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齐鲁青未了 ________②造化钟神秀________③阴阳割昏晓________④荡胸生曾云________⑤会当凌绝顶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答案】(1)不尽;聚集;分;同“层”;终当,终要。
(2)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4)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诗句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理解。
未了:不尽;钟:聚集;割:分;曾:同“层”;会当:终当,终要。
⑵本题考查的是句子意思的理解。
注意重点词语如:钟、割、会当等次的正确理解。
示例: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⑶本题考查诗歌炼字,“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示例: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故答案为:⑴不尽;聚集;分;同“层”;终当,终要。
⑵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⑶“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⑷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诗句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的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赏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要结合自的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2.古诗阅读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木兰花[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请说出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
【答案】(1)“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2)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解析】【分析】(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
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
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
因此“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木兰花》‘闹’打通人的视听感觉,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举出可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意思是说,此时的海棠树已是枝叶茂盛了,可是还没有开花,这时不仔细观察是不会发现有花开放的,可是诗人驻足细看,发现这小小的、可爱的花蕾全都悄悄的“藏”起来了,并且是藏在枝叶茂盛的地方。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
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
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
举出可知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是: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故答案为: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⑵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从“时闻折竹声”一句读出诗人被贬独居的凄寒、孤独的情感。
⑵此题考查探究诗歌主旨的能力。
要想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要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你来这儿的第一天,我们就相识了,到了今天,也算是老朋友了,知道你要离开这儿了,不舍确实不舍,就让我在这儿为你歌一曲,劝君好去莫回头。
(2)整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笔下的柳条、藤蔓、黄莺皆是有情之物,这些有情之物对即将搬家的诗人表达了眷恋之情,草木本非有情,湖上亭景物的不舍之情,正是诗人对即将别离湖上亭的不舍之情。
【解析】【分析】(1)“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的意思“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
”写出黄鹂对诗人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即可。
(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诗人搬家时。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出如童话般的意境。
首句先写湖上旧居的春日风光好,后三句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故答案为:⑴你来这儿的第一天,我们就相识了,到了今天,也算是老朋友了,知道你要离开这儿了,不舍确实不舍,就让我在这儿为你歌一曲,劝君好去莫回头。
⑵整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笔下的柳条、藤蔓、黄莺皆是有情之物,这些有情之物对即将搬家的诗人表达了眷恋之情,草木本非有情,湖上亭景物的不舍之情,正是诗人对即将别离湖上亭的不舍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表达清楚即可。
⑵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的能力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
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③,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是作者的自成。
(1)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答案】(1)繁茂、生机盎然的特点。
(2)读出了苏轼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的情怀。
【解析】【分析】(1)“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的意思是:是说自己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
其中“无限”一词修饰“绿阴”,可见桃李长得旺盛,俨然一片绿意葱葱的景象。
由此抒发了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的情怀。
(2)“莫忘小桥流水”的意思是:不要忘记以前小桥流水的惬意生活。
这是作者遥想当年的闲适自得,思忖此时的入奉禁严,作者油然生出对田园生活的怀恋之情。
故答案为:⑴繁茂、生机盎然的特点。
⑵读出了苏轼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的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象,请你找出两个体现这一季节特征的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