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安全控制要点(95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安全控制要点(95页)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装配率
《合肥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试行)》 合建(2018)233号
装配率应根据表中评价项分值按下式计算: P=(Q1+Q2+Q3)/(100-Q4)×100% +Q5/100*100% 式中:P-装配率;P》50% 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20 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10 Q3-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6 Q4-评价项目中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总和。
Q5—装配式建筑应用建筑业新技术指标 奖励加权得分
关键岗位作业人员专业化 2分(必得) 工程总承包 2分 应用BIM技术 2分 应用新型模板技术 1-2分 绿色建筑 1-2分
装配式建筑评价等级应划分为A级、AA级、AAA 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装配率为60%~75%时,评价为A级装配式建筑; 装配率为76%~90%时,评价为AA级装配式建筑; 装配率为91%及以上时,评价为AAA级装配式建筑
什么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PC构件通过 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 凝土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并非搭积木) 全装配混凝土结构:PC构件通过干法 连接(如螺栓连接、焊接等)形成整 体。
什么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分类
装配式混凝 土结构分类
全装配式混 凝土结构
装配整体式 混凝土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装配率
2、什么是装配率?(GB/T51129-2017) 装配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
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 部件的综合比例。 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20分; 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 采用全装修; 装配率不低于50%。
转换层的剪力墙插筋的质量控制
加工梯子筋 放置定位钢模
看筋 浇筑混凝土 取出定位钢模
精确调整1 23来自转换层的剪力墙插筋3、 注意事项 (1)考虑到转换层楼面混凝土浇筑时振捣对 钢筋的扰动造成插筋下沉,导致混凝土浇筑 后插筋高度不足,施工时可有意识地增加插 筋的加工长度净尺寸,待混凝土浇筑后统一 切割至理论长度。但此种施工方法因可能引 起误解需慎重使用,一般不建议采用,如果 采用,需在专项施工方案中明确措施,并要 求切割钢筋在监理单位的旁站下实施,并形 成文字记录和图片资料。
201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适 用标准
2、标准图集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和示例(剪力墙结构》15G107-1;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楼盖和楼梯》15G310-1 ;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剪力墙结构)》15G310-2; (4)《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15G365-1; (5)《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墙板》15G365-2; (6)《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 (7)《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5G367-1; (8)《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15G368-1; (9)《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 15J939-1; (10)《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施工工艺图解》16G906;
钢筋锚固长度不宜小于8倍钢筋直径。
项目 受力钢筋沿长度方向的净尺寸
允许偏差(mm) +10,0
转换层的剪力墙插筋的质量控制
2、 钢筋定位 转换层的剪力墙插筋的定位控制至关
重要,决定了后期装配式施工的成败,一 旦混凝土浇筑后,外露的钢筋长度很短, 几乎没有可调整的余地,必须采取可靠的 技术和施工措施保证。下面是关于“梯子 筋定位,钢模具复核”工法的简单介绍:
过程中垂直度控制
构件吊装工程的质量控制
(1)预制构件的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构件轴线位置
标高
构件垂直度
构件倾斜度 相邻构件 平整度
构件搁置长度 支座、支垫中
心位置
项目
允许偏差(mm)
竖向构件
水平构件
梁、柱、墙板楼板底面或顶面
柱、板安装后高度
≤6m >6m
梁、桁架
3.0.3 部品部件的工厂化生产应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 系,设置产品标识,提高生产精度,保障产品质量。
3. 0. 4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综合协调建筑、结构、设备和内 装等专业,制定相互协同的施工组织方案,并应采用装配式 施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效率。
3.0.5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实现全装修,内装系统应与结构 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一体化设计建造。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基本规定 GB/T 51231-2016
3 基本规定
3. 0. 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统筹设计、 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实现全过程的协同。
3.0.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应按照通用化、模数化、标准 化的要求,以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建筑及部品部件 的系列化和多样化。
6、套筒钢筋垂直度是否 校验;
构件生产质量控制
7、对玻璃纤筋品 牌、质量进行检 查,数量、规格 性能指标、布设
方式等
转换层的剪力墙插筋的质量控制
对于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来 说,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钢筋与装配层预 制混凝土剪力墙竖向钢筋不同(现浇剪力墙竖 向钢筋双排配置,装配层剪力墙非边缘构件竖 向分布钢筋仅部分连接(JGJ1-2015))。进入 装配层后,采用预制剪力墙插筋的方式与预制 剪力墙钢筋套筒连接。我们通常把加强部位和 装配层的结合面称为转换层,对插筋的定位精
构件生产质量控制
模具组装 1、模具的长度、宽度 、对角线尺寸、侧向弯 曲、组装缝隙尺寸是否 符合要求
2、模台与结构层模具间 固定、结构层模具与保温 层模具间连接是否牢靠
构件生产质量控制
3、模台、工装、非露 石面模具内侧混凝土是 否清除干净;
4、模台、边模及端模 上是否全面积的均匀的 喷(刷)上一层脱模剂 ,模台面是否有露石剂 污染;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组成
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构件组成:1
(1)预制外墙板(承重/非承重);
(2)预制内墙板(承重/非承重); 2
(3)预制楼板(叠合板);
(4)预制梁(叠合梁);
3
(5)预制楼梯; (6)预6 制阳台板、5 空调板;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适 用标准
1、标准规范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
转换层的剪力墙插筋
(2)根据上述要求严格控制好墙体 竖向钢筋位置后,在混凝土浇筑作 业时,派足够数量人员看筋,发现 钢筋移位及时恢复。 (3)换层楼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测量放线人员及时放楼层墙体边线 及控制线,根据边线用定位模具再 加以校正,将偏心钢筋用专用工具 调整。
构件吊装质量控制
前期准备 (1)构件吊装前应对工人进行培训和 交底,做到持证上岗。 (2)构件吊装前,应编制预制构件吊 装专项施工方案。 (3)在正式吊装前,应选择有代表性 的单元进行预制构件试安装,并根据 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施工方案和 施工工艺。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 质量安全控制要点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体系)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概述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 质量控制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 的安全控制
什么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定义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
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 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 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
(5)预制构件与吊具的分离应在校 准定位及斜支撑安装完成后进行。 (6)固定点预埋螺栓位置应准确, 防止后置时不可靠或破坏预埋管线。
构件吊装工程的质量控制
预制构件的预留钢筋中心线位置偏差应 严格执行GB50204-2015、JGJ1-2014、 JGJ355-2015和地方标准规定,当各级标准 指标不一致时,应从严执行。构件预留钢 筋位置出现偏差不但影响质量,也会大大 降低施工效率,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 工厂制造环节(钢筋定位和模具损耗)、 现场施工环节和成品保护措施方面,等。 当超出允许偏差时,施工企业应能立即找 到确切的原因并制定和落实对策。
装配整体式 框架结构
装配整体式 框架-剪力墙
结构
装配整体式 剪力墙结构
装配整体式 部分框支剪
力墙结构
什么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墙板 构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
什么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我国应用 的形式有: (1)叠合墙板剪力墙体系(宝业西韦德); (2)内浇外挂剪力墙体系(远大住工); (3)约束浆锚剪力墙体系(黑龙江宇辉); (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体系。
内标出编号。现场吊装前,弹出每个预 制构件边线,纵、横控制线各2条, 轴线放线偏差不得超过2㎜。
构件吊装工程的质量控制
(3)每栋楼设标准水准点1~2个,在首层 墙、柱上确定控制水平线。以后每完成一 层楼面用钢卷尺把首层的控制线传递到上 一层楼面的预留钢筋上,用红油漆标示。 (4)、安装预制墙板时,标高控制应采 用放置钢质垫块的方法,可根据需要采用 不同厚度的钢垫片(直径50),垫片间距 不宜大于1.5m。
2014;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JGJ355-2015; (4)《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2012
; (5)《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
2013 (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1-2016。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3. 0. 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 BIM )技 术,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 0. 7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宜采用智能化技术,提升建筑使用 的安全、便利、舒适和环保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