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景题

情景题

情景题情景题题库一、说明情景题共20题, 各组以抽签方式选题,每组一题,每题40分,由评委酌情给分。

另外在此环节中个人表现优异者会有特别加分,计入个人总分,特别加分满分10分。

情景题会提供四种类型的情景,每种类型提供5个不同的问题或情景背景,要求参赛组对应所抽中的情景进行模拟,在情景中展示心理学知识,限时3分钟。

这四种情景类型分别为:1.七嘴八舌:此类情境为针对案例进行讨论,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相关心理知识的程度。

2.心知吹雾:此类情境是针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进行提问,然后要求对其进行心理学角度的解释,其意义为运用心理知识吹散生活中的一些迷雾。

3.心知课堂:此类情境模拟课堂场景,由一人充当老师,参赛者为正在听课的学生。

老师此时进行课堂随机提问,同学们进行回答。

4.心灵哑剧:此类情景会有一个心理有困扰的同学,参赛者需对应该同学心理困扰的背景进行安抚劝说,该同学在此过程中会一直保持沉默。

二、七嘴八舌在该类型的情景演示中,参赛者应简单设计一个场景然后根据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针对案例进行讨论,表现出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参赛者应根据问题在备赛期间自行查找资料),能切中案例中人物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

1.案例一:一般资料:王X X ,女,24岁,售货员,初中文化。

主述:对事物不感兴趣,觉得自己不如人一年多。

患者自述:一年来对生活、工作没有兴趣,不想去上班,感到别人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愿与别人交往,不愿交男朋友,因为觉得自己长得丑,怕人家看不中而被拒绝,与同事和家人很难相处,总感到受人歧视,受别人欺负,因觉得活着没意思,前来咨询。

他人反映:从小父母及乡邻说自己又黑又丑,乳名叫黑丫头。

11岁和母亲吵架,不愿别人叫自己黑丫头。

上小学时,有几个同学当众说自己长得丑,不愿与自己玩,和同学吵嘴时,一位同学嘲笑自己,说自己又黑又丑,在学校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怕受歧视,学习兴趣不浓,经常受老师批评。

中学毕业后,当售货员,一次与顾客发生口角,顾客出口伤人,说“看你那德性,丑八怪”。

工作积极性差,被扣罚奖金多次,家里介绍过男朋友三次,都说性格不和,没谈成功。

平时胆小,言语不多。

情景演示问题:(1)、求助者有哪些症状表现?(2)、求助者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哪些?要点:(1)① 兴趣低落②自卑③丧失求爱信心④ 人际关系差⑤ 有受欺辱的委曲感⑥ 不想活了,生活没意思(2)① 从小被叫黑丫② 小学时同学评论自己长得黑,叫她乳名③ 中学时在校不合群④ 学习兴趣不浓,经常受老师批评⑤ 当售货员时,顾客骂自己丑八怪⑥ 恋爱失败⑦ 性格内向,不稳定2.案例二:某大学大三学生王某,做在教室里看书时,总担心会有人坐在身后并干扰自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以致于只能做在角落或者靠墙而坐,否则无法安心看书;对同寝室一位同学放收音机的行为非常反感,有时简直难以忍受,尤其是中午睡午觉时总担心会有收音机的声音干扰自己,从而睡不着觉,经常休息不好。

但又不好意思跟其发生当面冲突,因为觉得为这样的小事发脾气,可能是自己的不对。

很长时间不能摆脱这种心理困境,很苦恼,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即将毕业,心中一片茫然,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后也懒得去想这个问题,怕增添烦恼。

学习一般,在班上成绩中游,当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准备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自卑,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

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认为自己有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又觉得力不从心。

分析:在该案例中,该生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

首先,该生即将面临大学毕业,择业困难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

择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来访者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

其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

行为发生学认为,当人受到刺激时就会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

来访者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策略——回避。

虽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然存在,尽管只是一种茫然状态;再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这一点在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直接体现出来。

哪怕有一点动静,在教室看书或者在宿舍睡午觉就会受到干扰;严重时,即使没有任何干扰,来访者也会怀疑、担心和害怕受到干扰;第四,择业压力和敏感的心态极易使来访者面临人际性冲突问题,这是来访者采取回避和压抑等消极应对策略的必然结果。

在与同学相处时,尽管来访者自己也意识到只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

当某件事情或某个人多次引起自己的反感和不快时,就很自然地把自我消极情绪固着在该事或该人,从而影响人际的和谐与沟通。

实际上,这是由于来访者刻意回避主要现实压力,导致压力感(压力能量)转移的结果。

要点:1、该生的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

2、择业困难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

3、心理上的不安全感,采取回避的消极应对策略。

4、能提出一些改善该生目前处境的方法。

3.案例三: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

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

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 的床上。

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分析: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

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应积极克服。

要点: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

2.克服自私心理。

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

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

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完善个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极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

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5.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以公平、合理为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3.案例四:李某,女生,19岁,某重点综合大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

自幼学习上进,记忆力较强,深受老师的器重,每逢市里的一些学科竞赛,学校都推荐她参加,这对她的精神压力很大,她本人对数学兴趣不浓,但是教师仍然很看中她,自己认为这是一种荣誉,是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器重,也不好违抗。

考前一夜没睡,在考场上脑子很乱,原来复习过的内容也想不起来了,急得浑身出汗,心慌心慌意乱,勉强交了试卷,考试失败。

考上大学以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不及格,在中学学习时数学就不是强项,对数学不感兴趣,因而报考了社会科学专业,没想到这个系也要学习数理统计,数学和统计学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都要学,这就给她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每到期末复习考试临近期间就紧张焦虑,还伴有严重的睡眠障碍。

分析:该例是以考试焦虑为中心的心理障碍,伴有睡眠障碍,主要是由于心理负担太重,使她的情绪一直不能平静,反而更影响了复习的效果。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便进行了帮助和指导。

1、首先从认知入手。

消除对考试的不必要顾虑,通过谈话、回忆、分析,寻找致病的根源,过去的考试成绩一般都较好,考前也无畏惧心理,虽然数学成绩较差,是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对数学应加强平时的复习和练习,对成绩的期望值不要过高,退一步讲,万一没考好也不必惧怕,补考及格同样升班毕业。

2、改善睡眠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节神经功能的紊乱,有助于睡眠的改善,同时要有意识放松情绪,在考前不要人为的增加紧张。

3、帮助其分析自己个性中的优点与缺点,通过心理测查,进一步了解自己在个性特征的强项和弱项,有意识地克服敏感多疑,顾虑重重、情绪不稳定等弱点,培养和训练豁达大度的个性。

4、失眠严重辅以药物治疗。

要点:1、该例是以考试焦虑为中心的心理障碍,伴有睡眠障碍。

2、应对其细致安抚,提出改善睡眠状况的建议。

5.案例五:南昌大学某女生,学习成绩在班上为第一名。

自卑,看不起自己。

在大众场合不敢发言,跟别人交流时总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尤其是跟老师或陌生人谈话,总觉得十分局促,举手头足不知如何是好,并且脸红得很厉害。

很羡慕别的同学在公共场合能够从容不迫,侃侃而谈。

强烈希望改变自己,虽然作过很大的努力,但一直得不到明显改观,内心非常苦恼。

从高中到大学很少异性同学交往,别人评价她是个冷漠、孤傲的人。

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因此,在成长和交往的过程中,朋友越来越少,慢慢地脱离了群体,把自己封闭起来。

后来开始反省自己,自责,决得都是自己的错。

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好象已经没有脾气了。

不管跟谁发生矛盾,都以为是自己的错,然后深深自责,或者把怨气都闷在心里。

总觉得难以与周围的同学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非常担心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生活。

近来更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没有勇气参加任何活动。

分析:该女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是由其社会适应挫折所引发的人际性压力。

首先,她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经历了两种极端的方式,先是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与群体、社会隔离开来,后又过于以他人为中心,事事自责,迷失和忽略了自我。

其次,根本原因,是由于来访者个性中人际沟通能力的缺乏,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迫切感受到社会适应性压力。

再次,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由于人际冲突所导致的自我封闭,是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因而,她有意识地开放自己,但突兀的开放环境,必然在一段时间内给她带来更为巨大的人际性压力,如果应对或自我评价不当,很有可能给来访者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第四、但给她面临迫切的人际压力时,一开始采取的是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由于对于个性和能力的培养过程缺乏科学认识,过于急功近利,在受挫后,极易滑向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错误的自我评价,使心理问题不断趋于严重化。

要点:1、该生心理压力来自于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