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基础》第七、八章

《教育学基础》第七、八章

《教育学基础》第七章课堂教学一、填空题:1.清末著名改良主义教育家提出趣味教学思想,主张“乐知”,推行自主、自动、自治、自立的教学方法。

2.著名教育家认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3. 教学理论是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4. 学习理论是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基础学科。

5. 是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古代教学思想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6.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和捷克教育家。

7. 是科学化教学理论的标志,是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最初尝试的典范。

8.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著名五段教学法,即、、、、。

9.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

10.哲学取向教学理论的教学目的观是。

11. 在他的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中,主张对儿童进行早期训练,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反对体罚等。

二、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ABCD )A教育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策略、教学媒体D教学评价2.教学设计常用的模式有(ABC )A系统分析模式B目标模式C过程模式D效果果模式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主张体育、德育、智育的和谐教育思想的人是( D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卢梭 D 亚里士多德4.关于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之间的关系,北美的观点是( B )A大教学小课程B大课程小教学 C 胎连式关系D二者等同5.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C )A华生B布鲁纳C斯金纳 D 罗杰斯6.认知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B )A 奥苏贝尔B布鲁纳C斯金纳 D 罗杰斯7.情感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A华生B布鲁纳C斯金纳 D 罗杰斯8.下列属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有(ABD )A抛锚式教学B支架式教学C探源式教学 D 随机进入式教学9.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和时间设计C教学措施设计D 教学评价设计10. 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有(ABC )A系统分析模式B目标模式C过程模式D评价模式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后说明理由。

)1. 教育工作是学校教学的中心工作。

错误。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2.认知教学理论主张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错误。

认知教学论主张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和学科知识结构;而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主张。

3.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主张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错误。

认知教学论主张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主张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4.情感教学理论主张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正确。

情感教学理论主张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为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

四:名词解释:1.教学2.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以为(1)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预期结果;(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3)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

3.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它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

4.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5.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简答题:1.简述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1)知识---道德本为的目的观。

(2)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3)科目本为的教学内容。

(4)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2.简述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2)像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3)程序教学方法。

3. 简述认知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2)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

(3)科学知识结构。

(4)发现教学的方法。

4. 简述布鲁纳教学原则教学是通过引导学习者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习者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

5.简述教学设计的特征指导性、统合性、操作性、预演性、突显性、易控性、创造性6.简述当代教学新观念(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想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7.教育设计的基本程序(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状态与行为习惯(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材料,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8.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2)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阶段(3)提供适当的变式练习,使学生在规则适用的条件下表现出相应的行动,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技能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9.几种主要的课程教学策略及其应用六、论述题:1.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请谈谈你对教学与教育关系的理解。

答案要点:教学与教育即相联系又相区别。

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时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除教学工作外,学校教育工作还包括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其他一些工作。

2.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请谈谈你对教学与智育关系的理解。

答案要点: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却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体、美、等教育任务。

不能将二者等同。

将教学等同于智育,容易导致对智育的途径和教学的功能产生狭隘化甚至唯一化的片面认识。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全面,在对教学的认识存在差异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共同之处,结合你的理解和体会,谈谈人们对教学哪些方面达成共识。

答案要点:(1)都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结合或统一;(2)都明确了教师的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3)都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育学基础》第八章教育改革与发展一、填空题:1.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是。

2.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提出了制。

3.设计教学法是美国学者创立的。

4.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教改的重点转向。

5.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教改的核心是。

6. 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教改的主题是。

7.1972年,以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为首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的报告。

该报告的问世,标志着世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8.教育的经济取向思潮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理论,其最早的代表作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和。

9.教育信息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多国家通过立法或颁布教育改革的政策法规,把列入正式课程;二是注重的开发和利用。

二、选择题:1.教育全球化的表现形态(ABC )A教育资源的跨国界流动B全球性的教育现象C全球教育D教育人员的流动性2.当今世界初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是(ABCD )A初等教育的普及B义务教育的年限C义务教育的年龄段D初等教育的生师比3. 当今世界初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是(ABCD )A规模扩大B结构多样化C形式多样化D国际化步伐加快4.下列属于现代教育倡导者杜威的教育观点的是(ABC )A教育即生活B教育即社会C从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5.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育革新运动的代表人物是(ABCD )A蒙台梭利B德可乐利C克伯屈D华虚朋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后说明理由。

)1.杜威的教育主张之一是生活即教育。

错误。

针对传统教育提出使学校教育同儿童现实生活经验相割裂的问题,杜威提出“教育及生活”的主张。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

2.净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与符合官方为该级教育所规定之年龄的总人口之比。

错误。

净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适龄儿童的实际入学人数与该级教育适龄儿童的总人数之比。

而某一级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与符合官方为该级教育所规定之年龄的总人口之比是毛入学率。

3.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适龄儿童的实际入学人数与该级教育适龄儿童的总人数之比。

错误。

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与符合官方为该级教育所规定之年龄的总人口之比;而某一级教育适龄儿童的实际入学人数与该级教育适龄儿童的总人数之比是净入学率。

四、名词解释:1.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如小学这一级教育的在校人数与符合官方为该级教育所规定之年龄的总人口之比。

2.净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适龄儿童的实际入学人数与该级教育适龄儿童的总人数之比,而不是指教育系统的招生能力,因为它不考虑在校的超龄儿童。

3.生师比:即学生与教师的比例,既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情况,又是考查教育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

五、简答题:1.简述全民教育的基本含义。

395(1)全民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道德发展的需要;(2)全民教育是广义的,它的范围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教育不仅是投入更是产出,教育各种传送体系,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定形教育,学校应当与丰富的学习环境相结合在一起;(3)全民教育是一项新的社会责任,赞助者、家庭和非政府组织都要贯彻这一政策。

2.简述教育国际化思潮的内容。

392(1)了解和尊重各民族及其文化、文明、社会准则和生活方式,包括国内民族的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2)认识各国和各民族间日益增大的全球范围的相互依赖(3)理解国际团结和合作的必要性(4)即认识个人、社会集团和国家各自权利,亦认识相互承担的义务(5)各级各类教育应具有国际的内容和全球的视野(6)个人愿意参与解决所属社区、国家和整个世界的问题。

3. 简述教育国际化要求的要义。

(1)贯彻和平、平等、全人类道德原则(2)理解、宽容和尊重异国文化、多元文化(3)能够和外国人一道顺利开展工作、研究(4)掌握外语(5)教育达到很高水平,能够和外国进行学校和文化交流,接纳留学生、访问学者等(6)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