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防护手册

安全防护手册

安全知识及安全防护手册盐城市苏石石油运输有限公司一、安全知识1石油成品油特性1.1物理特性1.1.1比重。

成品油比重均小于1,油品会浮在水面上。

1.1.2闪点。

油质越轻,闪点越低;油质越重,闪点越高。

两种可燃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般低于这两种可燃液体闪点的平均值。

1.1.3自燃点。

油质越轻,自燃点越低;油质越重,自燃点越高;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

1.1.4爆炸极限。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爆炸极限下限时,既不爆炸也不燃烧;浓度高于爆炸极限上限时,不爆炸但可燃烧;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既爆炸又燃烧。

1.2火灾危险性1.2.1易燃性闪点越低的油品,着火的危险性越大。

1.2.2易爆性石油成品油的爆炸极限范围很大,且爆炸下限低,极易发生爆炸。

当空气中油蒸汽恰好达到爆炸极限时,一旦接触火源,即发生爆炸,并随着浓度的变化使燃烧和爆炸交替进行。

1.2.3易蒸发性比重越轻的油品蒸发得越快,闪点也越低,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其蒸发速度随温度的上升、液体表面积的增大、液体表面压力的减少和液面上空气流动速度的加快而加快。

油品蒸发的气体常常在作业场所或储油场地弥漫,任意飘散或在低洼处积聚,更易产生火灾的危险性。

1.2.4易积聚静电性当油品沿着管道流动与管壁摩擦和在运输过程中受到震荡,与船壁冲击,都会产生静电,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释放,就会产生静电放电,引起爆炸或燃烧。

1.2.5易受热膨胀油品的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靠近高温或日光曝晒,受热膨胀,压力加大,会造成物理爆炸。

1.2.6具有漂流浮动性油品一旦发生爆炸,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油品会从破损处向外流淌,增加了与着火源接触的机会。

如用水扑救,水将沉至燃烧着的油面以下,甚至可由于水的流动性载着着火液体流动,使火灾蔓延到其他地方。

2 油轮火种的防范2.1吸烟与明火2.1.1所有船员应遵守有关吸烟的规定。

船舶在水上航行时,只可在指定的吸烟场所吸烟。

在港内,则只能在岸方准许的场所吸烟。

在准许吸烟的场所应张贴许可吸烟的标志。

2.1.2任何人,在任何条件下,决不可在卧室吸烟,更不得在床上吸烟。

2.1.3严禁在生活舱以外使用、携带火柴和打火机。

2.1.4油船上必须使用安全性火柴,非经许可的地方也不可存放(即使是安全性火柴),更不得携带于身上。

2.1.5油船甲板上以及任何存在油气危险的地方,绝对禁止使用明火。

明火作业应经特别检测并批准后方可实施。

2.2厨舱炉灶与厨师2.2.1油船在停泊和货油作业期间,船长和码头代表必须事先就厨舱的位置、结构和通风情况进行确认。

在共同认为不存在危险后,厨舱中的炉灶才允许使用,或有条件地使用。

2.2.2在油船工作的厨师必须掌握炉灶的使用和了解其注意事项。

缺乏油船工作经验的厨师不得独自使用和操作炉灶。

2.2.1厨舱区、烟道、通风口滤气罩等处应经常清洁。

特别是在热敏电器上吸附的油泥应经常清除,以免意外失火。

2.2.4厨舱应配备适用的灭火器,厨师应接受专门的灭火训练。

2.3灯具与电气设备2.3.1油船上用的照明灯、工作灯等必须是防油气型、防爆型,灯罩内外要绝对气密。

2.3.2电磁炉(无论是做饭或烧水,还是用于加热)运行中操作者不得离开。

2.3.3在装卸油作业时,以及在甲板上空油气较浓时,不得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

2.3.4船上所使用的手电筒及无线电对讲机和手提式无线电话必须是防爆性的。

2.3.5便携式收音机、收录机、电子计算机、电动剃须刀及闪光灯等船员用电器不得在甲板上和存在油气的场所使用。

2.4工具的使用2.4.1在油船机舱或生活舱室以外的地方,需要进行锤击、铲凿、喷砂等作业或要使用动力工具,则应在作业进行之前,由负责人员落实使用这类工具的整个作业期间,并使工作环境都能保持在除气状态。

同时应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安全。

2.4.2油船上所使用的手动工具应采用专用的无火花非铁工具。

但也不尽如此,若使用铁制工具采取正确和正常的使用条件,即使有金属间碰撞造成的火花,所导致油气起火的危险性也很小。

但必须避免采用那些不正确的使用方法。

2.4.3向油舱内传送金属手工具时,应装在帆布袋或桶内传送。

2.5其它2.5.1不可在甲板上拖拉或摩擦铝制或轻金属物件,因为在钢面生锈的情况下所留下的铝迹,经过撞击或敲击后可能产生火花。

不得携带铅或铝合金制成的物件进入油舱或泵舱中。

不得使用铝制铲清除积锈或挖油舱底角。

2.5.2油船上所使用的铝质舷梯在可能与船体摩擦之处应用硬质塑料或木板保护之。

2.5.3主机需保持良好的燃烧状态,避免火花从烟囱上冒出,还应经常检查烟囱上的防火罩(火焰阻挡器)的状况。

2.5.4机舱管理还应按一般常规的放火措施做,如避免各种油类的漏泄,不用高挥发性油类当清洁剂等。

3.石油毒性的防范3.1为防止石油毒性造成的危害,应注意下列事项:3.1.1当量油或取油样时,人员侧对风向站立,头部应偏离舱口,以免吸入油气,工作完毕后立即关闭舱口。

3.1.2若皮肤上不慎沾染石油,应尽快擦干净,并用肥皂、清水和专用清洁剂清洗。

使用棉纱或破布擦拭油污后,不可放入衣袋内。

3.1.3应尽可能穿干净的工作服,特别是内衣裤不得有油污,每天工作完一定要淋浴。

3.1.4已除气的油舱还会有可能再产生出油气。

有些人对油气的忍受力虽比一般人强,但切不可等到有中毒反应后,才相信有油气,应随时对油气进行监测。

3.1.5石油中含有一种叫硫化氢的有害气,这种气体的味道和臭蛋味相似,人的嗅觉在闻到硫化氢一段时间后就会麻木,对硫化氢的气味就不敏感了。

如果在油舱或油气很浓的甲板上工作时,若开始嗅到此味,而后来嗅不到了,不可认为是硫化氢气消失了,而是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现象。

3.1.6进入油舱工作要配带呼吸器,无论舱内温度有多高,决不可“赤膊”和暴露皮肤。

3.2为防止石油气扩散和形成的涡流造成的危害,应注意下列事项:3.2.1厨房绝不能容许油气渗入,不得使用明火油灶。

3.2.2机舱绝不容许有油气。

因为,当机舱内空气中油气含量达到1%时,发电柴油机将会发生飞车,并很难停车。

在装卸货油时,应关闭机舱通风机,或只启用侧风时上风侧通风口的机舱通风机。

有些成品油船也可采取在装卸货油时关闭所有动力机械的做法。

3.2.3装卸油作业时,严格遵守开闭门窗规定,一般采用侧门出入住舱或采用上风侧门出入住舱。

3.2.4应记住涡流是由风力和风向决定形成的:如风从船艏方向吹来,则油气会积存在建筑的后方;如风从船的侧方吹来,则油气积存在下风一侧。

4油船静电的防范油船上好多场合会引起静电。

例如,货油在管道内流动;油品中混入水和汽;水或蒸气的高速喷射;清洗油舱;用压缩空气对管路“扫线”;用布料洗擦舱壁;人体带电;测油位、测温和采样等。

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预防或减少静电灾害。

静电引起燃烧或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静电产生放电的能量应足够大;第二个条件是在静电放电的空间内有达到爆炸范围的可燃气体,缺少任一个条件就不会产生静电爆炸事故。

4.1预防静电措施有:4.1.1控制流速。

按油品闪点、输油管径来确定安全流速。

根据实践和调查表明,减少静电电荷的积聚,用大管径、低流速的大流量方式装卸是较好的方法。

4.1.2避免水、空气与油品以及不同油品的混合。

实践证明,油品内含水量如达5%,会使起电效应增加10-50倍。

4.1.3控制油面上方空间的混合气体。

为了防止油舱内静电引起爆炸,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油舱惰化,对某些没有惰气系统的成品油船则可采用以挥发油气驱除空气的方法,使舱内含氧量降到8%以下。

应该强调,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舱气中含氧量低于8%,进行任何操作通常不会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4.1.4静置时间。

所谓静置时间是指油舱装油完毕后,需要停止一段舱内作业(例如测量、采样等),以等待油品中静电电荷通过舱壁消散,这个消散时间或等待时间就是所谓的静置时间。

英美等国家提出的停泵后的必须静置时间为30分钟,有的国家提出的还要长一点,最高达2小时。

4.1.5良好接触。

油船上产生静电是不可避免的,若是将产生的静电及时消除掉,这就需要将某些与船体不连接的设备在操作使用中接地,使其在使用中产生的静电消除。

例如,洗舱机若是固定在甲板上或悬吊在油舱内,应使其与船体有良好的接触;若是活动式或便携式洗舱机就必须在良好地接地后,才可送入油舱,从舱内取出时也同样是要求良好接地。

便携式洗舱机的软管通常作为接地线使用,所以把洗舱机送入舱内前和取出前都必须使该软管接在输油或洗舱水支管上。

4.1.6防止人体带电。

人体带电对油船的危害也非常大,油船上工作人员穿者的化纤衣服,绝缘胶鞋等经摩擦后容易使人体带电。

人体带电还与活动方式有关。

所以预防人体带电的最好方法是穿防静电鞋、防静电工作服、戴防静电手套,舱室内采用导电性地板,以此可减少人体产生的静电。

4.2油船上消除人体带电的方法还有:4.2.1在舱室通往甲板的门口处留一块不涂油漆的裸露甲板,使人员经过此地可通过脚下使人体所带电荷消散掉;4.2.2油船的舷梯扶栏和水手梯设置处扶栏和水手梯设置处扶栏需有一段不涂油漆的钢管,使上船人员在此把握时消散电荷,当然登船人员应有意用赤手把握这些部位。

4.2.3在油船货油甲板上的某些部位,如阀门的手轮,舱盖把手等处不涂油漆,以便操作人员随时在此消散静电荷,操作人员也应在操作当中有意地、经常地、随手在这些可消散静电荷的地方把握一会。

5 登船须知5.1外来人员登船,必须经本船船长同意,否则不得登船。

5.2禁止随身携带易燃物品或火种(火柴、打火机等),不得在甲板上放置、使用聚焦的玻璃制品(蒸馏瓶、放大镜、老花眼镜)。

5.3禁止在船舶上吸烟。

5.4禁止在船舶危险区域接听、拨打手机。

5.5禁止穿带钉的鞋、靴。

5.6禁止在危险场所穿着和更换尼龙、化纤服装。

5.7登船人员应注意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8无关人员不得在船留宿。

6油轮防火防爆规定6.1烟头、火柴杆必须随手弄灭,放在注了水的烟灰缸里,不能随地和向舷外乱丢,点燃的香烟不能乱放;6.2禁止在甲板、物料间、储物室内吸烟,必须在规定的吸烟室吸烟, 不允许躺着吸烟,尤其是酒后;6.3垃圾桶必须清洁,桶内注水,并应勤倒干净;6.4定必须集中保管的易燃易爆物品,不准私自存放,禁止任意烧纸,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6.5离开房间随手闭灯,靠近窗口的台灯尤应注意关闭,风雨天气应检查舷窗是否已关闭关严。

7 火灾分类及常用灭火方法7.1火灾依据物质燃烧特性,可划分为A、B、C、D、E五类。

7.1.1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7.1.2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