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考试试卷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31.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礼记》 C.《史记》 D.《左传》452.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6A.孟禄B.利托尔诺C.沛西•能D.康德73. 古希腊提出“助产术”(“产婆术”)的著名思想家是()。
8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94. 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福禄倍尔10115.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哪本书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12()。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育论点》13146.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15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167.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17A.社会研究B.调查研究C.职业培训D.学校教育188. 一个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方式是()。
A.基础教育B.高等教育C.成人自学D.终身学习19209. 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21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10.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2223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24A. 白板说B.外铄论C.内发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2511.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26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27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82912.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30A.遗传B.个体主观能动性C.环境D.成熟13. 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3132A.教育思想B.教育制度C.教育方法D.教育目的3314. 双轨制形成于()34A. 美洲B. 欧洲C.亚洲D.非洲3515. “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36导”,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A.民主型B.依赖型C.自由放任型D.对立型373816.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39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404117. 活动课程的主要缺点包括()42A.儿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B.儿童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43C.儿童获得的知识欠缺系统性D.儿童缺乏广泛的学习空间441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45A.知识、智力、能力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46值观47C.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D.知识、智力、情感4819.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C.引起学习动机D.运用知识495020.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51A.备课B.上课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D.课外辅导522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53这句体现了教学的()54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22.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5556A.杜威B.维果茨基C.夸美纽斯D.巴班斯基5723. 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B.道尔顿制C.开放课堂D.导生制585924.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60A.特殊的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6125.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62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63A 说服法B 榜样法C 锻炼法D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26. 青少年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
6465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社会活动尤其是德育活动D.道德意志6627.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之间的矛盾,67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68A.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69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D. 学生已有品德水平7028. 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71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
72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73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741. 德育目标2. 隐性课程3. 班级授课制4. 教学方法75三、辨析题(辨析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761. 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2.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77783.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一般顺序是以知为开端,79知、情、意、行依次进行的。
4. 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80815. 一节课成败的标准主要看教师教得怎么样。
82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1-4题每小题题4分,第5题5分,共21分)831. 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4分)842. 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4分)853. 简述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
(4分)4. 课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的要求有哪些?(4分)86875.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有哪些?(5分)88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8分,共8分)1. 试述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8990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9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92一位小学自然课教师在给学生讲“磁铁”之前演示了一个“魔术”:一盆水中游着一只“鸭93子”(标本),教师手中拿着一块馒头戏逗“鸭子”,“鸭子”果然紧紧跟着馒头转。
学生感到94惊奇。
教师边演示边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于是教师95就从“鸭子”的嘴里取出一块铁片,又从馒头中间拿出一块磁铁。
接着,他向学生演示了磁96铁的两端分别对不同的物体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出磁铁的特性。
然后,又问97学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了磁铁,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请两个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回答并表扬他们。
最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思考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并将设计方9899案制作出来。
100问题:试分析这位教师在教“磁铁”这一课时,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具体分析。
10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102班长送来本周的班务日志,我翻开一看,在迟到、早退、上课讲话等栏目中,有一个人103的名字出现的机会又是最多。
他是班里一位自我约束能力极差的学生,曾因参与打架而被学校处分过。
可他并没有因为受到处分而从此改过自新,依然我行我素。
到现在,几乎到了“不104105可救药”的地步了。
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谈起他都很头疼,他已成了学校的“反面典型”。
106作为班主任,我不知多少次与他谈心,对他又是“威逼”又是“利诱”;还找来他的父母107共同对他进行教育。
母亲的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并没有打动他的心。
我也曾对他大发其火,令108他检查又检查,可他均是短暂的口服长久的心不服。
难道他真的是顽固不化,没有挽救的余109地了吗?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他并不是没有一点长处,他为人仗义,性格豪爽,热爱劳动。
那次参与打架是因为我班有位同学被校外青年欺侮而引起的,他只不过想帮助那位同学110111而已;有一次,学校要检查每个班包干区的卫生情况,可外面却下起了小雨,在其它同学犹112犹豫豫的时候,是他第一个冲进雨中,从泥泞中拣起一片片落叶……我看看手中的班务日志,想想他的种种行为表现和曾经用过的各种教育方法,心里有了113114主意,何不在班务日志上做点文章。
我把班务日志翻到班主任意见一栏,略加思索,写了一115段对他的评价。
116第二天,我把班务日志带到教室,跟往常一样,我讲了班务日志上几个典型的问题,但117避而不谈他的事情。
放学了,我留下他关锁门窗。
我先走出了教室,故意把班务日志留在了118讲台上。
119他抑制不住内心那强烈的好奇,翻开这本他认为只记载他的“罪证”的班务日志,不想120在班主任意见栏却看到这样的一段话:()121从那以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完全变样了。
不仅在行为表现上得自己严格要求,而且学习上成绩也有明显进步。
122123问题:(1)假如你是这位班主任,请为这位“问题”学生写一段评语(补齐划横线部分)。
(4 124125分)126(2)假如你是这位班主任,设想一下在转化该生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德育原则。
(4分)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教育学基础》考试试卷参考答案1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1391——5 AACCB 6——10 CDDDC 11——15 DBDBA14016——20 CCBCB 21——25DBAAC 26——28 CDB141(评分标准:答案唯一正确,每小题1分,共28分)142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431. 德育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144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对德育活动结果的期望。
1452.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146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
1473.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148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494.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50151(评分标准:每小题3分,共15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152三、辨析题(辨析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531. 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154参考答案:错误(1分)。
【解析】教育虽不能直接生产物质财富,但是它通过开发人力155资本,提高和改善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创造比物质资本更大的经济效益(1分)。
可见,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消费事业,还是一种再生产的事业(1分)。
1561572.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