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下爆破与安全知识讲座

井下爆破与安全知识讲座


§2.5 爆破安全控制
* 保证人身安全 * 保证临近建筑物及其基础安全
不安全因素:爆破飞石、地震波、 空气冲击波、有毒气体
一、安全距离
1、 个别飞石安全距离 W—最小抵抗线(m) n— 爆破作用指数 KA—与地形、风向、爆破类型有关的安全 系数( 1.0—1.5) ;风大且顺风时, 取1.5—2.0……。 Rp(m) (抛掷爆破)
A 为无限介质中球形药包,正极 B 为空孔,负极 A 爆炸,B 表面无阻力,介质流向 B;孔集中,空孔 成为吸引介质流的中心 静电学中的电偶→爆炸偶极子(药包与临空面) 抛掷爆破
V —抛掷速度 W —最小抵抗线长度
W W V c1 3 (1 ) R0 R
爆破流体力学
R —药包中心到临空面任意点的距离 R0 —临空面的曲率半径
1 、利用倾倒方向上各立柱的破坏高度来形成倾 覆力矩
2、利用毫秒延时起爆,使各立柱依次破 坏,产生倾覆力矩
3、1+2 结合,多种拆除爆破
§2.4
钻孔机具及起爆网络
一、钻孔机具 浅孔: 轻型手提式风钻 (向下垂直孔) 支架式重型风钻 (向上及倾斜孔)
深孔: 回转式钻机

深孔: 冲击式钻机

(二)技术参数 a:抵抗线长度 W p k w d ( m) 浅孔 深孔 k w —系数 15—30,岩石越坚硬, k w 越小 d —钻孔最大直径(m, mm) H—阶梯高度 (m) D—岩石硬度影响系数 —阶梯高度系数
d W p HD 150
b:台阶高度 H 浅孔: H (1.2 2.0)W p (m) c:炮孔深度 h 浅孔:坚硬岩石 h=(1.1-1.15)H 松软岩石 h=(0.85-0.95)H 中硬岩石 h=H L H ( 0 . 2 0 . 3 ) W p 深孔:
氧平衡 爆破分解时的氧化情况 a)零氧平衡 炸药本身的含氧量 恰好等于其中可燃物完全氧化时的需 要量,生成 co2 和 H2o b)负氧平衡 氧气不足,产生 co c)正氧平衡 NO2 含氧量充裕,产生
3、常用的工程炸药 (1)起爆药 雷汞 Hg(cNo)2 500 分解、1600—1650 爆炸、 安全性差 氮化铅 Pb(N3) 不易溶于水,水下爆破 二硝基重氮酚 C6H2O5N4(DDNP) 安定性好,不易溶于水
延时爆破时,取最大一段装药量
k —系数,与地形、地质、装药条件有关
3、空气冲击波影响的安全距离 RB(m) 对人体,波阵面超压不大于 19.6KPa。 对建筑物:
mV 2 m 2 W 2 W 2 Ek c1 (1 ) 6 2 2 2 R0 R
Ek
—抛掷动能
二、预裂爆破 (一)机理 沿设计的开挖线钻一排预裂炮孔,在开挖 区未爆破之前,先进行预裂爆破,形成一条预 裂缝,选择开挖区爆破时的冲击波即可受预裂 缝面的反射作用,防止对保留岩体的破坏,减 少欠挖或超挖,使开裂面有一平整的表面。
药室容积
Q V C 3 ( m ) Q —药室装药量(t) —装药密度(t/m3) C—装药的装填系数, 有支护:1.1—1.8 无支护:1.1—1.25 药室形状:正方形、长方形、T 型、 十字型 宽度<5.0m,高度<2.5m
药室间距,m
a (1.1 1.2)W p
相邻药室平均最小抵抗线长度,m W p (0.6 0.8) H 药室排距,m b (1.3 1.4)W p
(二)药包重量
Q kV k —单位体积土石的耗药量(Kg/m3) Q—装药量(Kg) V—漏斗体积(m3) 集中药包标准抛掷爆破时,n=1 r=w r 2 V W W3 3 Q kV ∴ Q抛 f (n)kW 3
f (n) —爆破作用指数函数
标准: f (n) =1
3 f ( n ) 0 . 4 0 . 6 n 加强:
d:炮孔间距 a 浅孔:火雷管起爆 a=(1.2-2.0)Wp a=(0.7-1.4)Wp b=(0.8-2.0)Wp 深孔:Lmin >Wp
电雷管起爆 a=(0.8-2.0)Wp 深孔: e:炮孔排距
f:最小堵塞长度 Lmin 浅孔:Lmin>h/2
(三)孔眼爆破的药量计算
Q 0.33 KHW p a
三、改善爆破效果的方法 1、采用或创造人工自由面(临空面) 2、采用微差挤压爆破 3、分段装药爆破 4、不耦合装药:药包与孔壁(洞壁)间 留一定空气间隙,降低过度粉碎岩石 5、保证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
§2.3 特种爆破技术
• 定向爆破、光面爆破、预裂爆破、岩塞爆破、 拆除爆破 • 一、定向爆破原理及其筑坝技术 • (一)定向爆破原理
(二)无限介质中的爆破机理

二、爆破漏斗

(二)分类 几何特征参数反映了药包重量(能量)和埋深的关系
r n 爆破作用指数 W
1、n=1 r=W 标准抛掷爆破 =450 2、n>1 r>W 加强抛掷爆破 <450 3、0.75<n<1 减弱抛掷爆破 4、0.33<n 0.75 松动爆破 5、n<0.33

>450 >450
无岩块抛掷 内部爆破,
隐藏式爆破 >450
只造成介质破坏,不产生爆破坑
可见漏斗深度: P=cW(2n-1)=cW(2r/W-1) 当 n<0.5 P=0 c 为介质系数,岩石 0.33; 黏土 0.4 L=5nw
三、药包种类及药包重量 (一)药包的类型 3 V 0.62 b —药包集中系数 V —药包体积 b —药包中心只至药包最远点的距离 L 药包最长边 a 为最短边 4 1、集中药包 L/a ; 0.41 <0.41 2、延长药包 L/a>4;
二、洞室爆破法 特点:一次爆落方量大,凿岩工 作量少,受自然因素影响小,减少爆 破次数,但开挖专门的导洞和药室, 爆破后岩石块体不均匀,同时,爆破 时引起大的地震
适用条件:挖填方集中,并需在短期内 发挥效益的重点工程; 山势陡险进行土石方开挖; 劳动力缺乏,无大型施工工 具的地区,对块体无特殊要求 分类:定向爆破、抛掷爆破、松动爆破、 崩塌爆破
4、起爆材料 火雷管 导火索 电雷管 导爆索 导爆管
三、起爆和起爆网络 1, 起爆方式 同时、延期 组内同时、组间延期 分段延期 毫秒微差
2,起爆方法(非电起爆、电气起爆)
起爆顺序 导火索→火雷管→起 火花起爆 爆体→药包 导火索→火雷管→起 爆体→药包 导火索起爆 电源线→电雷管→导 爆索→药包 交流电(直流电)→ 电力起爆 电爆网络→电雷管→ 起爆体→药包 起爆方法 使用范围 操作简洁、安全性低、 小药包和浅孔爆破 先期无雷管,后期才 装雷管,安全性好 节省雷管消耗量,不 怕雷击 工业中广泛应用、可 靠性好、可控性好, 大药包,水下作业
(2)炸药的安定性:保持物理、化学性质不 变的能力 物理安定性:吸湿、结块、挥发、渗油、 老化 化学安定性:分解 (3)炸药的爆炸稳定性:炸药起爆后,爆炸 传播速度 药包直径 直径越大,爆速越快 32mm 炸药密度 密度越大, 爆速越快 0.9 — 3 1.6g/cm
(4)炸药的爆炸性能 爆速 2000—7500m/s 爆热、爆温 千卡/kg 爆炸气体量、爆压 爆力 铅铸孔法测定扩大体积,破坏 介质的能力 猛度 铅柱压缩实验测定压缩量,破 坏成细块的能力
深孔: Rg f 100 Rg—岩石试件轴向抗压强度(kg/cm2) 机具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 1)岩石物理力学性能 2)钻孔作业所需生产率 3)开挖断面尺寸 4)掘进方法 5)炮孔直径和深度
常用凿岩机适用范围
凿岩机类型 适用范围 轻型(20- 中等或中等 手提式风钻 22kg) 难钻岩石 中型(20- 中上等和难 支架式重型 28kg) 钻岩石 风钻 重型(25难和很难 35kg) 回转式钻机 很难和极难 冲击式钻机 很难和极难 潜孔钻 很难和极难 相应岩石级别及 f V-VII VII-X IX-XIII XII-XVI XII-XVI XII-XVI f=1-4 f=4-12 f=8-18 f>14 f>14 f>14
(2)单质猛炸药 TNT 机械敏感度较低,雷管中 作为加强药 硝化甘油 不溶于水,有毒, 机械敏感度和爆炸敏感度较高, 很少单独使用
(3)混合猛炸药 铵锑炸药 铵油炸药 浆状炸药
爆炸成分+非爆炸成分 硝酸铵、TNT、木份 硝酸铵、柴油、木份 以硝酸铵为主的含水塑 性炸药 氧化剂+敏化剂+胶结剂
乳化油炸药 油包水型乳状液
井下爆破与 安全知识讲座
§1 爆破基本原理及药量计算
• 一、爆破作用机理 • (一)爆破破坏原因的几种假设 • 1、气体膨胀推力破坏理论 • 爆轰气体产物膨胀所产生的推力,使 质点移动加剧
• 2、应力波反射理论 自由面上应力波反射变为拉伸波,该理 论比较成熟 • 3、气体推力与反射应力波共同作用理论
二、炸药和起爆器材
1、炸药的基本概念 潜能→机械能 炸药发生爆炸的特征: a、放热反应 b、反应速度快:能量无法释放(转移) c、生成大量气体:压缩性、膨胀性
2、炸药的主要性能 (1) 炸药的敏感度:起爆的难易程度 燃烧点:在规定的时间内(5 秒) ,使炸药爆炸的最 低温度 1750—3200
发火性:炸药对火焰的敏感度 撞击敏感度:炸药对机械作用的敏感度 落锤 25cm ,重 10kg,爆炸百分率来表示 起爆敏感度:引起爆炸的极限起爆药量多少
e—爆力比 eb—标准炸药的爆力值 cm
3
eI—实际炸药的爆力值 cm3 ∴ e=320/eI e=0.914
例:1 号铵锑炸药 eI=350
§2.2
爆破基本概念
孔眼爆破(浅孔、深孔) ,洞室爆破, 药壶爆破
一、孔眼爆破 深孔:孔径>75mm,孔深>5m 浅孔:孔径<75mm,孔深<5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