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头枕

汽车头枕


如果你目前的座驾没有主动式安全头枕也没关系
只要正确调好头枕位置,在普通事故发生时它同样能保全车内乘员的安全。
1、调整坐姿
在驾校里学车时我们都学过,上车之后首先就要调整座椅,现在我们主要说 座椅靠背。将座椅高低、前后都调整合适位置之后,我们调整靠背角度保持垂直,可以 有效减轻后方撞击时所造成的伤害。所以,座椅靠背需要尽量直立一些,最佳位 置是在直立的基础上稍微向后倾斜。
汽 车 头 枕
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汽车,无论大众、福特,还是劳斯莱斯、兰博基尼,基 本上都是没有在座椅上设计头枕。
1952年生产的劳斯莱斯
1964年款的本田经典跑车S600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要求汽车制造商从1969年1月1日开始,需要 生产符合联邦机动车安全202法规的汽车,北美地区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配备头 枕的。
3、头枕高度与耳朵齐平
一般来说,头枕中央是最为柔软的,在遭遇外力冲击时,头部靠在头枕中央最 为安全。所以,调节头枕正确的高度是,将头枕中央与耳朵上沿平行,这样就使头 部中间对应头枕中央,在受到冲击时,头枕最柔软的部分会给予头部安全的保护。
4、头部与头枕间距
头部和头枕之间的间距越小越好,车辆被追尾时,头部如果紧贴头枕,会减 小被头枕拍打的可能,头部和头枕的间距以不超过4cm或两指为宜。部分车型的 头枕角度可以调节,利用它我们可以找到最贴合头部的角度。 在调节头枕高度时,一定不要忘记确认它是否已经固定好,通常情况下,在 调节到合适位置后,会听到“咔嗒”一声,表示卡子已经卡入支撑杆上的凹槽内, 头枕位置就固定好了。 如果需要,可以加颈枕,既保证安全,又提高舒适性。
目前有更为先进的PAHR,即主动式头枕,它通过碰撞传感器激发,然后弹 开头枕内置的预紧弹簧来进行保护,比如奔驰的NECJ-PRO系统就是这样来工作 的。
还有一种更为科学的设计叫感应式座椅,这项叫RAS的系统是通过座椅和头 枕的一体化移动来吸收碰撞能力,沃尔沃Whips系统是代表作,在各种鞭打测试 中沃尔沃车型的得分都很高,足以说明这种设计方式的优秀。
大多数车主都觉得头枕的加设是种舒适度的提升,可以在长途驾驶时给顶在 脖子上的脑袋找个依靠,但事实上,这个装备来源于对安全性的考量。 车辆在遭遇追尾时,容易对乘员颈部造成“挥鞭伤”,“挥鞭伤”是一个非 常形象的词汇,在追尾或后撞事故发生时,乘坐在车内的人员身体受到巨大的冲 击力,躯干被座椅猛然推动,头部由于惯性原因相对滞后,从而向后甩动,造成 颈部的伤害,因头部甩动和鞭子挥动时的鞭尾动作类似,所以被称之为“挥鞭 伤”。
座椅处于正常状态
座椅向后水平移动50mm
座椅向后倾斜15°
当轿车收到撞击时,头颈保护系统会迅速充气膨胀起来,其整个靠背都会随 乘坐者一起后倾,乘坐者的整个背部和靠背安稳的贴近在一起,靠背则会后倾以 最大限度降低头部向前甩的力量。 座椅的椅背和头枕向后水平移动,使身体的上部和头部得到轻柔均衡的支撑 与保护,以减轻脊椎以及颈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并防止头部向后甩所带来的伤害。
既然汽车头枕这么重要,工程师自然要花费心思去完善和创新它。这里不得 不提到目前陷入窘境的瑞典萨博汽车,就是这家北欧车厂第一次提出了主动式安 全头枕的概念,虽然现在已经有更多汽车头枕的安全方案,但大都是基于萨博的 基础研发。 萨博当时发明的主动安全头枕被称为RHR,也就是感应式头枕。它的原理是 通过在事故中乘客身体的重量摆动,触发靠背上的机构,让头枕自动向前、向上 移动。
5、头枕的其他用途
其他用途就是利用头枕棍去撬碎玻璃完成自救。 用头枕棍插入玻璃与门板的缝隙中,撬碎车门玻璃。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售 车型的玻璃内侧安装有密封条,使用头枕棍的一根,需要稍微用力将其完全插入缝 隙内,扳动头枕即可轻松撬碎玻璃。在危急时刻头枕仍可以“救险”。
以上,谢谢
2、调节头枕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调整坐姿后,我们开始调节头枕。一般来说,座椅头枕可以调节3挡。 头枕高度合适才能获得更好地保护,否则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加重伤害。 头枕过低,垫在颈部后方,在遭遇追尾事故时,巨大的冲击力会通过头枕直 接传递给颈部,而头部则因为惯性向后翻转,颈部会遭受非常严重的伤害,可能 会出现折断颈椎这样的致命伤。 如果头枕高于头部很多,在受到撞击时,头部很可能会被向下挤压,头部被 压低,造成颈部严重伤害。另外,头部被下压时有可能会撞到头枕的金属杆,造 成更严重的伤害。
正是由于汽车头枕的重要性,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重视,而各类安 全机构也专门针对这项设计准备了鞭打试验来考验头枕对于乘员的保护程度,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早在2012年版管理规则中就正式导入了鞭打试验, 并从2012年7月正式开始实施,2015年版本的测试规则又对鞭打试验进行了调整。 鞭打试验是指将试验车辆驾驶员侧座椅及约束系统仿照原车结构,固定安装 在移动滑车上,滑车以速度变化量为15.65km/h(正负0.8km/h内)的特定加速度 波形发射,模拟后碰撞过程。座椅上放置假人,通过测量后碰撞过程中颈部受到 的伤害情况,用以评价车辆座椅头枕对乘员颈部的保护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