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ffand Worker's Education of China
总第193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职工教育
新鲜事———兖矿集团开设安全心理诊所
最近,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传出一件新鲜事:为避免让矿工带着情绪井下作业,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
煤矿专门开设了“安全心理诊所”,为井下违章人员提供安全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指导服务。
兴隆庄煤矿把心理科学引入矿井安全管理实践,研究矿工的心理动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专门成立了“安
全心理诊所”,并挑选9名党员干部和安监员担任
“心理医生”,及时对较为典型的井下违章人员进行心理分析和心理疏导,帮助违章人员及早走出心理阴影,消除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心理状态。
据介绍,此前一位姓张的综采队矿工在井下乘车时,随手把安全帽摘
了下来,被安监员发现并按规定对其进行违章罚款处理。
这位姓张的矿工却认为是安监员故意找他的麻烦,当场与安监员发生争执。
得知这一情况后,作为心理医生的安监处党支部书记陈建峰立即对其进行了心理诊疗,及时帮助他解除了心理疙瘩。
自从2007年8月“心理诊所”开设以来,诊治对象和范围逐步延伸到受到批评处罚、人际关系紧张、家庭产生纠纷、生活发生困难的职工。
目前,已有50多名“患者”接受治疗,有效消除了一些矿工的不安全心理,避免了部分不安全行为,逐步呈现出“干
群关系融洽,员工队伍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日益好转”的喜人局面。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话题。
提起安全生产,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安全规章制度、现场监督、考核机制等,而忽视侥幸心理、麻痹心理、明知故犯、
“鬼使神差”等人的不安全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产生的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重视安全心理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职工的心理状况。
浅析“不安全心理因素”
不安全心理因素,是指人在非正常心理状态下产生的一种不易察觉的常见心理疾病。
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对于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常见的与容易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状态做一些分析。
一、自我表现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
员工,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工作中常常表现得很自信,显得很有把握,即便是一知半解也充内行,不懂装懂,盲目操作,生硬作业。
二、侥幸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员
工,工作常常以图省事为出发点,忽视一些明显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使用一些明令严禁的操作方法。
工作时凭主观感觉,把安全操作方法视为多余的繁琐,盲目作业。
三、麻痹心理。
麻痹心理表现为自
我安全意识差,缺乏工作热情和主人
独家策划DUJIACEHUA
抓基础从小处着眼,防隐患从小处着手
职工大课堂
讲座三
中国职工教育Staffand Worker's Education of China
总第193期
2009年第12期
翁意识,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思想松懈,粗心大意或仅凭“老经验”工作。
这是一种最容易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
四、从众心理。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
的心理状态。
绝大多数人在同一场合、同一环境下,都会有随从反应,选择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比如有一个铸工车间,多数人是赤膊工作,而少数穿衣服作业的人就会跟着效仿。
如果没有人去纠正,这种违章现象的人还会越来越多。
五、逆反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主要
表现在被管理者与管理者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被管理者通过言行来“抗上”。
持这种心态的员工往往“气大于理”,他们心里坚持,
“你要我这样干,我非要那样做”。
于是由于这种逆反心理作用而导致违章工作,以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六、紧张心理。
有这种不良心理的
员工,主要表现特征是工作能力素质低,缺乏工作经验,应变能力差,遇事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下手。
从社会现实背景看,新形势下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新旧观念的碰撞,都会对员工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
此外,从工作本身出发,工作环境的差异、管理方法上的“苛刻”、劳动付出与工资待遇的差别等,也可能会导致员工心理失衡。
一些不会合理调节自己的员工,很容易出现上述不良心理特征,从而影响安全生产工作,也会给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不安全因素”。
浅谈员工安全心理培训
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行过程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
—人的反复循环,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的核心因素,而人的行为表现通常由他本身的素质决定。
我们常常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的素质,但这些培训往往强调的是他们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却忽视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虽然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必不可少,但它们都
要受心理素质的制约,都以心理素质为基础。
实践证明,在紧张、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强就会激发员工斗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使技术素质得到更好的发挥,保证安全生产。
因此,我们务必对员工开展好安全心理培训。
员工的安全心理和安全态度不是自发产生的,它们的形成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
对员工进行安全心理培训,就是通过运用心理学手段,建立
员工安全心理模型,形成安全心理定势,从而使员工在生产中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反应,用心理指导行为,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员工安全心理培训是一个新内容、新任务。
培训工作要采取逐步展开的方式,做到经常化、渐进式,方式从简到繁,内容由易到难,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序的进行。
通过培训,使员工能自觉地控制心理活动,把握自己的工作行为,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为了使安全心理培训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天向互动教育中心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开发出了员工安全心理素质测评(以下简称“安全心理测评”)系统。
安全心理测评是以安全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人类工效学为理论基础而设计的,测评所得的评价报告可以反应出员工的安全心理状况层级。
安全心理测评系统通过对员工的安全心理进行评价,为企业的安全规划、人才选拔、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全面化和科学化发展。
安全心理测评系统主要测评事故心理、环境因素和安全生产特性心理三个一级指标对人的安全心理产生的影响。
其中事故心理包括侥幸心理、麻痹心理、马虎心理、逆反心理、偷懒心理、心急心理、逞强心理、烦躁心理、自满心理、好奇心理、紧张心理、屈服心理十二个二级指标;环境
因素包括作业环境和工作氛围两个二级指标;安全生产特性心理包括安全态度、安全满意度、安全能效感、内外控和应激性五个二级指标。
安全心理测评试卷采用里克特量表的形式,题目的叙述方式采用正向和反向两种方式。
试卷中每一道题有五个选项,其内容为:A完全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一般;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
系统将根据每个指标的综合得分进行量评,评判等级分别为高分特征、中分特征和低分特征。
对于员工表现为中分特征的不安全心理指标,企业必须保持关注,对于高分特征的指标必须保持十分关注,特别是在进行安全心理培训时要加强对这些指标的教育和训练。
企业通过安全心理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并提升其安全心理素质,使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意识,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坚决杜绝不安全心理的出现。
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这项任务的关键环节是人及其心理。
只有在安全管理上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心理培训,才能抓住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才能使安全工作做到有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科学化,从而真正把安全生产纳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
(责任编辑晓梦)
职工大课堂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