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MapGIS10的制图流程

基于MapGIS10的制图流程

MapGIS 10 制图流程操作手册2013年12 月武汉第 1 章栅格几何校正1.1栅格数据标准图幅校正(DRG校正)流程标准图幅校正主要是对国家绘制的标准地形图进行操作。

由于早期标准地形图以纸质档保存,为便于统一管理和分析应用,将其扫描为电子地图后,可利用标准图幅校正操作,将图幅校正为正确的地理坐标的电子图幅,在标准图幅校正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为标准地形图赋上正确的地理坐标,也可对扫描时造成的形变误差进行修正。

步骤1:影像数据入库管理在实际操作中,为便于统一管理数据,需将影像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

可利用GDBCatalog—栅格数据集右键—导入影像数据功能实现数据的入库操作。

步骤2:启动栅格几何校正在栅格编辑菜单选择标准图幅校正功能,视图显示如下:注意:在进行标准图幅校正前,需对图幅的信息进行读取,如图幅号、网格间距、坐标系信息。

校正影像显示窗口:控制点全图浏览窗口;校正文件局部放大显示窗口:控制点确认窗口,放大在校正影像显示窗口中选择的内容;控制点列表显示窗口:显示图中控制点信息。

步骤3:根据图幅信息生成GCP控制点1、选择栅格数据在标准图幅校正设置窗口的校正图层项浏览选择栅格数据(若当前地图已添加待校正的栅格数据则可直接点下拉条选择添加),如图:2、输入图幅信息点击[下一步],设置图幅信息,如图:在“图幅信息”对话框中各参数说明如下:i.图幅号:读图输入图幅号信息。

ii.网格间距:读图输入格网间距。

iii.坐标系:读图选择选择坐标系信息。

iv.图框类型:加密框是根据图幅信息生成梯形图框,而四点框是直接生成矩形内框,加密框的精度相对较高。

此处是对1:1万的图幅进行校正,用四点框即可。

v.最小间隔:添加的控制点的相邻点间距vi.采用大地坐标:指生成的标准图幅是否采用大地坐标,若采用大地坐标,则单位为米,否则采用图幅自身的坐标单位。

3、定位内图廓点,建立理论坐标和图像坐标的对应关系。

点击[下一步],在该对话框定位内图廓点,建立理论坐标和图像坐标的对应关系。

利用放大、缩小、移动等基本操作在左侧窗口的图像上确定四个内图廓点的大概位置,使内图廓点位于右侧窗口当前显示范围,然后再利用放大、缩小、移动等基本操作在右侧窗口的图像上确定四个内图廓点精确的位置。

以定位左上角的内图廓点为例:点击对话框中的左上角按钮利用放大,缩小,移动等操作找到并点击左上角的内-图廓点的大概位置后,然后再点击图像上左上角的内图廓点即完成该点的设置。

4、生成GCP控制点。

点击[生成GDP],生成GCP是系统依据参数设置和输入内图廓点信息,自动计算出控制点的理论坐标,并根据理论坐标反算出控制点的图像坐标。

内图廓点定位后,点击“生成GCP点”,系统会弹出“是否删除原有控制点”对话框,点击确定,则可生成新的控制点信息。

步骤4:顺序修改控制点顺序修改控制点是将计算的GCP点与图幅上对应的点建立精确的一一对应关系。

由于输入4个内图廓点的精度问题,生成的控制点不一定能够完全与图像正确的像元对应,因此需要对控制点进行修改。

MapGIS 10提供了两种修改控制点的方法:交互修改最近控制点;交互修改选中控制点。

交互修改最近控制点:选择该方法后,在左窗口点击需修改的控制点,右窗口便会放大显示该点,在右窗口选择该控制点的正确位置,按下空格键,系统弹出参照点坐标对话框,点击确定即完成该点的修改。

(1)控制点44不在正确的位置(2)选中正确位置,按下空格键(3)控制点位置已修改交互修改选中控制点:选择该方法后,在下方控制点列表窗口选中需要修改的点,然后在左边影像窗口点击该控制点的正确位置,用户可在右边局部放大窗口进行确认、修改,确定正确的位置后,按下空格键,弹出对话框点击确认即完成该点的修改。

(使用该方法时,修改完当前点后,系统会自动跳转至下一点,用户可继续完成各控制点的修改。

该过程中,若遇到控制点的位置正确,可直接按空格键,确认该点。

)步骤5:校正出对话框,设置校正参数,点击确认,系统自动开始校正:【注意】:采用逐格网校正法生产DRG数据时,对于一些索引影像,其中类似等高线的部分可能在校正后出现断裂的情况,此时将索引影像转换成RGB影像处理便可消除。

1.2栅格几何校正非标准选点校正操作流程非标准图幅校正是对非标准分幅的数据进行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非标准分幅的栅格数据同样需要进行校正操作,但它不像标准分幅数据具有国家标准已定的控制点信息,需用户进行设置。

系统针对这种数据提供了图框校正和手动添加控制点校正两种方法,图框校正是已知图幅的地理范围,生成对应的矢量图框,再利用矢量图框对图幅进行校正;手动添加控制点是用户已知图幅上某些标志点的地理信息,手动添加这些控制点信息来进行校正。

这里以有标准图幅号的影像数据进行校正为例。

所以可以根据标准图幅号生成图幅框,若为非标准图像,可直接根据比例尺、图幅范围生成非标准图幅框。

步骤1:生成矢量图框在MapGIS 10—>工具—>生成图框—>标准分幅图框,系统会弹出如下对话框:输入图幅号后及存放路径后点[下一步]点击[完成]后可生成标准分幅图框。

步骤2:进行栅格几何校正(1)点击“工具”菜单,选择“标准图幅校正”,弹出如下对话框,点击添加需校正的栅格文件,点击按钮,添加所参考的图层:图层添加完毕后,点击确定,系统界面变成如下图所示,其中左上为校正影像显示窗口,左下为校正文件局部放大显示窗口,右上为参考文件显示窗口,右下为参考文件局部放大显示窗口,最下为控制点列表显示窗口:控制点,点击添加控制点,步骤如下图:1.校正文件上添加控制点2.参考文件对应位置上添加控制点3.按下空格键,弹出对话框,点击确定(3)如上所示依次添加至少4组控制点,添加完毕后,用户可点击,检查残差值是否过大,若一切正常,点击,弹出对话框,设置校正参数(参数信息可参考标准图幅校正):第 2 章扫描数字化通过读图,分析制作电子地图所需要的参数类型、层类等信息。

2.1图例板制作步骤1:选择“设置”菜单—>样式库管理,打开样式库管理器;步骤2:选择一个样式库,点击图例板选项,在右侧窗口的空白处点击[新建];图例元素:[编辑图例参数]:用户可双击“预览”栏下的图例,在弹出的“参数修改”对话框中修改图例参数信息,修改完毕点击确定即可保存修改;[编辑图例名称等信息]:点击“名称”等栏目下的内容,直接进行修改;[编辑图例属性]:点击“属性结构”或“属性内容”栏下按钮,弹出相应的对话框,用户可修改图例属性信息。

图例板中的属性结构和属性内容与点、线、区菜单下的有所不同,当对图例中的属性结构和属性内容进行修改时,并不影响文件中图元的属性结构和属性内容,它只作为图例元素的一部分信息保存在图例文件中。

[操作]:用户可通过按键添加新的图例,通过按键删除某图例;分类项:步骤3:选择图例类型->输入名称、层号、描述等信息->点击“图例参数”,在弹出的参数对话框中设置图例参数;步骤4:如果有需要,可以设置图例的属性结构及其内容;步骤5:重复步骤3-4,完成所需的所有图例项的设置,[确定]将图例文件保存。

在一个图层中可能包含着不同应用的同类要素,层能够较好的将这些不同应用的同类要素加以区分。

在进行矢量化前,需要通过栅格图信息设置相应层类。

步骤1:点击“层编辑”菜单->“修改层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层名修改成所需的应用名称;步骤2:在矢量化的过程中,可根据当前矢量化的不同要素,开启不同的层。

2.2矢量化编辑步骤1:打开栅格数据右击文档视窗中的“新地图”,点击“添加图层”,选择校正后的栅格数据:GDBP://MapGISLocal/MAPPING/ras/DRG44、GDBP://MapGISLocal/MAPPING/ras/DRG45。

步骤2:新建矢量图层数据1)新建点、线、注记图层右击文档视窗中的“新地图”,点击“新建图层”。

输入文件名称(如“h506144”),选择数据保存路径。

点确定即可完成创建。

同样的方法新建其他文件。

2)为新建的点、线、注记图层添加属性结构(此步骤非必需,可以跳过,在属性数据录入章节有介绍)。

步骤3:开始矢量化1、新地图右键[关联图例板],选择相应的图例板,[确定]。

地图右键[打开图例板]2、矢量化:为了保证矢量化后的数据精度,我们采用手工矢量化。

1)将图层“h506144_pnt”、“h506144_ann”、“h506144_line”设为当前编辑状态;2)放大要矢量化的位置,辨明当前要矢量化的地物,在图例板中找到对应的地物图例,并将其选中。

如下图所示。

在编辑菜单中选择“输入线”->“造光滑曲线”,沿着地物的中心线造线。

3)为了制图的方便,在矢量化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要素开启不同的层。

在图例版中选择图例“公路”,该图例对应的层是1,选择“层编辑”->“改成开关”,选择对应的图层类型,此处选择“改线”。

弹出“修改当前开关状态”对话框,在“当前状态”列中双击,将其他层的状态改为“OFF”,层“公路”的状态改为“ON”。

修改完成后其他层的数据将隐藏,视图中只显示层“公路”中的数据。

线、注记图层以同样的方法将其矢量化。

步骤4:拓扑检查所有地物点、线、注记矢量化完成后,选择“线编辑”->“拓扑检查”,对线进行拓扑错误检查。

如:清除微短线,剪断自相交线,对接合不好的线头进行结点平差等。

步骤5:地图集数据接边1、创建合并层地图集,空间参照系设置为“高斯大地坐标系_北京54_38带3_北”。

2、创建图幅。

根据需要生成2个图幅即可。

在地图集右键点击“自动生成图幅”弹出对话框,各参数设置如下:3、创建层类,实现线简单要素类入库。

需要先将线图层迁移到数据集下,以实现后面的2个简单要素类在一个数据层中,才能实现接边操作。

3、地图集接边接边处理基本流程如下:接边参数设置→启动接边→开始接边→结束接边接边处理—设置接边参数。

主要设置缓冲带宽度、接边容忍度和衰减系数。

将接边容忍度设为100(注意:可以根据实际效果自行修改)。

启动接边。

点击“启动接边”按钮,选择待接边线简单数据层,在视图上鼠标双击接图表的相交线处,就可以生成接边缓冲区。

自动接边。

选择菜单接边处理—弧度自动接边,系统会弹出提示是否接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的接边。

手动接边。

由于自动接边可能不是特别准确,利用手动接边可以人为的修改接边过程。

选择菜单接边处理—弧度手动接边,鼠标双击视图上一个图幅内的一根线,然后在点击另一个图幅内的对应可以接边的线,如果两根线的距离在容忍范围内,系统会弹出提示是否接边。

点击确定,对闪烁的两条线自动接边,点击中断可以结束接边操作,点击取消不对选择的两条线接边。

结束接边。

完成接边处理过程后,查看接边效果无误后,点击接边处理—结束接边,结束接边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