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诗歌鉴赏练习资料讲解

现代诗歌鉴赏练习资料讲解

现代诗歌鉴赏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海臧克家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2.请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春水冰心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A.“墙角的花!”这是一个称呼语,好像有人用一种温和的语调叫着花儿的名字,但绝不是单纯的枯燥空洞的称呼,而是蕴含着一种温情,一种希冀。

B.“墙角”一词在全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点明了花的生长环境,暗示了花“孤芳自赏”的客观原因,为后面对花的温婉劝诫作了铺垫。

C.“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这句话形象地展示了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自然和心理两种空间。

自然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任意改变,而心理空间能依据感情载体的不同心理感受而变化。

D.作者对于花草怀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既借小花以自伤,又借小花来述理,达到了刘勰所说的“喻巧而理至”的艺术境界。

3.阅读《温泉关口墓碑铭》,回答问题。

温泉关口墓碑铭(希腊)西摩尼德斯过路人,请传给斯巴达人为了听从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这里对这一墓碑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表达给人一种口吻感觉,十分平易亲切,本色天成。

B.本诗的原旨是殉难者对活着的人们的富于民族意识的嘱咐,而诗人的表现却反起一笔来写。

C.诗人将生者和死者摆在同一坐标体系中,使诗的精神空间陡然增加起来,丰富起来了。

D.诗人注重语言,开头就将战争拉近,便于用写实的手法描写战争。

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一座桥比她更平常/人群中也许不能引来目光的瀑布/没有一座桥比她更神奇/通过后,你才能破译/世界与人生的许多秘密/A.这首诗以“桥”这一意象喻指人民教师,准确形象。

B.这首诗以物喻人,赞美了一种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

C.这首诗托物言志,想象丰富,构思新奇。

D.这首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无穷。

“平常”与“神奇”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梦鲁迅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选自《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5号A.这首诗一开头,诗人就说“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这里的“黄昏”是指特定的历史时期,诗中的“梦”正如《呐喊·自序》中“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的“梦”一样,是指一种希望,一种理想。

B.这首诗中“前梦黑如墨”“后梦墨一般黑”指在那“风雨如磐”的黑暗年代各种各样的人所做的诸如“恢复汉宫威仪”、“反清革命”等好梦,这一个又一个的“梦”,没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的彻底否定。

C.结尾两行和全诗主旨游离,诗人身处黑暗之中,就像在没有窗户的“铁屋子”里“身热头痛”,快要闷死了,因而极力呼唤“你来你来!明白的梦”,表明了诗人对光明的热切期待。

D.这首与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时发表的新诗,突出的特色是以梦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一些想法,全诗既有具体的感性形式,意境含蓄但不朦胧;又有深刻的理性内容,直白却不是说教。

6.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悬崖边的树曾卓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

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

7.对下面一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光明朱自清风雨沉沉的夜里,前面一片荒郊。

走尽荒郊,便是人们的道。

呀!黑暗里岐路万千,叫我怎样走好!“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上帝慌着说:“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追!”1919.11.22A.诗的开头用“风雨”“夜”“荒郊”等词语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旨在为下文写对光明的渴求作铺垫。

B.“上帝!快给我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这几句诗中连用两个感叹号,语气非常强烈,这是一个对光明执着追求的强者对主宰万物的上帝的埋怨与责问。

C.最后四句,诗人借上帝之口,告诉人们光明只能靠自己去创造。

这同《国际歌》中的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思想意蕴是相通的。

D.通观全诗,有些句子似乎不那么顺口,寓意也比较单纯、直接,因此,在艺术构成上显然没有作者的散文《荷塘月色》、《绿》那样圆熟,由此也可以看出此诗写于白话新诗草创之时。

参考答案:1.D2.D(咏的是花草,比喻的是人事,并非以此自伤)3.D(“礁石”在这里是一种象征,融进了作者的情感)4.C(非托物言志)5.C6.C7.B一、诗歌的整体鉴赏诗歌是作者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节奏鲜明和谐精练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式样。

鉴赏诗歌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理清形式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也包括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包括诗词曲)。

新诗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

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总的说来按形式,一种讲究格律,谓之格律诗,一种比较自由,即自由诗;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与抒情诗。

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这是阅读诗歌要首先把握的。

2体味意境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3.咀嚼字词诗歌的语言特色是形象、凝炼,富于表现力。

要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相对来说,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4.明辨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例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

理解这些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

二、诗歌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

写旧中国倍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严重地烙上了作者深深的感情。

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肉体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梁小斌我热爱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让河流把我洗黑当我成熟以后被抛在地上我仰望秋天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秋天的存在使我想起在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我有一颗种子已经被遗忘我长时间欣赏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1.对诗句与词语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秋天的风光“比人类存在更古老”。

诗句含蓄地说明:秋天的风光有着永恒的主题。

B.“秋风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诗人选用“歌唱”一词,旨在响亮地说明秋天的风光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C.“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这里,“辉煌的屋顶”比喻的是天空,这和“天似穹庐”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思想以“荡漾”来形容,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思想”的活跃。

也为诗篇增添了活泼的动感。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热爱秋天的风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执着;诗篇既写出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又赞颂了创造的永恒。

B.诗人对大地喷吐了满腔的热情——要响应土地的召唤,去收割,去磨炼,去培育新的希望。

C.因为要抒发“热爱”之情,所以诗人选择的语言多为亮色。

比如“成熟”、“深沉”、“优美”、“泛着金光” D.诗篇刻意运用多种修辞格来达意抒情,平添了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河流歌唱”、“土地召唤收割”、“两岸荡漾优美思想”就是典型例句。

(三)阅读藏克家的《老黄牛》,完成1—4题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

1.“绍光”和“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几个解释,选出与诗中意思吻合的一项()韶光:①美丽的春光②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奋:①鼓起劲来②摇动;举起 A.①① B.②② C、①② D、②① 2.选出对这首诗的体裁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A古典诗歌 B、现代诗歌 C、七言绝句 D、旧体诗 3.“老黄牛”这一形象最感人的一点是什么?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贵在认真 B.贵在耐劳 C、贵在惜时 D.贵在自觉 4.请选出对“老牛亦解韶光贵”理解得较好的一项() A、“老黄牛”知道春光易逝,不能误了农时。

B、“老黄牛”知道春耕重要,不敢有一丝怠慢。

C、“老黄牛’知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D、“老黄牛”自知服役的时间不多了,要贡献余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