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1 目的本制度描述了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确保使用合格产品,保证施工过程和交工验收的工程质量满足合同、规范要求的控制过程。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所承担的工程项目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材料与设备进场验收,施工过程检查、试验和验收以及工程交工验收等阶段进行控制。
3 编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17—《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4 项目部各相关岗位职责4.1 项目经理参与分部(子分部)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和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并签署交工证书。
4.2 项目总工批准项目部的质量检查验收程序文件,组织对项目部施工工程进行检查、试验和内部验收。
4.3物资部门—验证进货材料、设备文件,核对型号、规格、品种和数量,并填写物资验收单和进货台账。
—对需要复查的进货物资取样送检,填写委托试验单,并根据试验报告处理进货物资。
4.4 质检员—制定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计划。
—参与采购材料和设备的进场验收。
—对特殊施工过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组织对检验批、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的检查评定。
—参与单位工程交工验收和工程检查评定。
—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测,并填写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
—发送检测报告。
4.5 施工班组施工班组执行施工生产活动自检,使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4.6 施工管理部门组织交接检验和单位工程交工验收并办理相关手续。
5.1 质量检查与验收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进场检验。
凡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材料、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等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2) 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相关工序,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
3) 质量检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人员培训、资格获取应执行《培训管理程序》和《岗位任职资格管理程序》。
4) 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以及材料,应在进场时或施工中按规定进行见证检验。
5)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班组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6) 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在验收前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7) 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8)项目部应编制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活动计划或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检查和验收的依据、内容、步骤、对象、人员、职责、时间、抽样、方法和记录等。
5.2 检验和试验5.2.1 采购产品的检验和试验a) 材料或设备到货后,采购方物资接收人员通知质量检验人员等到现场共同进行检验和试验工作,并确定抽样检验的批量材料的式样和数量。
b) 物资接收人员依据合同或采购计划清点数量,质量检验人员应对材料、设备的数量、外观质量、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对于涉及安全、节能、环保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材料、设备,应按有关检验标准或规范进行抽样检验。
c) 经检验和验证符合要求后,物资接收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共同在进货验收记录和报告上签名确认。
d) 经检验合格的成品由质量检验人员粘贴“检验合格”标签,并由物资部门贮存。
e) 如在检验和试验中发现因质量证明文件不符合要求导致对进货材料的质量产生疑问时,质检部门应考虑安排补做必要的复验。
f) 在验收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时,质量检验人员应根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做出处置。
5.2.2 顾客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配套产品)和工程设备的检验a) 顾客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配套产品)和工程设备由项目物资部门组织进行进货检验。
b) 对检验结果和记录(或报告)由项目物资部门物项接收人员、质量检验人员及顾客物资部门的代表在验收记录(或报告)上签名确认。
c) 顾客提供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发现不合格时应要求顾客开出不合格品报告。
接收时,连同不合格品报告一道接收。
当顾客做出返修处理决定并委托项目部处理时,可按要求进行处理。
返修完毕后,应按顾客的不合格品处理决定,重新进行检验和验收。
5.3 工序检验和试验5.3.1 工序检验和试验的原则a) 项目部承建的所有工程都必须进行工序质量检验和试验。
b) 质量检验和试验活动,必须按照适用的质量检验和试验评定标准、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图纸及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
c) 质量检验和试验活动,应在责任施工班组自检的基础上由专职质量检验和试验人员抽查、复验和评审。
5.3.2 工序检验和试验操作要求—自检a) 自检以施工班组为单位进行。
b) 施工过程中,每完成一道工序,施工班组每位操作者应随时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
c) 施工班组在自检过程中,应按照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自检,填写自检记录,并报送专职质量检验人员,作为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的基础资料。
—交接检验a) 由施工技术人员组织本道工序及下道工序作业班长和专职质检员参加检查和验收,并填写交接检验记录。
b) 交接检验时,应通知项目监理工程师参加现场检查,并在交接检验记录上面签署意见。
—专检a) 专检由质检部门的专职质量检验人员执行。
b) 专职质量检验人员必须按照适用的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检验、试验与评定。
c) 项目部或分包方质检部门按质量控制计划中设置的控制点(H 点、W点)会同顾客代表对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点批准放行或实施见证:对于带有停工待检点(H 点)的操作,只有经顾客(或监理)和施工双方专职质量检验人员确认合格并批准放行后,下道工序才能开始。
对于带有见证点(W 点)的操作,应通知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见证。
如果被通知的当事人在通知规定的时间未到场,工作仍可按时进行,但事后应及时将检验和试验见证资料提交有关人员审核认可。
d) 专职质量检验人员对各种无损检测操作应执行必要的监控和验证。
e) 必要时专职质量检验人员应参与和见证其责任范围内的各种压力试验、电气调整试验和系统的调整运行试验。
f) 专职质量检验人员签署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质量证明文件。
g) 本程序不执行过程检验或试验的紧急(例外)放行。
5.4 检验批和分项工程内部质量验收a) 责任施工班组长根据施工的各项内容,对照质量检验标准有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逐项检验,施工完成后逐项自检,并填写自检记录。
必要时由施工队组织上下工序的施工班组进行交接检验。
b) 经自检合格的检验批提交专职质检人员进行检查,填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并提交监理工程师验收。
c) 在某个分项工程的全部检验批,均通过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后,项目部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填写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并提交监理工程师进行分项工程的验收。
d) 自检不合格的,班组长应及时安排整改。
经专检和验收不合格的,由专职质检人员向施工班组发出整改通知,并限期整改。
整改完后,将整改情况反馈给质检人员。
质检人员逐项进行复验,直至合格为止。
5.5 分部(子分部)工程内部质量验收—分部(子分部)工程的内部质量验收由项目部或分包方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
分部(子分部)工程进行内部质量验收前,所有有关的分项工程必须经过顾客(或监理工程师)验收并形成有效验收记录。
—分部(子分部)工程内部质量验收按合同要求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有关规定执行,验收结果由项目部或分包方责任部门填写,技术总工签署。
—分部(子分部)工程内部质量验收应对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和功能检验(检测)报告进行检查,并进行资料汇总,同时还应组织进行现场观感质量验收。
—分部(子分部)工程内部质量验收不合格,则由质检部门发出整改通知,责任部门限期整改完毕,由项目总工重新组织内部验收;内部验收合格,则提交总监理工程师,由其组织进行分部(子分部)工程的验收。
5.6 单位(子单位)工程的内部验收—单位(子单位)工程完工后,项目总工会同质量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检。
—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单位(子单位)工程有分包单位施工时,分包单位对所承包的工程项目应按规定进行检查评定,总包单位应派人参加。
分包工程完成后,应将工程有关资料交总包单位。
—单位(子单位)工程自检合格后,方可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和完整的质量资料,请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6 记录6.1 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保存对项目部的质量检验和试验控制进行监督检查的记录。
工程质量检验和试验用记录表格由项目部技术部门按当地规范表格执行,施工队(分包方)应根据各自制定的质量检验和试验计划、相关的工作程序、方案及标准规定,负责各自专业的质量记录(包括各种建筑安装质量检验记录、签证、检测报告、试验记录等)。
6.2 工程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后,项目部应及时向公司科技工程管理部移交工程项目档案,具体要求参照《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