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原钢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

太原钢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毕业设计报告毕业设计选题类型方案设计毕业设计题目太原钢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指导教师彭志红学生姓名刘庆学生学号1233210230专业财务管理班级2-122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月摘要固定资产在任何一个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才能降低企业成本,并实现资产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所以,寻找一种简便,高效的管理手段已成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必然。

本文从太原钢铁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实施措施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效率。

目录1.公司简介 (4)2.太原钢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4)2.1太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4)2.2加强固定资产的必要性 (5)3.太原钢铁公司固定资产制度设计 (5)3.1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的职责任 (5)3.2固定资产管理事项 (6)3.3固定资产的调拨转移 (6)3.4固定资产置购流程 (6)3.5固定资产的清查 (7)3.6固定资产报废封存 (8)4. 加强固定资产的相应措施 (9)参考文献 (10)1.公司简介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钢)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

2006年产钢6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8亿元,实现利税67亿元。

太钢的主要产品有不锈钢、冷轧硅钢片(卷)、碳钢热轧卷板、火车轮轴钢、合金模具钢、军工钢等。

不锈钢、不锈复合板、电磁纯铁、火车轮轴钢、花纹板、焊瓶钢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烧结矿、炼钢生铁、连铸板坯、中板、热轧卷板制造成本竞争力行业第一。

2.太原钢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2.1太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核算脱节,账实存在差异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资产管理出现脱节现象。

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制约关系不清楚,有问题互相推诿。

购置资产时由于单据传递的不及时,导致实物管理部门账卡与财务部门台账不一致。

资产来源复杂,在资产购置上有集团控股公司购置、有下属二级单位购置、有集团控股公司内部互相调拨、有新建项目投入,尤其是新建项目所形成的资产,由于前期财务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沟通的较少,形成了资产台账的不准确性。

职能部门负责人、业务管理人员及资产使用者变动频繁,而资产移交工作未同时跟上,对存在问题资产的责任互相推诿。

部分基层领导主观上对资产清理不够重视,而资产清理工作既费时又费力,往往不够彻底,导致人走后而接管人员对资产的来龙去脉不清楚。

在资产管理上缺乏主人翁责任感,认为资产是国家的、是集体的,与个人和我的小集体关系不大,出现对资产不爱惜,听说或发现有损资产的行为不关心而听之任之。

面积,造成登记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

第二固定资产报废制度不完善一项固定资产从采购进来,调拨使用,再到最后的报废,一般都要经过一套规范环节才能正式退出企业的生产经营。

而我单位对固定资产采购、调拨、使用等环节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却往往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

对一项固定资产报废定资产其价值已在使用中消耗,本身已无多大价值,不是管理的重点。

但在我们这样的大企业中,投资、技改项目多,导致大量的固定资产一次报废,其残值收入金额较大。

废旧物资的市场不像产成品市场那样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其销售价格没有一个环节的内部控制薄弱,缺少相关的相互牵制制度,很容易出现舞弊现象。

第三编码不统一,导致固定资产实物与账务难以核对固定资产在购入时,管理部门为了便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有一套固定资产的编码,而财务部门为了便于账务处理也有一套自己的编码。

两个部门的编码又往往有各自不同的标准。

由于两个部门间编码不同,在实物管理部门的台账上要查找一项财务账上的资产只能通过固定资产的名称、型号来查找。

在一般的小企业中,资产相对较少可能查找不会很困难,但在拥有几十亿固定资产的大型企业中,由于资产品种繁多,查找起来却犹如大海捞针。

2.2加强固定资产的必要性综合分析以上三点,我们发现其问题的本质在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缺陷和管理方式的落后,特别是在规模庞大的大型企业中,由此产生的危害通常比较严重。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核心,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价值是逐渐转化到企业的产品成本中去的,所以其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所以需要制定一套完整,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3.太原钢铁公司固定资产制度设计3.1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的职责任根据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的要求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的盘点,做到帐、卡、物三相符。

3.2固定资产管理事项由于生产、研制需要,各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必须提前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相关部门负责购置。

购设备进厂后,由相关单位开箱检查、验收,设备安装完毕后填“设备使用单”报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根据“设备使用单”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并通知使用单位。

基本建设项目完工时,由基建部门办理“基建项目完工单”,报主管部门3.3固定资产的调拨转移凡列入公司的固定资产未经公司主管领导和总经理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调拔、转移、借出和出售。

公司内部设备的调拨与转移,必须通过主管部门办理资产转移手续,同时由调出、调入单位的双方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后,由财务部门办理转帐手续,并通知相关的会计进行账、卡交接。

折余价值、新旧程度按质论价,原则上调出设备的价值不得低于设备的折余价值,对外处理设备必须由主管部门提出处理价值,报总经理签字方可处理,办理有关财务手续。

未经主管部门同意,各使用部门无权办理设备转移及处理,一经发现,将追究部门及经办人的责任。

3.4固定资产置购流程公司的各部门在购置固定资产时,需填写“固定资产申购单”由部门经理,财务经理,总经理审核后,行政部备案。

经批准后,由行政部安排专业人负责采购,一定要写清楚购买物品的品牌、规格、数量、金额。

固定资产收到后,由行政部负责验收3.5固定资产的清查为了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各部门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以掌握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量,查明有无丢失、毁损或未列入帐的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固定资产每年至少清查一次。

遇有下列情况,应当对有关固定资产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临时清查:(一)直接经管固定资产的人员调动工作;(二)因机构、业务变动,办理财产交接;(三)固定资产发生非常损失事故;(四)单位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决定进行的临时抽查。

清查流程3.6固定资产报废封存公司的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时,须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设备报废单一式三份由财务部门将其净损失上报总经理批复后,办理报废相关手续。

凡符合下列条件可申请报废:超过使用年限,主要结构陈旧,精度低劣生产率低,耗能高,而且不能改造利用的。

不能动迁的设备,因工房改造或工艺布置改变必须拆除的。

腐蚀严重无法修复或继续使用要发生危险的。

绝缘老化,磁路失效,性能低劣无修复价值的。

因事故或其他自然灾害,使设备遭受损坏无修复价值的。

凡经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能继续在生产线上使用,主管部门与使用部门要及时作价处理。

处理后的固定资产由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一起办理固定资产的注销手续,对外处理报废固定资产时由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总经理批准,变价收入上交财务部。

凡停用三个月以上的固定资产由使用部门封存、保管。

闲置设备和封存设备启封后,由使用部门填写启封单,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使4. 加强固定资产的相应措施第一,统一思想,提高对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管理的任何疏漏都会导致管理链条的松动,需要各部门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第二,要在建章立制上狠下功夫,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按照钱物分管的原则,也是符合内控管理需要,固定资产要有专门的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调配、报损,一切资产的进出都要通过实物管理部门。

财务部门需有实物管理部门出据的手续才能付款和登记台账。

二者的分工是: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账和卡片账。

而实物保管部门根据“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领导人和责任人。

第三,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员培训。

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率先推进了信息化,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核算。

会计的电算化核算也推行了财务集中一体化的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财务数据实现了共享,整个单位的财务人员都可以在一套账套中做账,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得到很大的体现。

同样,固定资产的管理也需要推进的“电子身份证”来取代。

把固定资产的信息输入电脑,对其信息实现计算机来管理。

通过计算机网络,全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固定资产的管理数据也实现整个企业的共享,数据的统计汇总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中自动生成。

建议财务上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到资产管理部门。

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固定资产的采购、报废等增减变化信息直接可以在电脑中反映出来,然后通过网络及时传输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可在接到数据信息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如此的业务操作流程,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减少了原来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错的概率,防止了由于原始凭证的不完整和传递不及时而影响固定资产财务账面的增减变化。

第四,统一固定资产编码。

对一个单位而言,每项固定资产需要这样一个统一标准的编号。

当一项固定资产购进时,就需要根据它的基本信息给它编号,这个编号要包含一定的信息,如原值、结构、购进时间、型号等。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将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贯穿于日常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每年至少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理,对需要修理的要及时进规定办理报废手续,及时消账。

做到账实、账卡完全相符。

使资产管理趋于完善,从而达到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迈进。

参考文献[1] 王霞. 固定资产会计处理难点及所得税差异分析[J]. 财会通讯, 2009,(22)[2] 祝荣贵. 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994,(09)[3] 耿荣学, 郑宝智. 谈固定资产清理核算[J]. 新农业, 2000,(09)[4] 刘殿庆. 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J]. 农村财务会计, 1995,(01)[5] 钱增义. 企业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J]. 农村财务会计, 1998,(11)[6] 巫绪祥. 固定资产清理对营运资金的影响[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995,(03)[7] 郭继宏. 新准则下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J]. 国际商务财会, 2007,(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