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地理周检测(八)

高二地理周检测(八)

地理周检测(八)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貌的形态是( )
A、形似低山,顶部凹陷,坡度由陡到缓
B、形似低山,顶部凹陷,坡度西北陡东南缓
C、顶部平坦,周围悬崖壁立,峭壁下坡度由陡到缓
D、顶部平坦,周围悬崖壁立,峭壁下坡度西陡东缓
2、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0米
B、55米
C、15米
D、90米
读下图,回答3~5题
3、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m
B、55m
C、60m
D、65m
4、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
坝顶长度为( )
A、15m
B、40m
C、65m
D、90m
读下面等高线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中a、b、c、d四点中,可能有小溪流经的是( )
A、a
B、b
C、c
D、d
7、站在图中MN与XY的交点,不能看到的点是( )
A、a
B、b
C、c
D、d
8、若a、b、c、d为四个居民点,该地区拟建一座水库,计划蓄水水位达到175米,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小部分面积被淹没,将出现一个岛屿
B、只有d居民点可以不搬迁
C、该地区将出现两个小岛,b、c、d将被水淹没
D、四个居民点都不必搬迁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9~11题。

9、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
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10、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
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11、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
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下面左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mm;右图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据此完成12~14题。

12、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13、右图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15~17题。

15、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16、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17、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读下图,回答18~20题。

18、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
A、T
B、Q
C、R
D、S
19、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
A、T
B、Q
C、R
D、S
20、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高二地理周检测(八)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二、非选择题(40分)
21、(20分)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C两地夏季大气环流形势有何不同?
(2) 冬季,D地的气候深受何种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
(3) 在图中B点标上该地冬季盛行风的风向。

(4) 在E点上标出该地夏半年盛行风向,简要说明该盛行风的形成原因。

(5) 为什么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典型?
22、(20分)读北纬60°1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读出下列各点的气温:
①A点的气温是℃,B点的气温是℃,C点的气温是℃。

②A点与C点的气温相差℃,同纬度的大陆东西岸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是。

③B点气温非常低的原因是。

(2) 北纬60°亚欧大陆的西岸是气候,大陆中部是气候,大陆
东岸是气候。

三、附加题(10分)
读下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