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语文语言表达图文转换之漫画类+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语言表达图文转换之漫画类+图文转换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图文转换之漫画类——高考语言表达图文转换之漫画类漫画以生活为土壤,以画面为契机,在方寸之间展现生活百态。

它是浓缩化的生活。

其特点是夸张、象征、幽默、讽刺、典型、以小见大。

漫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标题、画面、画中字。

其中标题明示或暗示主题,有无并存;画面是漫画主体,也是寓意所在;画中字提示或补充画面,有无并存。

漫画类高考考点:1.描述漫画内容;2.揭示漫画寓意;3.拟定漫画题目。

现仅就前两个考点作一梳理点拨。

解题思路上:观察(整体、局部)→分析(原因)→联想(现实)。

答题方法上:描述—整体及局部特征。

寓意—抓住画面特征,联系社会现实。

例一:请描述下面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寓意。

步骤一:观察。

整体:老鼠,两个人。

局部:老鼠背着“造假商”袋子,大汗淋漓,脑中想“一场虚惊……”。

两个人戴着红袖章,口大张,手中举着写有“假”“打”二字的牌子。

步骤二:分析。

原因:原因:只有口号,没有行动。

步骤三:联想。

现实:现实:政令执行者搞形式主义。

组织答案如下:(1)描述:图中有一只老鼠和两个人。

左边一只老鼠大汗淋漓,背着写有“造假商”字样的包袱跑在路上,旁边两个戴红袖标的人张口大喊,分别手举写有“假”、“打”二字的牌子,老鼠在想:“一场虚惊,原来不是打假啊……”(描述—整体及局部特征)(2)寓意:漫画运用语言的倒置机趣,本为“打假”却成了“假打”,讽刺了叶公好龙的政令实施者。

(寓意—抓住画面特征,联系社会现实)语言表达是高考题的创新基地,以考点为基础,以生活为土壤,大搞创新,派生出种类繁多的新题型。

如漫画题中的拟写标题、公益广告词、评析漫画等。

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掌握要领,便可迎刃而解。

2.高考语文图文转换之漫画题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漫画的概念、特点及组成。

2、明确高考漫画题型的命题形式。

3、掌握漫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教学重点:1、漫画题的三种常见的命题形式:描述画面、揭示寓意、拟写标题2、漫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教学难点:解题思路及技巧的总结及运用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之前,请同学说说你对漫画这种绘画形式的印象?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这两幅图,比较下这两幅图有何异同点?(讨论,小结)相同点:主题一致,都揭示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不同点:1、图一:语言直白,画面简洁,主题显而易见。

(这是一幅交通宣传画)图二则是一幅漫画。

2、幽默,主题较含蓄。

(1)即尽夸张之能事。

“我们一起唱”“我们一起(高挂树上)”:大喜大悲,反差如此之大结局:双双高怪树上(参照现实,夸大了后果)(2)极具讽刺意味“树上鸟儿成双对”:原本是美好的祝愿,放在这一情境之下,多了份讽刺的意味。

教师小结: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用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或歌颂现实,这就是漫画(出示板书)漫画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它取材于社会生活,又讽刺或歌颂社会现实,以讽刺现实为主)漫画生动幽默、图文并茂、使得它近几年逐渐成为图文转换题中的新宠,但因其主题较含蓄,解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下漫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二、明确漫画的组成1、师:要解读漫画,首先要明确漫画的组成,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注释三部分构成。

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有的虽没有标题但一定有鲜明的主题;主体是画面各“要素”构成的情景;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文字提示或注解。

(师出示漫画,解释标题、主体、注释)三,明确漫画的三种主要命题形式鉴于漫画的特点以及组成,高考漫画题主要的命题形式有以下四种:1.说明(描述)画面 2.揭示寓意 3.拟写标题 4.综合考查,今天我们主要就前三种题型展开学习,了解漫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4:00)四、探究第一种题型:描述画面。

这是对漫画主体的解读,用说明或描述性的语言把画面的内容描摹出来。

可见,描摹画面,首先要解读画面的主体,因此我们要明确漫画的构成要素,才能有进一步的解读。

我们以这道题为例,看下这幅漫画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要素即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学生讨论)明确:这幅漫画是由两部分构成的。

第一部分:四只小狗,窨井,望远镜,墨镜,盲杖。

第二部分:一只小狗,窨井,墨镜,盲杖,一串脚印。

师:漫画的构成要素不是孤单的个体,只有要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才能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而我们在明确构成要素后,还应思考要素之间有何关系?(学生讨论)明确:关系:(1)窨井和这些狗:窨井是小狗前行的障碍。

(2)第一只小狗与望远镜:第一只小狗戴着望远镜,高高抬头往前走。

(3)盲杖、墨镜与最后一只小狗:最后一只小狗戴着墨镜,拄着盲杖,显示是只盲犬。

(4)脚印和狗:直指窨井的一排脚印,表明前三只小狗掉入窨井;绕过窨井的一串脚印,表明盲犬绕过了窖井。

师:除此之外,漫画主体中夸张等关键细节处的刻画,我们也必须关注到,大家思考下,这幅漫画中的关键细节在哪里?(生讨论)明确:夸张之处在于那两串不同踪迹的脚印显示,视力正常的小狗掉进了窖井,盲犬却绕过障碍。

师小结:由此可见,对漫画主体的解读,我们要注意漫画的构成要素、要素间的关系以及关键细节。

(出示课件),而要转换成文字,在语言组织上,也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全面:整体把握。

(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细节处都要考虑到)2、客观:不作评论,不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3、有序: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依据总分、上下、左右等顺序)。

除此之外,如果漫画中有标题或者注释,在描述过程中应体现标题或注释的内容,才称得上完整。

因此这幅漫画可以做以下描述:图画分为上下两半:上半部四只小狗从画面的右边鱼贯而出,第一只小狗眼睛上架着一部望远镜,最后一只是戴着墨镜、拄着盲杖的盲狗,它们前面的不远处有一敞开口的窨井;下半部画的是前三只小狗直掉入窨井,走在最后的戴着墨镜、手拄拐杖的盲小狗绕过窨井,留下了一串脚印。

(4:07)五、探究第二类题型因为对事物的认知要符合由表及里的规律,所以我们在描述画面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究漫画的寓意。

揭示寓意,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漫画的寓意,有时可以直接通过标题体现,比如说以下这幅漫画(出示课件),有时漫画中的注释也能一针见血揭示寓意,比如说以下这幅漫画(出示课件),那么既无标题又无注释的漫画,我们应该如何在解读漫画主体的基础上概括出它的寓意呢?我们仍以这幅漫画为例,来一起探讨下。

漫画的最终目的是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我们首先要先明确漫画主体中被讽刺或被颂扬的对象,大家思考下,这幅漫画被讽刺的对象是谁?(前三只小狗),是否有褒扬的对象?(盲犬)对象明确之后,我们还应考虑到漫画讽刺、褒扬什么?明确:讽刺三只视力正常的小狗掉进了窨井,褒扬盲犬绕过了窨井。

这一结果引发我们的思考,原因是什么?第一只小狗眼睛朝上,好高骛远,第二三只小狗一味盲从,最终都掉进窖井;盲犬因借助盲杖,在摸索中前进,脚踏实地,最终绕过了窨井。

我们知道,漫画是为了讽刺现实,因而,画的是小狗,却不是为了小狗而画小狗,讽刺的却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我们可以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概括出漫画的寓意:告诫人们不应眼睛朝上、好高骛远;不应盲目跟从,而应脚踏实地,在摸索中前进。

师小结: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归纳揭示漫画寓意的技巧,即在准确解读漫画主体的基础上,要注意:1、找准讽刺、颂扬的对象。

2.由果溯因,引发思考。

3.由此及彼,联系现实。

画面—社会生活,物—人,人一一类人要注意,在语言组织上,揭示寓意要语言简明,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4:15)六、探究第三类题型在描述漫画、揭示寓意的基础上,我们将更深一层推进对漫画的解读,给漫画拟标题,如何给漫画拟标题呢?我们先来尝试下,给大家3分钟时间,为这幅漫画拟个标题,待会我们请同学来展示下他的答案,供大家讨论。

师小结:可见,给漫画拟标题,首先弄清漫画的主体以及寓意,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给漫画拟个合适的标题,要紧扣寓意,选择角度拟题:(1)从讽刺主体角度命名;(2)从呼吁主体角度命名;(3)从两者关系角度辩证命名;语言表达上,漫画还可以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拟标题。

(4:25)归纳总结现在我们来回顾整理下这堂课,我们就漫画的三类题型分别展开讨论归纳总结,描述漫画应关注要素、要素间的关系及细节,揭示寓意要明确褒贬对象,概括画面意,联系现实,揭示本质内涵,拟写标题可以从讽刺主体、呼吁主体、两者关系、寓意等四个角度命名。

七、学以致用接下来,我们就这幅漫画为例,请大家分别从描述画面、揭示寓意、拟写标题三个方面加以训练,先看第一题,描述画面。

(要素、关系、关键细节),揭示寓意和拟写标题,请同学们当场完成,给大家5分钟时间,来完成这两道题。

(4:38)三、拓展延伸近几年漫画题广受人们的推崇,不仅在语言文字运用中频繁出现,更是在高考的作文中,也占有了一席之地,比如年漫画作文《有鱼吃还捉老鼠!》,再比如去年的全国卷1亦是漫画作文,试着从描述画面、揭示寓意、拟写标题三个方面解读这幅漫画,完成这三道题,也就完成了作文审题立意这一环节,请大家回去完成,明天我们来评讲,今天的课就到此为止,下课,同学们再见。

二、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3.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答案】农历五月初五;起源(或:由来、来由);别称;习俗;划龙舟(或挂菖蒲、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等其他端午节活动均可);影响(或:价值)【解析】【分析】端午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对此要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本题结合高考推断题型,利用图标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难度并不太大。

①空对应的是“时间”,考生只需知道端午节的农历时间即可。

②空根据图中“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等不同说法”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起源。

③空根据图中“龙舟节、五月节、五日节、诗人节”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别称。

④空根据图中“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习俗。

⑤空与“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并列,也是一种习俗,“赛龙舟”。

⑥空根据图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影响。

故答案为:农历五月初五;起源(或:由来、来由);别称;习俗;划龙舟(或挂菖蒲、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等其他端午节活动均可);影响(或:价值)【点评】此题考查图文转换,难度较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