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支付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修改次数:
发行版本:页码:1/8
1 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工资支付的项目、标准、形式、周期和日期、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的标准、工资扣除及其他工资支付内容与相关要求。
2 术语及定义
2.1 基本工资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及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定额劳动报酬。
2.2 津贴是对员工在特殊条件下的额外劳动消耗或额外费用支出给予补偿的一种工资形式。
2.3 奖金是指员工提供超额劳动的报酬。
3 风险
3.1 未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
3.2 不支付或不按标准支付员工加班工资。
3.3 工资相关信息不完整、不准确。
3.4 工资发放对象及金额不准确。
4 职责
4.1 人事是工资待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工资支付政策的制定及贯彻执行,对公司工资支付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公司工资支付政策进行解释和答疑。
4.2 公司人事部门负责工资支付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工作。
5 管理内容
5.1 工资项目构成及标准
5.1.1 工资由基本工资、津贴、奖金三部分构成。
5.1.1.1 基本工资为岗位(技)工资,包括:管理岗位工资、专业技术岗位工资和操作服务岗技工资。
依据员工在指定岗位完成定额工作的状况计发。
5.1.1.2 公司工资总额内津贴项目分为五类。
包括岗位性津贴、能力性津贴、累计贡献性津贴、地区性津贴、保留津贴。
5.1.1.3 在员工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或业绩突出时,可发放奖金予以奖励。
具体分配方式和标准由公司统一要求,制订分配办法进行考核发放。
5.1.2 公司引进的专门人才可执行协议工资,由公司与本人双方协商确定工资标准和支付方式,并签订岗位协议确定工作职责、考核方式、特殊情况下发放等事宜。
5.2 工资支付形式
员工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
5.3 工资支付周期及日期
5.3.1 基本工资和津贴每月支付一次,奖金由分配办法的规定支付。
5.3.2 公司实行上发薪制度。
于每月15日前支付基本工资和津补贴。
奖金由内部分配办法的规定支付,应于计发当月的25日前支付。
5.3.3 员工当月出勤状况的考核结果,在次月支付工资时计发。
5.4 工资支付相关要求
5.4.1 应使用公司统一的表式制作工资支付表。
5.4.2 应于每年1月31日之前,向员工提供上年工资清单。
5.4.3 员工月工资发放表、年工资清单由人事部门负责收集保存,保存时间不少于两年。
5.4.4 公司统一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计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报酬,包括按规定应由员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员工在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应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5.4.5 不得无故拖欠员工工资。
下列情况不属于无故拖欠员工工资:
5.4.5.1 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
5.4.5.2 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经批准并征得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员工工资,延期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0天。
5.4.6 员工在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应按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不得无故克扣员工工资。
下列情形不属于无故克扣员工工资:
5.4.
6.1 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赔偿或扣除项目;
5.4.
6.2 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赔偿或扣除项目;
5.4.
6.3 规章制度中规定的赔偿或扣除项目;
5.4.
6.4 因核算单位经济效益原因工资标准应下浮的;
5.4.
6.5 因员工本人原因应赔偿或扣除的。
执行上述规定时,支付工资的水平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5.4.7 以下费用项目可从员工工资中扣缴:
5.4.7.1 应由员工本人缴纳的税款;
5.4.7.2 应由员工本人缴纳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5.4.7.3 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的抚养费、赡养费等;
5.4.7.4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费用项目。
5.4.8 休息日加班和延长日工作时间不能安排补休或法定休假日加班的,应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休息日加班的,每加班1日按本人日工资
标准的200%支付;法定休假日加班的,每加班1日按本人日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延长日工作时间的,每加点1小时按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
5.4.9 新录用员工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起薪。
公司依法与员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基本工资和津贴计发至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之日。
5.5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5.5.1 员工参加公司组织的学习,时间在两个月以内的,基本工资、能力性津贴、累计贡献性津贴、地区性津贴、保留津贴及奖金照发。
时间超过两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停发地区补贴、奖金。
5.5.2 员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享受在岗期间工资待遇。
停工留薪期满后应及时进行伤残等级评定,并按评定结果享受相关待遇。
5.5.3 员工在工作时间经所属单位批准参加社会活动时,按照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工资。
5.5.4 员工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停发工资:
5.5.4.1 旷工;
5.5.4.2 中止劳动合同;
5.5.4.3 其他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或本公司有关规定应停发工资的情形。
5.5.5 员工被执法机关限制人身自由或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缓刑期间,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应按所在岗位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未提供正常劳动的停发工资。
5.5.6 各种假期工资的支付
5.5.
6.1 员工在带薪年休假期间基本工资、津贴照发,奖金由内部分配办法自行确定计发方式。
确因生产需要无法安排员工休假的,应按照本
人日工资标准的300%于当年12月份一并支付相应假期天数的工资报酬。
5.5.
6.2 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享受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待遇。
病假在六个月以内的发给病假工资;病假超过六个月的改发疾病救济费。
病假工资和疾病救济费均以本人基本工资和工龄津贴为基数按规定比例计发,保留津贴照发;在工作地休养的地区性津贴列入计发基数按规定比例计发,离开工作地休养的地区性津贴停发;岗位性津贴和奖金停发。
5.5.
6.3 女工在产假期间停发工资,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基本工资、工龄津贴、保留津贴之和的,差额部分由公司补足。
5.5.
6.4 女工休育儿假一年以内的基本工资、工龄津贴、保留津贴照发,岗位性津贴、地区性津贴、奖金停发;超过一年的停发工资,改发生活费,标准为本人基本工资与工龄津贴之和的80%。
5.5.
6.5 员工在妇女节、青年节、开斋节休假期间,视同正常劳动支付工资。
5.5.
6.6 员工在事假期间停发工资。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当月请事假天数(扣除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下同)小于等于实际工作天数时,按事假天数乘以日工资扣除。
当月请事假天数大于实际工作天数时,按实际工作天数乘以日工资计发。
事假日工资=(基本工资+工龄津贴+地区津贴+保留津贴)÷月计薪天数
5.5.
6.7 员工依法享受婚假、丧假和探亲假期间,基本工资、工龄津贴、保留津贴照发,岗位性津贴、地区性津贴、奖金停发。
5.5.7 非员工本人原因造成停工时,在1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当视同员工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工资;超过1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应支付生活费,生活费标准不应低于最低工资的80%。
对于停工期间提供零星劳动或从事其他临时性工作的,按实际工作日参照相同岗位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5.6 其他规定
5.6.1 在特定情况下应由公司按规定比例支付员工的工资或生活费时,均以本人基本工资、工龄津贴、保留津贴之和为基数计发。
5.6.2 月计薪天数按下列方法计算:
编写部门: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