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6章............................................................................................ - 2 -第22章............................................................................................ - 2 -第23章............................................................................................ - 2 -
第16章
1.有一种无色气体A,能使热的CuO还原,并逸出一种相当稳定得到气体B,
将A通过加热的金属钠能生成一种固体C,并逸出一种可燃性气体D。
A能与Cl2分步反应。
最后得到一种易爆的液体E。
指出A、B、C、D和E各为何物?并写出各过程的反应方程式。
第22章
1.有一黑色固体化合物A,它不溶于水、稀醋酸和氢氧化钠,却易溶于热盐酸
中,生成一中绿色溶液B。
如溶液B与铜丝一起煮沸,逐渐变棕黑色得到溶液C。
溶液C若用大量水稀释,生成白色沉淀D。
D可溶于氨溶液中,生成无色溶液E。
E若暴露于空气中,则迅速变成蓝色溶液F。
在溶液F中加入KCN时,蓝色消失,生成溶液G。
往溶液G中加入锌粉,则生成红棕色沉淀H。
H不溶于稀的酸和碱,可溶于热硝酸生成蓝色溶液I。
往溶液I中慢慢加入NaOH溶液生成蓝色胶状沉淀J。
将J过滤、取出。
然后强热,又生成原来化合物A。
试判断上述个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23章
1.铬的某化合物A是橙红色溶于水的固体,将A用浓HCl处理产生黄绿色刺
激性气体B和生成暗绿色溶液C。
在C中加入KOH溶液,先生成灰蓝色沉淀D,继续加入过量的KOH溶液则沉淀消失,变成绿色的溶液E。
在E中加入H2O2加热则生成黄色溶液F,F用稀酸酸化,又变为原来的化合物A 的溶液。
问A,B,C,D,E,F各是什么物质,写出每步变化的反应方程式。
2.有一锰的化合物,它是不溶于水且很稳定的黑色粉末状物质A,该物质与浓
硫酸反应得到淡红色溶液B,且有无色气体C放出。
向B溶液中加入强碱得到白色沉淀D。
此沉淀易被空气氧化成棕色E。
若将A与KOH、KClO3一起混合熔融可得一绿色物质F,将F溶于水并通入CO2,则溶液变成紫色G,且又析出A。
试问A,B,C,D,E,F,G各为何物,并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3.金属M溶于稀HCl生成MCl2,其磁矩为5.0B.M.。
在无氧条件下,MCl2与
NaOH作用产生白色沉淀A,A接触空气逐渐变成红棕色沉淀B,灼烧时,B变成红棕色粉末C。
C经不完全还原,生成黑色的磁性物质D。
B溶于稀HCl生成溶液E。
E能使KI溶液氧化出I2,若出加入KI前加入NaF,则不会析出I2。
若向B的浓NaOH悬浮液中通入氯气,可得紫红色溶液F,加入BaCl2时就析出红棕色固体G。
G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试确认M及由A到G所代表的化合物,写出反应方程式,画出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相关图。
第16章
A.NH 3,
B.N 2,
C.NaNH 2,
D.H 2,
E.NCl 3
①2NH 3+3CuO=3Cu+N 2+3H 2O
②2NH 3+2Na=2NaNH 2+H 2
③NH 3+3Cl 2=NCl 3+3HCl
第22章
A.CuO ,
B.CuCl 2,
C.[CuCl 2]-,
D.CuCl ,
E.Cu(NH 3)2+,
F.Cu(NH 3)22+,G .[Cu(CN)4]3-,H.Cu ,I.Cu(NO 3)2,J.Cu(OH)2
①22CuO 2HCl =CuCl H O ++△
②CuCl 2+Cu+2Cl -=2[CuCl 2]-
③2[CuCl 2]-=CuCl ↓+2Cl -
④CuCl+2NH 3= Cu(NH 3)2++ Cl -
⑤4Cu(NH 3)2++O 2+8NH 3+2H 2O=4Cu(NH 3)22++4OH -
⑥2Cu(NH 3)22++10CN -=2[Cu(CN)4]3-+(CN)2↑+4NH 3↑
⑦2[Cu(CN)4]3-+Zn=[Zn(CN)4]2-+2Cu+4CN -
⑧3Cu+8HNO 3=3Cu(NO 3)2+2NO ↑+4H 2O
⑨Cu(NO 3)2+2NaOH=Cu(OH)2↓+2NaNO 3
⑩()22=CuO O C OH +H u △
第23章
1.A.K 2Cr 2O 7,B.Cl 2,C.CrCl 3,D.Cr(OH)3,E.KCrO 2,F.K 2CrO 4 ①K 2Cr 2O 7+14HCl(浓)=2KCl+2CrCl 3+3Cl 2↑
②CrCl 3+3KOH=Cr(OH)3↓+3KCl
③Cr(OH)3+KOH=KCrO 2+2H 2O
④2KCrO 2+3H 2O 2+2KOH=2K 2CrO 4+4H 2O
⑤2K 2CrO 4+H 2SO 4=K 2Cr 2O 7+Na 2SO 4+H 2O
2.A.MnO 2,B.MnSO 4,C.O 2,D.Mn(OH)2,E.MnO(OH)2,F.K 2MnO 4,G .KMnO 4 ①2MnO 2+2H 2SO 4(浓)=2MnSO 4+2H 2O+O 2↑
②MnSO 4+2OH -=Mn(OH)2↓+SO 42-
③3Mn(OH)2+O 2=2MnO(OH)2
④232423MnO 6KOH KClO =3K MnO +KCl+3H O ++△
⑤3K 2MnO 4+2CO 2=2KMnO 4+MnO 2+2K 2CO 3
3.A.Fe(OH)2,B.Fe(OH)3,C.Fe 2O 3,D.Fe 3O 4,E.FeCl 3+FeCl 2,F.Na 2FeO 4,G .BaFeO 4,M.Fe
①Fe+2HCl=FeCl 2+H 2↑
②FeCl 2+2NaOH=Fe(OH)2↓+2NaCl
③2Fe(OH)2+O 2+2H 2O=2Fe(OH)3
④32322Fe(OH)=Fe O +3H O △
⑤233423Fe O +CO =2Fe O +CO 高温
⑥Fe 3O 4+8HCl=2FeCl 3+FeCl 2+4H 2O
⑦FeCl3+KI=FeCl2+I2+KCl
⑧FeCl3+6NaF=3NaCl+3Na[FeF6]
⑨2Fe(OH)3+10NaOH+3Cl2=6NaCl+2Na2FeO4+8H2O ⑩Na2FeO4+BaC l2=BaFeO4↓+2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