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渝怀铁路施工总结

渝怀铁路施工总结

岩溶地面塌陷整治工程
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填方地段)路基地段岩溶地面塌陷整治工程(DK216+550~DK216+750)于二OO三年四月四日正式开工,二OO 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全部竣工。

共设计工程量为钻孔63孔/761m(包括含检查孔);工程实施后,实际共完成钻孔63孔/761m。

二、工程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工程地质、水文地概述
渝怀铁路该段路基属剥蚀中、低山地貌,线路坡脚旱地,或荒坡通过,地形起伏不大,上覆第四系粘土、局部有碎块石土(Q dl+pl),下伏基岩为奥陶系(Q2+3)灰岩。

灰岩多裸露,表层溶蚀严重。

该段岩溶发育、并以垂直为主,深度一般在2~15m,溶蚀破碎带和溶缝较多,溶洞次之。

该工点路基已填方至设计标高,填方为碎(块)石土,厚0~8m不等;下伏奥陶系(Q2+3)灰岩。

据钻探提示,段内构造发育,断裂密集,褶皱发育,岩体破碎。

区内地表降水充沛,地下水以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为主,由于岩体破碎和岩溶管道发育,地表降水通过其迅速排泄于地下。

故段内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活动,为岩溶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二)岩溶发育特征及塌陷机理
分析塌陷过程表明,渝怀铁路路基岩溶塌陷以表水入渗及岩溶水活动致塌为主,地表水及浅部岩溶发育强烈,加之降水充沛,表水入
渗后,当具有一定的水力坡度和流速时,沿溶洞、溶蚀裂隙、溶缝冲刷、淘蚀,带走其中充填物的细颗粒,形成塌陷空间,使上部覆土失稳,产生开裂、下沉,最终导致塌陷。

个别地点,由于浅部存在顶板过薄的无充填溶洞,尚有因顶板坍塌而引起地面塌陷的条件。

三、施工设计对施工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简述
(一)整治原则
总的原则是以溶洞和范围较大的溶蚀破碎带为整治设计的主要对象,整治宽度为新建铁路的路堤底宽范围内,且沿线长度大于2m 的溶蚀破碎带、溶隙、溶洞进行整治,对连通性较好、小于2m的溶洞原则上亦整治。

(二)整治对象、深度及钻孔间距
1、覆盖土厚度和填方厚度之和小于10m的溶蚀破碎带整治设计至基岩面以下5m深度。

2、覆盖土厚度和填方厚度之和小于10m且基岩面以下5m深度内存在溶洞的地段,整治设计深度至溶洞底板。

3、基岩裸露地段,地面以下10m深度内存在溶洞的地段,整治设计深度至溶洞底板。

4、对线路上已出现的塌陷点进行整治设计时,整治设计深度以基岩面下10m为限。

5、单个溶隙和溶洞顶板厚度大于10m地段不作整治设计。

6、开口溶洞和溶洞顶板厚度较薄时,采取揭盖回填浆砌片石处理。

7、注浆整治孔间距为5m、排距为5m,交错布置,具体施工时,视岩溶发育程度、施工场地等情况,孔位原则上可在2m内调整。

(三)主要注意事项
1、注浆钻孔也是岩溶探测的验证钻孔,要求采用取芯钻探,并作好钻探岩芯记录、描述。

2、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和规定执行。

四、施工组织和使用的机器设备
本工程岩溶整治虽然工点较集中、工程数量较小,进出场方便,但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期间需要从乌江抽水),我公司在工程开工前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指派专职技术人员负责现场管理及技术工作。

并於二OO三年四月四日正式开工。

指挥部先后调集了多名现场管理人员的地质技术员,20余名钻探、注浆工人,3台100型地质钻机,1台UB3C型灰浆泵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五、施工的主要方法
1、施工准备
施工之前取得完整的设计文件、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技术要求等。

取得设计文件后,现场技术员仔细地研究设计图纸,弄清设计意图,按设计图纸要求合理布置孔位;认真地学习了有关施工《规范》。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安排好通电、通水、道路、平整场地、施工排水、浆液池、临时住房及清除障碍物等工作。

做好施工对环境(包括既有建筑物、水源、农作物等)造成不良影响的防止措施。

2、钻孔
钻孔机具采用地质取芯钻机,钻孔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

钻孔孔位、孔深、斜孔顶角以施工图纸为准。

当地表有障碍物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移动孔位,移动后的孔间距误差不超过 2.0m。

钻机安放位置根据实际地形地物,制定出安全可靠的方案。

当地表为土层时,注浆孔均下孔口管;当地表为岩层或土层薄于1m时,注浆孔未下孔口管,但孔壁要光滑,否则,均下孔口管。

下管方法均符合《铁路地质钻探技术规程》(TBJ14—98)中的钻孔止水方法,换径钻探过程中无任何扰动。

在钻探过程中,当产生孔壁坍塌或缩孔,影响钻进或注浆时,均采用跟管钻进。

每层孔壁管的下管均符合有关施工规范要求。

土层和溶洞充填物均采用干钻,岩层采用清水钻进,严禁使用泥浆钻进。

所有钻孔均全孔采取岩芯,松散、破碎地层达到50%以上,完整地层达70%以上。

全部岩芯按顺序摆放整齐,贴上回次标签。

凡拍照的岩芯,标注醒目的孔号、孔深。

施工过程中,对可溶蚀程度、溶洞、溶隙的准确位置、充填情况、充填物性质及渗漏水部位、渗漏水量等均予以特别注明。

3、岩溶注浆
注浆材料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及饮用水等。

浆液用搅拌机均匀连续地拌制,保证浆液的质量。

注浆设备时刻保持完好,并有配件备用,注浆泵有稳定的工作性能;注浆管路保证浆液流动畅通并能承受一定的压力;注浆泵安设1Mpa压力表,压力表经常检测。

注浆机采用胶球止浆。

浆液采用水泥和水配制,间歇反复注浆时,添加速凝剂。

速凝剂
采用水玻璃,掺入量一般不超过3%;浆液水灰比(重量比)控制在0.6:1~1:1,据注浆试验结果并参照以下条件选用:
(1)注浆孔施钻过程中,循环水可以翻出孔口时,选择稀浆液;
(2)注浆孔施钻过程中,循环水不能翻出孔口时,选择浓浆液;
(3)在注浆孔揭露较大的空溶洞需填充粗骨料时,选择浓浆液;
(4)当同一注浆孔需间歇反复注浆时,采用稀、浓浆液交替注浆。

一般情况下,除人工填土部分不予注浆外,其余部分均全部注浆。

因垮孔而跟进多层护壁管时采用分段注浆;注浆完成一段,拔管一层。

注浆孔揭露较大的空溶洞,经自流注浆确定需间歇反复注浆时,投入砂砾石适当抬高孔底(未浆孔塞死),一次连续投砾不超过2m3;重复注浆投砾过程,直至浆液面到达孔口附近;然后进行加压注浆。

注浆压力以灰浆泵上压力表读数为准。

注浆压力逐渐升高,最大不超过终注压力的2倍;当间歇反复注浆时,注浆压力逐渐降低。

注浆过程中,随时巡视周围环境,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注浆间歇时间,根据原因、浆液浓度、速凝剂质量、数量等确定,原则上不超过2小时。

对非正常结束的注浆孔,原则上在附近重做,有条件时,结合检查孔补注浆。

注浆结束后,做好善后工作。

4、质量检查
为了了解施工质量,在成片注浆地段,初凝后视工程的重要性的岩溶形态,在注浆孔间按设计要求布置质量检查孔,检查孔详细记录了溶蚀、充填、耗水情况,进行了注水、注浆试验。

检查孔施工由监
理旁站进行。

检查孔施工表明:
检查孔由注浆前普遍漏水变为注浆后普遍返水,岩芯多见水泥块和水泥痕迹,基本填满可见缝隙;补注浆量小于该工点常见注浆量的一半以上。

向监理提交了钻孔成孔质量检查表,注浆质量检查表,注浆质量优良。

六、施工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情况和结果
渝怀铁路14标段路基岩溶整治工程工点,实际整治深度为761m,注浆段起止深度总计520m,注浆浆液总量为372.8m3。

数量较大,主要是由于工点施工时路堤已填方至路基设计标高。

填方较厚,且多为碎(块)石土、且较松散,成孔后注浆时,填方部分有上些浆液泄漏;工点溶沟、溶槽、溶缝、溶洞等岩溶形态发育,整治范围内岩溶溶蚀破碎带密集,多处发现溶洞,当水泥浆注入后,特别是在中压后,在水泥浆自身重力和机械压力作用下迅速向深部渗透,并在深部垂直向裂隙减弱后向下方流动,而钻孔之间由于横向裂隙不甚发育,使钻孔与钻孔之间水泥浆扩散较差,由此而使水泥浆向下方扩散远、深度大,有的注浆孔注浆量超过设计量较多。

施工中采取了先自流注浆,待浆液凝固后,再实施加压注浆,有效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七、结束语
渝怀铁路14标段(填方地段)路基地段岩溶地面塌陷整治工程,经过努力,克服了长距离供水等诸多自然的不利因素,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于2003年4月25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程施工任务。

由于岩溶发育的复杂性、隐蔽性以及目前勘察手段的限制,必
然会遗漏一些该整治而未整治的地段,故段内目前可能仍存在隐患,其主要原因系地表水的下渗潜蚀作用和溶洞顶板过薄引起,因此,在注意路基排水、养护的同时,线路一定范围内应注意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防止由此产生地表水加速潜蚀作用而使岩溶地面塌陷危险增大,必要时进行补充整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