课题:认识1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三、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1.(PPT课件出示教材中的问题)
师:这是对北京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所做的记录,仔细观察,你了解到了哪些信
息?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试一试。

2.探索方法。

学生尝试清楚地表示出每种天气天数的方法。

(教师巡视)
3.全班汇报交流想法。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别是在对数据的整理上,讨论、交流,得出统计方法。

学生在活动中配合较好,讨论激烈,思维较活跃。

在条形统计图信息的分析上,教师引导得较细,因为这是学生初次接触条形统计图。

目的在于给学生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扫清知识障碍。

整节课学生学习情绪一直高涨,回答问题积极。

教学目标完成得非常好,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本节课没能关注到学生独立作图能力不强,作图时不够细心,以至于练习时作图题完成得不好。

[再教设计]在课堂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选择学生在黑板板演。

第2课时认识1格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页例2及第97页做一做,第100页练习十九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2.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实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填空。

1.每格代表多少个?
2.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前面我们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更直观,一看直条的长短就知道谁多谁少了。

二、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PPT课件出示)几种早餐:牛奶、豆浆、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早餐呢?
你们喜欢吃的早餐还真是不一样,喜欢什么早餐的人多呢?我们能不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认识1格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三、自主探究,揭示规律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例2的统计表)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早餐统计表。

2.仔细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这些数据除了整理在统计表中,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老师在这里为你们准备了两个条形统计图,请你们选择一个条形统计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PPT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3.学生开始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等方面做得不错。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存在的关系,从而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了解其作用。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己绘制不同单位长度的统计图,体会单位长度不同,图会不同,但基本信息不会变,加深对选择不同单位长度的作用的理解。

[不足之处]讲授新课这一环节设计得不够细致。

语言不简练,以至于学生长时间没把握到重点。

练习内容过少。

[再教设计]在教学中,争取不拖沓,抓住重点。

减少新授知识的时间,增加练习内容。

第3课时认识1格代表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例3及第99页做一做,第100页练习十九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示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教学难点】
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PPT课件出示)下面是四(2)班同学借阅的图书情况统计图,请你看图回答下面的
问题。

(1)每格代表多少本?
(2)同学们最喜欢读哪一类书?
(3)最多的与最少的相差几本?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做到了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探究。

比如方法的引导上,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独立尝试、全班辨析、归纳等活动,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理解,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每格所表示的合适数量。

[不足之处]导入方式没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再教设计]争取在引导上精心一些,做得更有意思一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