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知识树结构)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知识树结构)
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 经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
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 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
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 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过程。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 数学思考 现和归纳问,题使解学决生在数学活动中获
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
知识技能
目标的兴分趣析和信心,情初感步态形度成独立思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运算定律 说课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流程
加法 运算 定律
课堂评价
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本析节课属于2011数学课程分标数准运第算二学段
第一单元: 数与代数第三中单有元:关于“数的运算”的内容。
四则运算
运算定律
小数运算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识结构。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简运 便算 运定 算律
与
简便运算 单元导入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明 白这节课具体需要掌握 哪些知识点。
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和加法结合律。 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并经过对熟悉的实 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 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在数学活动中获得 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 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鉴于本课教学
内照容以二设下定五、的部主目分动标展及开参学教与生学,的。认探知索规新律和知实2际0情′ 况,按
设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0′
四、当堂检测,查漏补缺5′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3′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设计意图:出示单元知
识树,建构单元立体知识网
乘法分配律 络,让学生整体了解单元知
除数两位数除法
三年级上册: 万以内数加减法
数的运算
立 体 整 合
二年级下册: 表内除法
二年级上册: 表内乘法
一年级上下册: 20以内加减法
乘法分配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简运 便算 运定 算律
与
简便运算
本单元学习的五大运算定律不仅仅适用于整数加法和乘法,也适 合有理数加法和乘法,随着数的范围进一步的扩展,在实数甚至是 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些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 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 律又是“数学大厦基石中的基石”。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加法交换 律和结合律通常是以集合论为依据加以证明的。也可用计数公理 “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关”来说明。小学教材中不出现计数 公理,而是通过直观的具体情节内容来说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无形之中都用上了计数公理。其实,计数公理所反映的事实,儿童 早就有所感悟,只是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罢了。
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朝三暮四”故事中古人利用
了我们刚刚学到的加法交换律巧妙的骗过猕猴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因势利导进入加法结合律的学 习.
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李叔叔这三天
一共骑了多少
教
千米?
学
第一天 88千米
加 法
第二天 104千米
结
第三天 96千米
合
律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体现“用教材教”,是为了关注学生
三、学科模式
践行真实课堂—和谐五环节教学模式 “三真”、“三实”、“一及时”教学理念。
本节数学新授课模式 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当堂检测,查漏补缺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四、教学设计
时
一20、11单数元学课导程入标,准明指确出目:教标学活2′动是师生积极
间 预
基础,在前面的学习中,也接触到了反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一 些事例,这些经验是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任 务就是把学生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四年级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理解起来 并不困难,但是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却是学生 第一次接触从研究待定的数到用字母或者符号表示一般的数, 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这种方法比直接用数字表示更加形象, 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 理解感受和体验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优越性上,目的在于培 养学生的符号感及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上,也为五年级上 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用字母表示数”做好了铺垫。
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 个加数,则可以写成:
a+b=b+a
反馈练习,应用规律Fra bibliotek填 上用 合加 适法 的交 数换 。律
65+145=__+__ 109+31=__+__ 44+98=__+__ 346+273=__+__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紧密
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这道题有不同的解法。通过 观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的特征,再通过模仿 写等式,明晰特征,丰富感知材料,从而自己 去发现规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使数学知识逐 步抽象化,体现数学简洁明了的特点,利于对 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也为学生自主表示下面 的加法结合律提供了思维向导。
56+40=96
40+56 = 56+40
验证发现,形成规律
(1)组织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然后自己照样 子仿写等式。
(2)运用自己写出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何相 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加法交换 律。)
自主表达, 概括规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和不变,这叫做加
明确目标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孕伏规律
教
学
2、解决问题,探索规律
加
法
3、验证发现,形成规律
交
换
4、自主表达,概括规律
律
5、反馈练习,应用规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李叔叔一共骑 了多少千米?
解决问题,探究规律
李叔叔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
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教学
加法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 运算和结合律。
法运算定律,并能用字母来表 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定律难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
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
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