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审计学第一章

自考审计学第一章

第二,业务工作独立。 (不受其他人员的影响) 业务工作独立首先是指审计工作不能受任何部门,单 位和个人的干涉,应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 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 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第三,经济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经济独立是保证机构独立和业务工作独立的物质基础。
审计的目的,就是审计工作预期要达到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 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六)审计的本质
审计的本质应概括为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 价、鉴证活动。
审计要素的构成及三者关系
审计授权人 (委托人)
审计主体
审计标准
审计客体
二、审计的特征
审计的特征是指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 特之处。它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审计的主体 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
员。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 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
,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 部审计而言的。(委托者:社会审计,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 计业务都是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后 进行的)
(二)权威性
审计组织的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 主要保证。
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审计机 构或人员以独立于被审计者的身份进行工作, 在审计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一定的准则、原 则、程序进行,因此,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 告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
(一)独立性 我国宪法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
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它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机构独立。(不存在从属关系)
机构独立是指审计机构不能受制于其他部门和单位, 尤其是不能成为国家财政部门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要使学生掌握审计 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从事审计理 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预修课程
学习本课程必须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会计学 和各类专业会计的基础加识,否则,会给学 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其次,本课程是一门业务技术性比较强的课 程。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必须弄懂弄通教材 内容外,还必须抓紧好作业练习这一环节, 以便巩固所学内容,掌握从事审计工作应有 的本领。
审计学
课程介绍
审计学课程立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讨论 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包括审计与注册会 计师职业、审计程序与技术、交易循环审计、 其他类型的审计与保证服务等内容。
本教材的内容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可 读性强。本课件对书中的有些内容将做适当的 删减,那些适用于在教学中不拟详细讲解的内 容,在本课件中将一带而过。
选用教材
丁瑞玲,《审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
练习册:《审计学一考通题库》,国家行 政学院出版社
关于考试
考试时间:7月份考试(7月7日-8日) 考试题型: 单选(20*1=20) 多选(10*2=20) 名词解释(2*2=4) 简答题(2*5=10) 论述题(1*10=10) 业务题(3*12=36)
B
练习题1. 我国审计正式命名的标志是( )审 计院的建立。 A.秦朝 B.宋朝 C.汉朝 D.唐朝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内部审计也随之形成。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内部审计雏形,设置“司会”一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强化各部门、各单位内部控制 及管理,完善审计监督体系,审计署于1984年提出 在部门、单位内部成立专职的审计机构、配备专职的 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
(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官厅审计。隶属关系:
第一,隶属于议会,即隶属于立法机构,由议会 直接授权,如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澳 大利亚等,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第二,隶属于政府,即隶属于行政机构,由政府 直接授权领导,如罗马尼亚、菲律宾等,具有一 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第三,隶属于财政部,由财政部直接领导,如瑞 典,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很小。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
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
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 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 客观标准。
(五)审计的目的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上计”制度,可以说是审计制度的雏形;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初步
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三是审 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隋唐及宋,审计制度逐渐健全,宋代设立“审计司”“审计院” ,是我国审计定名之始。 元明清,审计工作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审计有所减弱 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处和审计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3年9月9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 和国审计署,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 计法》,从法律上确立政府审计地位。
第一章 审计概论
本章要点
掌握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府审计、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
系 了解审计的职能、作用和方法
第一节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定义 二、审计的特征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 ,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 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 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 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 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 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 监督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