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树木学》习题1—总论-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树木学》习题1—总论-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树木学》习题1—总论(参考答案)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1.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利用价值的学科。

2.分类系统:按照生物形态的繁简差异、生理功能的不同水平和系统发育中亲缘关系的远近归类,反映生物界的自然谱系。

3.种: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群形态类似的群体所组成,来自共同的祖先,并繁衍出类似的后代。

4.双名法:是种的学名形式,用拉丁文表示,即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个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并于其后附上命名人。

这是由瑞典人林奈确立的。

5.树木分布区:每一树种都有一定的生活习性,要求一定的居住场所。

每一树种所占有的一定范围的分布区域,即为该树种的分布区。

6.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是指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个体发育)及生长周期各阶段的性状表现。

包括树木由种子萌发,经苗木幼树发育到开花结果,直至最后衰老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

7.物候期:简称物候期,是指生物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8.生态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是指树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

二、填空题:1.树木按生活型可分为下列三大基本类型: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而每一类型又可按冬季落叶习性分为常绿、落叶和半常绿(半落叶)三种性状。

2.传统分类学的奠基人是瑞典人林奈,他确定了以“双名法”命名植物。

3.分类学的依据有形态学、解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孢粉学、细胞学、物种生物学、植物化学和分子系统学8 个方面。

4.植物分类的基本等级是门、纲、目、科、属和种。

5.种下的分类等级主要有4 个,分别是亚种、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

6.树木分布区的类型主要有天然分布区和栽培分布区,连续分布区和间断分布区,水平分布区和垂直分布区。

7.树木特性主要包括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8.影响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主要有4 个,分别是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

三、单项选择:1.(C)林奈的分类系统是属于哪个时期的分类系统?A.本草时期的分类系统B.自然分类系统C.人为(机械)分类系统D.系统发育系统2.(D)将染色体性状用于分类,属于哪种分类依据。

A.物种生物学B.植物化学C.分子系统学D.细胞学3.(B)下列哪个学名书写正确?A. Ginkgo Biloba L.B. Ginkgo biloba L.C. Ginkgo Biloba L.D. Ginkgo biloba L.4.(A)哪种分布是起源古老,在分类谱系上处于孤独位置,多具单型特征。

A.残遗分布B.特有分布C.替代分布D. 间断分布5.(D)哪个选项与下列表述无关:A 树种仅分布于中国,天然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海拔1200m 以下。

A.水平分布B.垂直分布C.特有分布D.栽培分布6.(D)哪种特性属于生物学特性。

A.耐瘠薄土壤B.果味香甜C.叶边缘具齿D. 春天开花7.(C)根系不发达而浅,树干基部膨大,常具膝状根、呼吸根和支柱根,这些体现出树木具有哪种特性。

A.喜光B.耐荫C.湿生D.旱生8.(B)哪种特性不属于生态学特性。

A.喜温暖气候B.寿命长C.适生于酸性土D.寄生四、问答题:1.谈谈您对《树木学》在学科地位上及与其他学科关系上的认识。

答:树木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以植物学为基础,与土壤、气象、生物、地理、园林园艺和环境保护科学等有密切联系,是森林生态学、森林经理学、森林培育学、林木育种学、自然资源学和自然保护学等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树木学是生物学、植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植物学中研究木本植物的那一部分。

树木学还可以看成是一门多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与相应学科紧密相关,主要有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

2.现代两个主要的种子植物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是如何产生的,主要不同观点有哪些,您是如何评价的?答:由于对被子植物发生学的观点不同,产生两种学说,形成两个学派。

一派是以艾希勒-恩格勒为代表的假花学说,并据此成立的葇荑派;另一派是以哈利尔-柏施-哈钦松为代表的真花学说,并据此成立的毛茛派。

根据假花学说创立的恩格勒系统和根据真花学说创立的哈钦松系统是现代植物学界最普遍采用的两个分类系统。

(1)恩格勒系统:认为被子植物来源于裸子植物麻黄类,花单性、无被、风媒,具有葇荑花序的木本植物(木麻黄类)是双子叶植物最原始的类型。

(2)哈钦松系统:认为被子植物来源于已灭绝的裸子植物本内苏铁目,具有离生多心皮、花各部螺旋状着生的木兰目和毛茛目分别是木本和草本双子叶植物的原始类群,单子叶植物起源于毛茛科。

恩格勒系统的上述观点已被证实是错误的,哈钦松系统得到了多数分类学家的支持,但一致认为该系统将草本和木本作为分类主干而截然分开是错误的。

但因该系统木本植物自成一体,故适用于树木学教学。

3.解释树木的生物学特性,物候期观测有何意义,主要的观测项目有哪些?答:生物学特性是指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个体发育)及生长周期各阶段的性状表现。

包括树木由种子萌发,经苗木幼树发育到开花结果,直至最后衰老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

树木生物学特性按生长发育阶段分述包括:种子期、苗木期、营养生长期、发育期和繁殖期。

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有开花展叶特点、生长速度、繁殖方式和寿命长短等。

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取决于树种的遗传特性,并受环境条件的深刻影响。

生物气候期,简称物候期,是指生物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物候期的观测是研究树木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重要手段。

物候期资料对于了解树木特性,掌握经营季节,选用技术措施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观测项目一般包括:萌动前状态,树液流动,芽膨胀开放,展叶(发叶、盛叶),长枝,开花(始花、盛花、末花),结果(幼果、果熟、果落),落叶(变色、凋落),冬芽形成,冬态。

4.阐述影响树木生长的4 种生态因素,并列出根据各种不同生态因素对树木进行划分的具体类别,每1 类别各举1 个树种实例。

答:凡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影响的环境条件称为生态因素。

大体可分为四类: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

各因素彼此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树木的生长发育受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影响。

不同树种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生态特性,对环境条件各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能力。

同一树木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也会发生变化。

气候主要包括光、温度、水分(含土壤水分和空气水分)和空气(含空气成分和风)4 个方面。

土壤具有不同的水分、肥力、空气、温度、微生物和其他理化性质,主要概括为质地、肥力和酸碱性3 个方面。

地形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坡度、山脉河流走向及地形起伏等,其变化直接影响气候、土壤和生物等因素的变化,对光、热、水分和养分进行了重新分配和组合,从而间接地影响树木的分布和生长。

树木与其他生物生长在一起,相互间有密切关系,不同生物对树木的分布、生长和繁殖发生着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存在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

根据各种不同生态因素对树木进行划分的具体类别并举例如下:(1)根据需光性不同,树种可分三类:1、喜光树种(阳性树种),如松属、桉属、柳属、泡桐属和金合欢属等;2、耐荫树种(阴性树种),如红豆杉属、楠木属、红楠、钩栲和深山含笑等;3、中等耐荫树种(中性树种),如槭树属、水青冈属、苦槠、木荷、樟树和杉木等。

(2)根据温度适应情况不同,树种可分四类:1、最喜温树种(热带树种),如巴西橡胶、椰子、咖啡和可可等;2、喜温树种(亚热带树种),如杉木、马尾松、樟树和毛竹等;3、耐寒树种(温带树种),如油松、毛白杨和刺槐等;4、最耐寒树种(寒带树种),如云杉、桦木、落叶松和樟子松等。

(3)根据对水分的需求与适应不同,树种可分三类:1、旱生树种,如马尾松、侧柏、木麻黄、相思树等;2、湿生树种,如水松、水杉、枫杨、垂柳和水团花等;3、中生树种,如杉木和樟树等。

(4)根据土壤肥力适应情况不同,树种可分两类:1、肥土树种,如杉木、樟树、闽楠、水青冈、红豆杉、槭树和白蜡树等;2、瘠土树种(耐瘠树种),如马尾松、木麻黄、油茶、相思树和胡枝子等。

(5)根据对土壤酸碱度(PH 值)适应情况不同,树种可分四类:1、酸性土树种(PH4.0-6.5),如马尾松、杜鹃、茶树、桃金娘、木荷、杨梅和桉树等;2、钙质土树种(中性土树种)(PH6.5- 7.5),如侧柏、柏木、枇杷、胡桃和青檀等;3、碱性土树种(盐碱土树种)(PH7.5-8.5),如柽柳、椰子、梭梭、紫穗槐和胡杨等;4、随遇树种,如苦楝、乌桕、木麻黄、黄连木和刺槐等。

5.论述树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所提供的效益。

答:森林是一种非常重要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森林对人类所提供的效益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

森林的直接效益(经济效益):主要指木材及其副产品的利用。

主要有用材、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纤维、工业油料、芳香油、树脂、橡胶、栲胶)、薪炭、观赏等。

森林的间接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改造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1)森林净化大气的效益: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有毒气体;阻滞烟尘;杀菌;减弱噪声。

(2)森林调节气候的效益:林内气候稳定,温湿度恒定,可增加局部微风、空气湿度和降水。

对大气候具有稳定调节功能。

(3)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效益:森林的层次结构对降水有阻留和吸收作用,可减缓、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雨水对泥土的冲刷。

(4)森林防风固沙的效益:干、枝、叶可阻风消耗其动能,又可改变气流结构,将大股分割成小股以降低风速,根部还可固沙。

(5)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效益: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使各物种相互制约、彼此共存。

(6)森林美化景观的效益: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季节提供千变万化、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观。

五、编制检索表:编制下列10 种植物的分种检索表(暂不考虑排序、特征选用等编制的具体要求):马尾松、白玉兰、荷花、荔枝、榕树、葡萄、菠菜、马铃薯、毛竹、棕榈。

1.编出上述10 种的定距式检索表。

2.将上述定距式检索表改为平行式检索表。

答:(本题有多种编写方法,下面仅提供1 种)1.编制定距式检索表:1.种子裸露(或胚珠裸露).............................................................................................................. 马尾松1.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或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2.胚中具2 枚子叶3.水生植物…………………………………………………………………………………………荷花3.陆生植物4.草本植物5.具块茎.............................................................................................................................. 马铃薯5.不具块茎……………………………………………………………………………………菠菜4.木本植物6.乔木7.具乳汁和气生根…………………………………………………………………………榕树7.无乳汁和气生根8.单叶.......................................................................................................................... 白玉兰8.羽状复叶………………………………………………………………………………荔枝6.木质藤本……………………………………………………………………………………葡萄2.胚中具1 枚子叶9.具分枝……………………………………………………………………………………………毛竹9.不分枝……………………………………………………………………………………………棕榈2.改为平行式检索表:1.种子裸露(或胚珠裸露).............................................................................................................. 马尾松1.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或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 (2)2.胚中具2 枚子叶 (3)2.胚中具1 枚子叶 (9)3.水生植物………………………………………………………………………………………………荷花3.陆生植物 (4)4.草本植物 (5)4.木本植物 (6)5.具块茎.............................................................................................................................................. 马铃薯5.不具块茎………………………………………………………………………………………………菠菜6.乔木 (7)6.木质藤本………………………………………………………………………………………………葡萄7.具乳汁和气生根………………………………………………………………………………………榕树7.无乳汁和气生根 (8)8.单叶.................................................................................................................................................. 白玉兰8.羽状复叶………………………………………………………………………………………………荔枝9.具分枝…………………………………………………………………………………………………毛竹9.不分枝…………………………………………………………………………………………………棕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