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水污染法律制度对中国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启示
科目: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
姓名:***
学号:*************
时间:2015年12月
1、国外水污染法律制度及做法
1.1美国水污染法律制度及举措
明确的目标:美国政府在制定《清洁水法》的过程中,明确的指出了美国水污染防治的明确目标是:恢复和保持国家水体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方面的完整性。
而我国水污染防治目标仅仅定位到饮用水的健康性,明显比美国的标准降低了很多档次,这很不利于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未开发水源或景观用水或农村河道的保护,只关注饮用水并不能很好的落实中国的水污染防治问题。
具化和细化的条款:美国出台的《清洁水法》以及《海岸带管理法重新授权与修正案》等一系列的水管理条款,规定了有毒污染物、废弃物渗滤液、区域性流域管理规划、水污染防治研究技术、水资源优秀示范区、非点源控制计划等各个方面条款,对可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1.2 英国水污染法律制度及举措
2013年,英国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依据《欧盟水框架指令》对其境内水体质量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英格兰和威尔士境内质量处于“良好”以上的水体仅占总体的27%。
针对境内水体污染物来源的分布状况,英国政府从农业生产和城镇生活两个方面入手,解决水体污染问题,主要政策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强化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水体保护意识。
首先在英格兰地区启动了“水域周边敏感地区农地管理项目”,对农业生产造成水体污染的途径和危害向农民普及知识。
二是使用强制措施降低农业生产污染危害。
依据欧盟有关指令,严格限制硝酸盐和磷化合物化肥使用的数量和时间,并对违反规定的农户处以重罚。
三是提供指导和资金促使农户改变生产模式。
英国政府设立了总额为21亿英镑的“环境监管项目”,与农户签订协议,确立其在水体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这一系列激励措施,当前英格兰地区70%的农地在农业生产中采取了控制或避免水体污染的耕种模式。
1.3 荷兰
荷兰的法律特点一个是确立了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另一个是针对地表水开征污染税。
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和美国的制度相似,而地表水污染其法律宗旨是保护地面水资源的清洁,防止污染。
税在当时是一个新税种,荷兰通过《地表水污染防治法》将地表水污染税上
升到法律层面,开征此税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将环境污染等外部成本内部化,通过物质手段刺激企业的行为,从而引导企业减少对地表水的污染物排放,同时也为已经污染的地表水资源处理提供了资金。
地表水污染税的征收对象是以任何形式向地表水和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个人,即包括直接污染者,也包括间接污染者。
1.4 欧盟
欧盟水环境保护的相关指令对地下水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通过各方面进行管理控制,对于一些环境十分薄弱的区域通过针对性法案来实行污染控制,针对环境良好的地区则是更好的发展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
欧盟在对水体系的保护和治理过程中,十分重视综合治理和全局把握,实行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一体化管理。
同美国一样,《欧盟水框架指令》也认为流域管理的方法是农业面源污染管理的有效方式,在流域范围内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将地下水管理归属于就近的流域或者恰当的流域,以便与欧盟层面达到统一的水质目标和要求。
1.5 日本
日本对农村水环境的治理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排放渠道的规定,比如限制农药的使用,对农药的生产和应用进行全面的管理,以及家禽养殖场污水的管理,尽可能从源
头控制农药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并且在处罚措施上,日本对违反规定的采取比较严厉的处罚方式,通常是经济处罚与刑法并用。
日本对农村的农业生产采取财政支持的方法,国家承担农业生产部分建设费用、地方政府也承担一部分农业生产的建设费用,促使农户自觉的彩玉有益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
2、美国水污染法律制度对中国农村水污染防治制度的启示
2.1 美国:
美国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政策有两方面可以供农村的水污染治理管理学习借鉴,一方面是将分散的权利趋于集中,一方面是排污许可证制度,但是不是完全照搬,也有需要因地制宜的部分。
美国的做法是将水污染防治的标准超越各州立法,形成统一的排放限值,各州接受联邦政府的管辖,并根据排放排放基准制定符合各州情况的排放标准,各州从法律的制定者变成联邦立法的实施者,明确了联邦与各州的主从关系。
该制度运用到中国就需要有所改变。
中国地物广博,从南到北,村落的气候、地形等导致不同村落的水源状况、条件都各有不同,加之一些民族自治区等问题,由国家完全控制,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以完成全国的水污染治理可行性不高。
此政策运用到中国可以实行从“分散到集中再分散”的政策,结合水质评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水污染防治体系。
区县政府通过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管辖区内的水资源(包括:地下水、污水处理厂、饮用水状况、景观用水等)污染状况进行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内容包括:水体现状、水体指定用途(结合本区域水体核心用途以及下游水体用途,确定管辖区域内的水体的具体用途,制定明确的定量或定性指标,维持水体指定用途),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双重标准)、水体开发范围和程度评估等项目,并制定区域水质管理规划,根据中央政府指定的排污许可规定,符合条件的村落可得到排污许可证。
排污许可证需要年检,对符合本年度水质标准并结合反退化政策(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就是某一水体在某一日得到改进就必须保持,并纳入指定用途中,由区域政府或村落相关部门指定有效政策以保持当前水质),特殊地区如休闲区、原始地区(未开发水体)、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制定相应的国家基准,对于符合要求的村落延长许可证使用时间一年。
对于进行第三方评估并上交评估报告备案的村落进行补贴以鼓励和支持其对本区域水资源质量的改善行动,可由强制性行为逐渐转变为自愿性行为,建立水质示范村等。
“分散到集中到分散”的政策,是指各村落接受区县管辖、区县接受市级管辖、市级接受国家管辖的层级关系,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排放基准和管理措施,再由国家将实施权利下放的市级、区县以及村落的环保部门,根据第三方评估报告和具体情况制定区域水污染管理防治政策、排污标准、水质标准,发放排污许可证等,在环保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下进行具体政策得实施。
增加奖惩制度如:对水质不达标或水质退化的区域减少其农业补贴或增加农业产品税收用以改善水质;对水质改善明显和连续达标的区域进行财政奖励等。
这就形成了“由下至上,从上而下”的很好的反馈和循环制度,一方面由下至上的使国家和市区县了解农村地区的水质状况和改善状况,通过整体的规划,保证了全国的水质量基准达标,另一方面通过从上而下的权利下方,给农村的水污染治理很好的弹性,不局限于方法和制度,根据水质评估报告,有针对性的对水质进行改善和治理。
2.2 英国
英国针对农村水环境改善主要是从农业生产方面进行整治,由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农村水体污染很大的问题是,农村村落位置分散,不能很好的建立管网系统,对于小型的村落在某种程度上也没有必要建立管网输送污水集中处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采用地下水,生活污水可以排入沟渠等。
如果由国家或区县
政府牵头,采用资源式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协议,确立农户其在水体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然后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帮助农民改变生产模式,带动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采取控制和避免水体污染的耕种模式。
2.3荷兰
荷兰统一征收税款的模式在我国可行性不高,因为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贫富差距比较大,有些村庄条件比较优越,产业发展迅速经济水平较高,但有些村庄还处于原始的农业生产阶段,可以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由年产值决定实行不同的税率针对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也可实行由乡镇企业代表、政府环保部门指派代表和农村居民代表成立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协调各方不同利益,建立农村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监管制度。
2.4 欧盟
《欧盟水框架指令》也就是WFD是一部先进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法律。
它不仅从法律的严密性还是水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操作性都是优秀的。
WFD 的重要特色是它的综合性, 或者说“一体化”的思维方法。
我国的水环境治理实行的是各管个,往往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如果采用水量-水质-水生态系统的一体化管理的方法,不是强调科学的数字效果,而是强调治理的效果,最终要的是公众的满意度。
可由区县政府排查自己所管辖的农村需要治理的水域,不按村庄分区,按流域或者地块划分,由统一的部门比如环保局或者住建部等进行多学科、多项目综合治理。
2.5日本
日本为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制定了如《农业、农村以及食品的新政策》、《农业、农村、食品基本法》、《家禽排泄物管理办法》等法律,而且在其他法律中也对农业产业和产品如农药、养殖场等水排放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而我国并没有类似的法律,我国的水污染法律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市建成去以及大流域的治理问题。
农业生产有其自己特殊性,如果可以出台一部针对农业生产生活,也就是针对农村农业生产污水排放的规定或者法律的话,加上政府加大重视以及区县村等对农业生产进行一些奖励补助,加大管理和奖惩,严格按照法律进行污水的排放和治理,农民也会自愿加入到环保的行动中来。
3总结
1、参加全球性和区域性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活动,加强不同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沟通
和理解,多学习其他国家对水环境治理的宝贵经验。
2、加强对农村水环境管理的重视,出台有关农业生产污水排放的法律法规,细化现有法律。
3、注重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参与,听取农民的意见,真正将治理水污染的法律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