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烂病及流胶病的防治
麻,在六月初有性世代的子囊壳即开始形成,先于 病皮下突出褐色或灰褐色至紫褐色斑块,以后逐渐 形成暗褐色隆起的斑块,于皮下密生许多小黑粒,
即子囊壳。病斑沿树干纵横方向发展,当绕树一周,
病部以上枝条枯死,出现枝枯、焦梢等症状。
2.枝枯型:主要发生在1-4年生幼树或大 树枝条上,发病初期病部呈暗灰色,不呈现
b、健壮杨柳树在春夏之交出现干旱造成生理缺水 也容易发生腐烂病。 c、年前根系受淹、干旱过度、有伤口(冻伤、虫 伤、机械损伤)的衰弱树,均容易在春夏之交发生 腐烂病,因此伤口及其周围是重要部位。
d、偏施氮肥(尿素、碳铵等)容易发生腐烂病,
禁止偏施氮肥,提倡合理施肥。
注:杨树腐烂病使用坪安腐皮消15至30 天,腐烂部树皮会出现发黄现象,这是腐皮 消的药效表现,表示腐烂部分得到控制。
(二)危害特点
该病是潜伏侵染性病害,是一种常见的 真菌性病害,具有突发性、多发性和毁灭性 等特点。在树木还没有放叶前,该病害人们 很容易忽视,其实这时可能已经大量发生,
所以常常因为发现晚而耽误防治,造成大量
树木死亡。
(三)症状
主要发生在树干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
枝枯两种类型。(以杨树为例)
1.干腐型:病斑多发生在主干分叉处和大枝、 树干。
2、杨树是喜大水大肥的树种,造林后至少应 每年春浇一次透水,施一次肥。对分化的林分要合 理疏伐,合理修枝,及时修除病枝。
3、化学防治:
(1)发病高峰期前,可用溃腐灵、溃疡灵、多氧
霉素、甲基托布津、多菌灵、退菌特等药物进行
涂抹预防。
(2)843康复剂、菌毒清等喷洒主干和大枝,阻
止病菌侵入。 水的配制比例为1:0.3:10。
病属真菌病害,冬季气温较低时常因寒潮以及早霜
使枝干冻伤,容易诱发流胶病。
(三)分类
1、侵染性流胶病:主要发生在枝干上,也可危害 果实。一年生枝染病,初时以皮孔为中心产生疣状 小突起,后扩大成瘤状突起物,上散生针头状黑色
小粒点,翌年5月病斑扩大开裂,溢出半透明状黏
性软胶,后变茶褐色,质地变硬,吸水膨胀成胨状
株死亡。 2、病斑形状不规则,病部皮层褐色,裂口常 有旷胶,发病枝梢叶片黄化,主干发病则植株树势 衰弱,叶片黄化,最后整株死亡。
3、该病主要发生在树木的主干和枝干上,发
病初期病部呈灰褐色,并渗出半透明黄褐色的树胶, 病部树皮松裂、脱落,木质部显露,周围出现隆起
的疤痕,病斑表面或表皮下密生黑色小粒点。流胶
腐烂病及流胶病的防治
一、腐烂病的防治
二、流胶病的防治
一、腐烂病的防治
(一)分布及寄主 (二)危害特点 (三)症状 (四)病原 (五)发生规律 (六)防治方法
(一)分布及寄主
腐烂病(又称烂皮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寄主除杨属树种外, 也能危害柳、榆、槭、樱、花楸、桑树、 火 炬树、木槿、接骨木等多种树种。
发病初期:光皮树种在患病部透出褐色
或灰褐色水渍状病斑,微隆起,病健交界处
明显,粗皮树种的病斑不明显。当寄主衰弱
和空气湿度较大时,病组织迅速坏死,变软
腐烂,手压有褐色液体流出,有酒糟气味。
发病中后期:病组织失水干缩下陷,并在表皮
下有许多针头状的突起,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器近成熟时突破上表皮露出,顶端呈黑色 或淡褐色,阴雨天或空气湿度大时从分生孢子器内 溢出混有器孢子的丝状物,即分生孢子角呈橘红色 至赤褐色,卷曲细长的丝状物。为风雨所传播,患 部树皮的韧皮部或内皮层呈褐色或暗褐色,糟烂如
流胶病为弱寄生性病害,病菌只能从伤口侵入,
高温多湿的季节发病最严重。长期积水,土壤粘重,
树冠郁闭以及虫害、冻害严重等都有可能引起流胶
病。
(六)防治方法
1、用刀将病部的坏死部分刮除,可深达木质
部,然后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或1:1:30波尔
多浆等杀菌剂,药液干后再涂上一层生桐油或清漆,
封闭病部,防治效果达85%以上。
对虫害、机械损伤、土壤不良、排水不良等造 成的生理性流胶 a、加强管理,改善不良环境条件,如增加土壤透 气性、做好排水、排碱工作等。 b、发芽前后刮去流胶,将流胶定稀释500~600倍 进行涂抹,10天后涂抹第二次。 c、随时发生随时治疗,将流胶定稀释500~600倍 拌匀适量的生石灰至膏状进行涂抹,10天后涂抹 第二次。一般涂抹5~7天后,流胶自然消失不再复 发,不伤树体。流胶严重的树木,用刀刮除流胶和 老翘皮,露出嫩皮后涂抹以上制作石灰膏效果更好。
(2)辅助措施 a、4~5月份及时防治天牛、吉丁虫等害虫侵害根 茎、主干、枝梢等部位,避免对树干造成伤口发生 流胶病。
b、尽量避免生长季节进行枝条修剪,若必须修剪, 需结合使用伤口涂抹剂。
状与前者类似,其发病原因:冻害、病虫害、雹灾、
(四)病原
(1)侵染性:流胶病的病原为Cytospora.sp.属半
知菌亚门的真菌。
(2)非侵染性:主要是由霜害、冻害、病虫害、
雹害、机械伤害、施肥不当、土质黏重、排水不畅、 夏季修剪过重、定植过深、连作及遭受旱涝、日灼 等引起。
(五)发病规律
当树势衰弱时,易发病。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
天。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形成新病斑,老病
斑继续扩展。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发病盛期,10月
停止发展。杨树烂皮病的两种病原真菌均为弱寄生
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病菌先
在各种伤口或衰弱部位生活,并逐步对活组织进行
浸染。树皮含水量与病害有密切关系,树皮含水量
低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该病菌可以在枯死的树木上
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一切不利于杨树生长的
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条件,抑止、管理粗放, 其他病虫危害等使树木生长衰弱,都可以导致该病 的发生。
(六)防治方法
1、杨树是浅根速生树种,可与深根(榆树)
和慢生绿树松柏树种混交,也可与刺槐混交。在营 造防护林时应注意林带结构的树种搭配、密度等问 题。在林带的主风方向应营造1-2行榆树等适应性 清的树种作保护行,地势低洼地应高抬田。
2、加强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防止积 水和树冠郁闭。 3、加强对天牛及吉丁虫等害虫的防治。
4、使用流胶定
(1)使用方法 对菌类造成的流胶病: a、喷雾:稀释800~1000倍,间隔十天进行一次, 需喷3~4次。 b、涂抹:稀释500~600倍,使用毛刷均匀涂抹, 主干涂刷之前,把流胶部位的胶状物、病斑进行刮 除,或沿主干在病部纵割数刀,深达木质部,再涂 刷药液。或用废旧干净棉布剪成条状浸透药液后包 于患处,然后用10cm宽薄膜包扎,均可有效控制 流胶。10天再涂抹一次。
(3)秋末在树干下部涂上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剂,生石灰、食盐、
4、使用腐皮消进行防治 (1)使用方法
a、4月初或9月初,在腐烂病未发生时,将本品稀
释100~200倍,使用毛刷均匀涂抹树干,间隔10天
进行第二次涂抹。
b、对已发病部位,先划树皮至木质部,再涂抹,
间隔10天进行第二次涂抹。
(2)特别说明
a、造成杨树腐烂病的黑腐皮壳菌属于弱寄生菌, 往往在杨树生理缺水的情况下才能从孔口侵染,形 成腐烂病。因此,容易干旱的4~5月、9~10月,是 腐烂病严重发生的关键时段,此时合理对杨柳树适 当浇水或使用专用吊带输液补水,能有效预防腐烂 病的发生。
水渍状,然后迅速扩展,环绕一周后枝条死
亡。在东北、北京等地区,后期在病斑糟烂
处出现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子囊壳。
(四)病原
有性型:子囊菌亚门的污黑皮壳 菌(Valsa sordida) 无性型:半知菌亚门的金黄色 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
(五)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组织内 越冬。翌年春天,当温度(10-15.2℃)、湿度 (60%-80%)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孢 子萌发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组织,潜育期为6-10
二、流胶病的防治
(一)分布及寄主 (二)危害特点及症状 (三)分类 (四)病原
(五)发病规律
(六)防治方法
(一)分布及寄主
流胶病分布较普遍,在各地均有发生。桃树、 李树、杏树等蔷薇科植物危害较为严重,部分地区 雪松也有流胶现象。
(二)危害特点及症状
1、引起树皮破裂、坏死、流胶、枝叶黄化,
严重时病部扩展引起树干的树皮环状破裂,导致植
胶体,严重时枝条枯死。多年生枝受害产生水泡状
隆起,并有树胶流出,受害处变褐坏死,严重者枝
干枯死,树势明显衰弱。果实染病,初呈褐色腐烂
状,后逐渐密生粒点状物,湿度大时粒点口溢出白
色胶状物。
2、非侵染性流胶病:为生理性病害,发病症
冬剪过重,机械伤口多且大都会引起生理性流胶病 发生。此外结果过多,树势衰弱,亦会诱发生理性 流胶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