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训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训报告

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数据通信的原理,熟悉计算 机网络的组成与体系结构、TCP/IP、模型,在体系结构上突出学生技能训练和 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当前先进和实用的网络技术. 1.2 报告研究目标
在Windows系统下分析一次通信过程中实施抓包,并对TCP数据包 的每个组成部分在三次握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及对抓包之后的报文分析,掌握 T CP 协议建立连接的工作原理;TCP 部中各字段的含义及作用;能够分析 TCP 协 议的建立连接的过程;理解 TCP 会话的概念;三次握手的过程。
5
5.2 第二次Βιβλιοθήκη 手数据包分析由图可得数据包格式如下: 0000 00 21 97 07 44 50 00 e0 81 de c8 e8 08 00 45 00 0010 00 34 3a a1 00 00 80 06 1b 90 ac 11 c7 01 ac 11 0020 c5 6e 0 0 50 c0 1b 5d 09 28 15 09 d1 87 fc 80 12 0030 40 00 73 1d 00 00 02 04 05 b4 01 03 03 00 01 01 0040 04 02
协议为 TCP 协议
③由 TCP 报文段的首部可知: 源端口: 1-2 字节即为 c0 1b 目的端口: 3-4 字节即为 00 50 又知数据偏移、保留、URG、ACK、PSH、RST、SYN、FIN 占据 TCP 报文段首
部 13-14 字节即为 80 02,二进制数为:10000000 00000010 根据每个对应的各个比特可得 URG=0、ACK=0、PSH=0、RST=0、SYN=1、FIN=0
4
5 数据包分析
5.1 第一次握手数据包分析
由图可得数据包格式如下: 0000 00 e0 81 de c8 e8 00 21 97 07 44 50 08 00 45 00 0010 00 34 01 37 40 00 80 06 14 fa ac 11 c5 6e ac 11 0020 c7 01 c0 1b 00 50 09 d1 87 fb 00 00 00 00 80 02 0030 20 00 18 4b 00 00 02 04 05 b4 01 03 03 02 01 01 0040 04 02 说明: ①前面四段分别有以太网包头(14 个字节)、IP 包头(20 个字节)、TCP 包头 (20 个字节)
源 IP 地址: 13-16 字节即为 ac 11 c5 6e 二进制数: 10101100.00010001.11000101.01101110 点分十进制: 172.17.197.110 目的 IP 地址: 17-20 字节即为 ac 11 c7 01 二进制数: 10101100.00010001 11000111 0000 0001 点分十进制: 172.17.199.1 由于 IP 包头的第十个字节为 06,所以 IPv4 协议处理后,其后封装的上层 协议为 TCP 协议 ③由 TCP 报文段的首部可知: 源端口: 1-2 字节即为 c0 1b 目的端口: 3-4 字节即为 00 50 又知数据偏移、保留、URG、ACK、PSH、RST、SYN、FIN 占据 TCP 报文段首 部 13-14 字节即为 50 10 二进制数:00011001 00000101 根据每个对应的各个比特可得 URG=0、ACK=0、PSH=0、RST=1、SYN=0、FIN=1
8 参考文献
[1]李领治、杨哲、纪其进.实用计算机网络教程 [2]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8
题目:
学生姓名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单
学号
成绩
指 导 教 师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评定 设计成绩等级
指导教师(签章):
201 年 月 日
8
TCP 必须解决可靠性,流量控制的问题,能够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多个接口, 同时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数据,TCP 也必须能够解决通信安全性的问题。
3
4 实验任务及实验思路
4.1 实验任务 Windows 系统下,理解 TCP 协议组成中的每部分,掌握三次握手协议的工作
过程。对 TCP 协议的组成结构和 IPv4 分组结构有较好的理解;从多动手多动脑 中对知识的巩固形成扎实的记忆。 4.2 实验思路 (1)查找资料,下载(Wireshark)抓包工具帮助完成设计; (2)构建抓包环境; (3)实施通信过程中的抓包; (4)分析抓取的数据包。详细分析一次通信过程中,TCP 数据包的每个组成部 分在三次握手中的变化; (5)分析理解报文段中每个字节所表示的意思; (6)判断协议是属于 TCP 或是 UDP; (7)总结三次握手的工作原理。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
学生姓名: 张三、 指导教师: 所 在 系: 所学专业: 年 级:
李四、 王五、 陈曦 董尼
电子工程系 网络工程 13 级
2015 年 7 月
目录
1. 引言
3
2. 实验目的
3
3. 实验原理
3
4. 实验任务及实验思路
4
4.1 实验任务
4
4.2 实验思路
4
5. 数据包分析
②由 IPv4 分组首部结构可知; 源 IP 地址: 13-16 字节即为 ac 11 c5 6e 二进制数; 10101100.00010001.11000101.01101110 点分十进制: 172.17.197.110 目的 IP 地址: 17-20 字节即为 ac 11 c7 01 二进制数;10101100.00010001 11000111 0000 0001 点分十进制: 172.17.199.1 由于 IP 包头的第十个字节为 06,所以 IPv4 协议处理后,其后封装的上层
7
7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对 TCP 协议建立连接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会了抓 包工具的使用以及对三次握手协议中的报文的分析,例如请求方与被请求方的 IP 地址,端口号在报文中的相应位置,请求方与被请求方建立连接后一些数据 的变化等。
在实验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究其原因是书本没有看透,但经过实验也 让我们对书本里一些漏下的知识点进一步加深了解。同时,在老师的耐心指导, 同组人员的努力奋斗下,我们最终在规定的期限里完成了实验。虽然我们的实验 比较简单,但是也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知识点的遗漏和缺陷也很大,所以,在今后 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会认真听课,好好预习和复习知识点,多做实验汲取更多的 经验,为今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5
5.1 第一次握手数据包分析
5
5.2 第二次握手数据包分析
6
5.3 第三次握手数据包分析
7
6. 结论
8
7. 参考文献
8
1
三次握手协议的分析
许静、陈雪妹、陈莲、邓明丽、张慧慧、朱慧慧
摘 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也在急剧加快,现在
几乎所有的行业为了适应新的社会节奏,都需要通信帮助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 低生产成本,增强单位的竞争能力。
说明: ①前面四段分别有以太网包头(14 个字节)、IP 包头(20 个字节)、TCP 包头 (20 个字节)
②由 IPv4 分组首部结构可知: 源 IP 地址: 13-16 字节即为 ac 11 c7 01 二进制数: 10101100.00010001.11000111.00000001 点分十进制: 72.17.199.1 目的 IP 地址: 17-20 字节即为 ac 11 c5 6e 二进制数: 10101100.00010001 .11000101.01101110 点分十进制: 172.17.197.110 由于 IP 包头的第十个字节为 06,所以 IPv4 协议处理后,其后封装的上层协
TCP 是面向连接的,所谓面向连接,就是当计算机双方通信时必需先建立 连接,然后数据传送,最后拆除连接三个过程。本论文介绍了在通信过程中TC
P建立连接的工作原理,着重介绍了三次握手过程及对抓包之后的报文分析。 关键词:TCP、三次握手、报文
2
1 引言
1.1 选题意义 本实训研究的是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的一门实训课程,通过本 课
6
5.3 第三次握手协议数据包
由图可得数据包格式如下: 0000 00 e0 81 de c8 e8 00 21 97 07 44 50 08 00| 45 00 0010 00 28 01 38 40 00 80 06 15 05 ac 11 c5 6e ac 11 0020 cf 01| c0 1b 00 50 09 d1 87 fc 5d 09 28 16 50 10 0030 40 29 b3 bf 00 00 说明: ①前面四段分别有以太网包头(14 个字节)、IP 包头(20 个字节)、TCP 包头 (20 个字节) ②由 IPv4 分组首部结构可知:
议为 TCP 协议
③由 TCP 报文段的首部可知: 源端口: 1-2 字节即为 00 50 目的端口: 3-4 字节即为 c0 1b 又知数据偏移、保留、URG、ACK、PSH、RST、SYN、FIN 占据 TCP 报文段首
部 13-14 字节即为 80 12 二进制数:10000000 00010010 根据每个对应的各个比特可得 URG=0、ACK=1、PSH=0、RST=0、SYN=1、FIN=0
2 实验目的
掌握 TCP 协议建立连接的工作原理;TCP 首部中各字段的含义及作用;能够 分析 TCP 协议的建立连接的过程;掌握三次握手的过程;掌握使用 Wireshark 进行数据包捕获、过滤的方法。
3 实验原理
TCP 协议是面向连接的、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协议,它支持多种网络应用程序, 适用于传输大批量的文件,检查是否正常传输 TCP 需要先建立连接才能进行通 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