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14优秀课件
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14优秀课件
[课文·译注]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评析] 关爱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关爱他;尊敬别人的人,人 们常常尊敬他。孟子强调,统治者要秉仁心爱人,以智慧治人, 以恭敬礼人。做到这些,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拥护、爱戴。而就 社会成员个体而言,也应互敬互爱。如果统治者与百姓之间、 百姓与百姓之间相互爱护(以仁存心),相互敬重(以礼存心), 一定会达到“人和”的局面。
[问题 2] 孟子在本文中提到的施政纲领有哪些? [明确] 孟子一整套的施政纲领要点有二:一是“制民之产”, 即规定百姓的产业;二是“谨庠序之教”。先使民“仰事俯畜” 无虞,达到温饱水平,这是“王道之始”;再使民懂得礼义,这 是“王道之成”。在孟子看来,除士之外,一般百姓没有“恒产” 就没有“恒心”,也就无法讲求仁义,即“仓廪实则知礼节,衣 食足则知荣辱”,这已经初步接触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问题,是一种进步的结论。
老: 老人 幼:孩子 善: 善道
老: 尊重 幼: 爱护
固: 使……坚固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舜,人也;我,亦人也(“也”表判断) (二)被动句 凶年免于死亡 (“于”表被动) (三)状语后置句 1.树之以桑 (“以桑”作状语,后置) 2.天下可运于掌 (“于掌”作状语,后置) 3.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作状语, 后置) (四)宾语前置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作宾语,前置)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利。 [评析] 国家疆界不能限制人民,使国家坚固不靠山河的险要, 威行天下不靠兵器、甲胄的精良。 孟子认为,所谓的“爱民”,并不是在“我”的地域内的 人民“我”才爱护,不在“我”的地域内的人民“我”就不爱 护,“爱民”是不分疆界的,就像强固国家不能靠山川的险峻, 威震天下不能靠兵器的坚利一样。只有得到人民的爱戴,尤其 是域外人民的爱戴,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关系,国家方 能稳固。
3.爱.人.者,人恒爱之 古义: 关爱别人
今义: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4.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古义: 比这
今义:表示一事紧接前一事
5.然.后.从而刑之
古义: 这样之后
今义: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6.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古义: ……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五
人和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夫.环而攻之( fú ) 3.一朝.之患( zhāo ) 5.罔.民( w ǎnɡ )
2.商贾.( ɡǔ ) 4.惛.( hūn )
二、通假字
1.攻亲戚之所畔. 2.其横逆由.是也 3.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4.刑.于寡妻 5.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6.则盍反.其本矣 7.无.失其时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古义:“以之及”的省略,把它推广到
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8.刑于寡妻,至.于.弟兄 古义:推广到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9.然后从.而.刑之 古义:接着就
今义:表目的,因果关系的连词
四、一词多义
①天时不如.地利 1.如②如.舜而已矣
比得上 像
③如.有一朝之患 假如
①治.人不治,反其智 治理 2.治② ③治 奚人 暇治 不.治 礼., 义哉 反其智讲究治理好
⑤ ⑥不 天能 下进 之于 欲.是 疾其 矣君介者词皆,欲比赴诉于.王
介词,向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2.树.之以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礼.人不答 6.刑.于寡妻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9.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通 叛 ,背叛 同 犹 ,还是 同 无 ,没有 通 型 ,楷模,这里指做榜样 通 途 ,道
三、古今异义
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能够凭借
今义:能够
2.亲.戚.畔之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问题 1] 孟子喜欢用“推己及人”来劝导统治者,如对于齐宣 王自称“好乐”,他马上加以肯定,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 其庶几乎”,他还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你怎样看待孟子的这种劝说方式? [明确] 孟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其实是继承发展了孔子“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学思想。 齐宣王跟他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他说:“王如好货, 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齐宣王跟他说:“寡人有疾,寡人 好色。”他说:“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这两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评析] 这是孟子总结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教训提出的著名主 张。他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认为在战 争中有利的天气、时令条件不如有利的地理条件,有利的地 理条件不如人心所向的内部团结,这就强调了战争胜负的关 键在于民心。孟子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积极的进步 意义,激励着一切为正义而斗争的人们。
个“与百姓同之”,意思不是说百姓好什么王自己就好什么, 或者王自己好什么就让百姓好什么,而是说在王自己的“好” 的基础上体会到百姓的“好”,并且成全百姓的“好”。此外, 齐宣王说自己好乐,他就引导齐宣王“与百姓同乐”,等等。 孔子说过:“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意思就是说,近取 自己作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是实践仁的方法。孟 子推己及人的劝导方式也是“近取譬”,能够给人合情合理的 感觉,易于打动人心。
事:侍奉 树: 种植 衣:穿 王: 称王 礼: 用礼对待 刑: 做榜样 域:限制 威: 威慑 刑:惩罚
(二)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然后驱而之善. 2.形容词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④不治.将益深 医治
①以.天下之所顺 用 3.以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③以.其存心也 因为
介词,把
4.至① ②此 多物 助奚 之宜 至.至 ,.哉 天下顺到之 到极点
5.刑① ②刑 然.于 后寡 从妻 而刑.通之“惩型罚”,做榜样
① ②君 舜子为所法以于.异天于 下.人介者词,介被词,跟 6.于③ ④可 耕者 传皆 于.欲 后耕 世于.介王词之,野给 介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