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货币职能与流通规律
有关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货膨胀的一些资料
1935年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了“法币改革”,规定自1935年 11月4日起,以伪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 币”(一九三六年又增加了伪中国农民银行。从1942年7月1日 起,法币的发行权统一于伪中央银行);并宣布所有白银和银元 的持有人,应即将其缴存政府,照面额换领法币。从法币改革到 抗日战争前夕,法币的发行额增加到三倍以上。截至1936年6月 为止,搜刮人民的白银就达二亿二千五百万元。
三十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 是导致货币流通与商品流转不相适应的重要因素。
要搞基本建设,必然要占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它 又不为劳动者提供必要产品,那么,如果战线过长,投 资规模过大,就意味着工资支付要增多,其结果也必然 会导致市场货币流通量过大,引起商品供应紧张,人民 生活受到影响。
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了解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 认识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对经 济的影响。 要求: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把握货币的各 种职能及其相互关系,了解货币流通规律及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概念及对经济的作用 与影响,认清价值规律在不同性质商品经济 中的作用。
货币职能与货币流通规律
纸币流通规律
涵义: 纸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纸币总量所代表的价值量决定 于货币必要量的规律。它是货币流通规律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的 特殊表现形式。
特点: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流通规律 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 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的现象,叫做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 的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都可能 给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必然现象。表现为商品和 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从发生后的 程度差异或状态特征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来看,通货膨胀 通常分为四种。有爬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 飞奔的通货膨胀及恶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必将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通货膨胀的解决方法
1937年——1949年一百元伪法币的购买 力变化如下
1937年 可买黄牛二头; 1938年 可买黄牛一头; 1939年 可买猪一口; 1941年 可买面粉一袋; 1943年 可买鸡一只; 1945年 可买鸡蛋二个; 1946年 可买固体肥皂六分之一块; 1947年 可买煤球一个; 1948年8月19日可买大米0.002416两(按每斤十六两算); 1949年五月可买大米0.000000000185两(即一粒大米的 千分之二四.五)。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流通规律 ➢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 价值尺度 ➢ 流通手段 ➢ 支付手段 ➢ 贮存手段 ➢ 世界货币 ➢ 五种货币职能的关系
价值尺度
涵义:以货币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作用:使商品在量上可以比较
特点:观念货币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标准:包含一定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货币发行量要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要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微观 经济效益。
要处理好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要使基本建设投资与货币流通规律相适应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保证市场货币流通量正常的基础。农业的 丰欠,对市场供应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农业发展,市场供应就比较充足; 如果农业欠收,市场供应紧张。那么,货币流通量很难保持正常。
案例评析
▪ 我国出现通货紧缩有多方面的原因 : 一是债务方面的原因。
二是投融资体制方面的原因。
三是社会缺乏资产重组机制。 ▪ 治理通货紧缩的方法:
改变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以及踏踏实实地对结 构和制度进行调整 。 ▪ 2005年更要警惕通货紧缩
参考文献(李扬:2005年更要警惕通货紧缩 北京青年报: 唐昆 2004 年12月13日 )
抗日战争期间,法币的发行额迅速增长起来。1945年8月抗 日战争结束时,法币的发行额为1937年7月抗日战争发生时的三 百四十余倍,同一时期的物价至少上涨了二千倍左右。
抗日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又发动了反人民的国内战争,这 就不能不更加大量地增发纸币。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 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同一时期上海的 物价上涨了四百九十二万七千倍。大量发行的结果,法币急剧地 贬值,1948年8月法币的购买力只有战前币值的五百分之一。
▪ 轻工业的发展,能提供充足的、保证人民生活需要的商品。
▪ 重工业的发展,却要增加职工、增加工资 、增加货币投放,其产品绝大 部分不能直接进入生活消费,不能直接汇拢货币。
商品流通是实现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的主要矛盾,而商品流通又 是由生产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农轻得的比例关系。
因此,今后安排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时,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力争使农轻 重的比例关系符合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
货币流通规律的含义: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下列因素: (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2)商品价格水 平;(3)货币流通速度。 在 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当单位货币流 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金属货币流通规 律,公式如下:
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支付手段
涵义: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的职能。 产生的前提:商业信用 作用和后果:
1、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 币的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蕴藏危机的可 能。
储存手段
涵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 起来。
商品价格 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次数)
当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货币流通量的公式应该扩充为 :
全部商品 赊销商品的 到期的支 相互抵销的
-
+
-
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付总额 支付总额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如何在四化建设发挥货币流通规律的作用?
通货紧缩案例
1997年10月份,全国零售物价指数首次出现 负增长(-0.4%),以后持续6个月保持这一 趋势。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到1999年7月,我国物 价已经连续22个月下降,物价不振,商品积压严重, 而且到2001年初这种现象还没完全消失,这在建国 的历史中也没有出现过的。按经济学的解释,这是 典型的通货紧缩。
作用: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使之与流通所需要的货 币量相适应。具有蓄水池的作用,不会发生上货币过多是现 象
特点: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世界货币
涵义:超出国界,在世界市场执行一般等价 物的职能。
职能:价值尺度、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平 衡贸易差额、财富转移。
五种货币职能的关系
货币的五种职能是有机地联系着的 ,它们共同表现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在 货币五个职能中,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贮存手段是 潜在的流通手段,与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紧密联系。支付手段的出现以前三种职能的发展为 前提,是基于流通手段与贮存手段职能的发展而发 展。世界货币职能是最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职能。五 个职能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是货币的一般等 价物作用在商品发展过程中不同方面的表现。
作用:首先,通货膨胀起到了一种分配和再分配的作用。它有 收入分配效应,还有财富分配效应。其次,通货膨胀影响经 济增长。一方面,通货膨胀有资源配置效应,另一方面,它 有产出效应。
影响:一是通货膨胀使价格信号失真,误导社会资源配置。 因为物价普遍上涨是产品供不应求导致的,还是通货膨胀导 致的,使生产者很难辨别。二是通货膨胀会降低实际利率, 削弱本国积累能力。三是通货膨胀会助长投机之风。四是通 货膨胀使少数人得益,会引起社会动荡。
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关系: 1、前者通过后者实现,后者为前者作出技术规定 2、前者衡量不同商品价值,后者衡量货币本身价值;
前者随着劳动生产率而变化,后者则不会;前者是商品经 济产物,后商品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特点:现实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