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1.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简介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是一条先东西走向,后南北走向的半环线。

线路全长24.684km,全部为地下线,共设22座车站,平均站间距1116m。

线路北段主要沿巴沟路、海淀南路、知春路、北土城西路、北土城东路、太阳宫大街由西向东,在东段沿机场路、东三环路由北向南。

线路在西北端的万柳地区沿万泉河路南北向设车辆段一处,在万柳站设两条出入线连接车辆段。

本工程22座车站中有12座为换乘车站,其中初期实现6座车站换乘。

分别与已建成的地铁一号线在国贸站换乘、与已建成的的13号线在知春路站、芍药居站换乘;分别与正在建设的地铁5号线在北土城站、4号线在黄庄站换乘,与同期建设的8号线在熊猫环岛站换乘。

本工程采用接触轨供电方式。

采用标准B1型车,平均车辆轴重141KN,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

一期工程全线铺轨分3个合同段进行招标,本招标工程
为02合同段,与01合同段分界点为K5+200,与03合同段分界点为K15+300,铺轨基地设在安定路站。

02合同段正线线路最小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线路纵坡24‰,最小线间距1.6m。

联络线的最小曲线半径为200m。

正线轨道采用60kg/m钢轨,正线一次铺设无缝线路,采用移动式接触焊进行钢轨焊接,全线道岔采用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5m间距交叉渡线。

共有三种扣件类型,每种扣件与相应的轨枕配套使用。

DTⅥ2型扣件及短轨枕,用于一般整体道床地段;轨道减振器扣件及短轨枕,用于较高减振地段;60kg/m钢轨检查坑扣件,用于太阳宫停车线检查坑的地段。

正线道床为短轨枕整体道床,特殊减振地段为钢弹簧浮置板道床。

接触轨固定与道床的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接触轨采用钢铝复合接触轨系统,复合材料防护系统。

本合同段另含全线材料管理服务和第二阶段临管服务。

1.1.2 工程范围
本次招标并发包的工程范围为本招标工程中除招标人直接发包工程和直接采购项目以外的:
⑴北京地铁十号线02合同段(正线K5+200~K15+300)及接触轨的轨道结构。

铺轨起点为:正线K5+200,铺轨终点为:K15+300。

在北土城东路站,与5号线的联络线:5号线道岔15-03岔尾后25m。

与奥运支线联络线:十号线安定路站10-3、熊猫环岛站10-4号道岔岔尾。

⑵该合同段内的全部接触轨安装工作。

⑶本工程的备品备料的管理及至保修期后的移交工作。

⑷专项供应项目的基地卸车和二次倒运等管理乙方受控材料项目的物资全部管理工作。

⑸工程照明,为从施工进场至工程正式照明启动阶段的施工临时照明设备的安装、维护、管理工作。

⑹与各相关专业的工作接口
土建结构专业:施工面的交接工作,本合同段的中标人要负责在土建工程完工的工作面上按照设计图纸及说明要求的凿毛工作;
与基标测量专业:全线的基标测量工作由招标人与中标人共同通过招标选定的方式确定专业分包人并且含在本合同段招标范围中,本合同段的中标人应承担招标文件中约定的管理、协调、配合、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对基标校验、保护等工作,中标人应将铺轨控制基标保护至交付运营的时间点,交付运营前控制基标破坏、遗失的,中标人应进行补测和恢复;
与供电、信号等后续专业:本合同段的中标人负责通知各后续专业的施工单位的预留预埋工作。

⑺全线的材料管理与服务,全线第二阶段的临管。

1.1.3 本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⑴《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⑵《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⑶《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T2098-1989);
⑷《钢轨焊接(通用技术条件,闪光焊,铝热焊,气压焊)》(TB/T1632.1~4-2005);
⑸《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
⑹《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⑻《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⑼《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⑽《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
⑾《60kg/m钢轨型式尺寸》(TB/T2344-2003);
⑿《60kg/m钢轨用接头夹板型式尺寸》(TB/T2342.3-93);
⒀《钢轨用高强度接头螺栓与螺母》(TB/T2347-93);
⒁《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TB412-90);
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8);
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国家、铁道部颁发的其他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及施工设计技术要求等。

以上技术标准和规范如有更新版本的,遵照新版本执行。

1.1.4 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
1.2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采取的对策
1.2.1 工程特点
1.2.1.1 工艺要求高
本轨道工程设计为一次铺设无缝线路,设计最高速度为80km/h,扣件类型有DTⅥ2型扣件及短轨枕,用于一般整体
道床;轨道减振器扣件及短轨枕,用于较高减振地段;60Kg/m 钢轨检查坑扣件,用于太阳宫站停车线检查坑地段。

正线道床为短枕式整体道床,特殊减振地段为钢弹簧浮置板道床。

接触轨固定与道床的设计和施工一体化又是本工程的一项新技术,不仅要求线路具有较高的平顺性和稳定性,而且从道床施工、钢轨焊接、线路锁定、接触轨安装等施工项目均须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要求高。

1.2.1.2 制约与干扰因素多
⑴设计限界及荷载对施工和运输的制约;
⑵地下线对施工空间和材料运送的制约;
⑶本工程在北京市内建设,途经繁华闹市区和人口稠密地带,施工中机械排放的废气、噪声污染、振动及车流受到环境保护、交通状况及沿线社区生产、生活的制约。

1.2.1.3 工期紧张
业主要求正线轨道铺设工程在196日历天以内达到全线轨通,主要工程量以工效指标计算,工程工期较为紧张(特别是本合同段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地段共 1.92km,施工周期长)。

1.2.2 工程重点
1.2.2.1 施工复测和定位放线
施工复测、基标测设是轨道铺设的基准,尤其是基标测设的精度将直接影响轨道铺设的施工质量。

特别是分层浇筑
控制的断面和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整体道床施工。

如何保证线路复测和基标测设的精确度,满足施工需要,是轨道铺设工程施工的重点。

1.2.2.2 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整体道床单开道岔及交叉渡线道岔施工
特殊减振地段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整体道床单开及交叉渡线道岔结构复杂,施工定位精度要求高,现场浇筑混凝土跨度大,整体质量控制难度大,铺设周期长,是制约轨道工程工期和质量控制的重点。

1.2.2.3 钢轨焊接施工
钢轨焊接是保证轨道几何平顺性和内在质量的关键,焊前的型式试验、焊接过程中的参数控制、焊后处理等各个工序过程都是保证钢轨焊接质量的重点环节。

1.2.2.4 与相关专业协调配合多
轨道工程施工与供电、信号及设备安装等后续相关专业施工密不可分,为此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完全服从业主的统一协调,把与各个接口的协调、配合施工等作为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

1.2.3 工程难点
1.2.1.1 地铁十号线与国铁无接轨条件,本工程所需大量的工程材料及施工设备等,均须利用汽车运往铺轨基地或施工现场,而沿线人流、车流密集,干扰制约因素很多,致使
材料运输相当困难。

1.2.1.2 本工程全为地下线,如何安全运送轨排及大量混凝土是本工程的一个突出难点。

1.2.1.3 十号线与既有地铁线路联络连接时,如何保证既有线信号、供电及运营安全是施工中的难点之一。

1.2.4 针对工程重点和难点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经过现场调查和对招标文件、设计图纸的理解分析,针对本项目工程的施工重点和难点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2.4.1 施工复测
⑴配备具有较高测量技术和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精密的测量仪器;
⑵提前与基标测量单位密切联系,承担约定的管理、协调、配合、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做好对基标的校验复测和保护工作。

1.2.4.2 地下线整体道床施工
⑴集中在安定路铺轨基地组装轨排,按不同半径曲线一次配置缩短轨和内外股钢轨的短轨枕间距,并用专用工具进行扣件螺栓紧固,提高轨排组装的精度和均匀性;采用轨距杆横向连接,使组成的轨排稳定性好,便于吊运、铺设。

⑵对具备连续施工通路条件的正线设两个作业面,分左、右线采用“轨排架轨法”进行整体道床轨道施工,利用轨道车运送轨排和混凝土料斗、铺轨门吊负责轨排的铺设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