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民俗文化
2、茅山会船
茅山、顾庄、溱潼,清明节撑会船竞赛的习 俗,由来已久,起源于南宋期间,茅山地区人 民协助山东义民在茅山缩头湖大败金兵的一段 真实历史。
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扬州里下河地区,为 保家卫国,溱潼、茅山、顾庄一带民众纷纷组 织会船队,协助官兵杀敌,后遂演变为一年一 度清明节撑会船的起因。另有撑会船的寓意是 溱潼、茅山、顾庄等地老百姓,为在反金战争 中死亡的山东阵亡之义民的无主坟进行祭扫, 以寄衰思。
判官舞,总称判舞,又名兴化判官 舞,系为纪念唐代大历年间淮南节 度判官李承而形成的表演节目。李 承于公元747年率领军民在今兴化 东部修筑的常丰堰,是兴化历史上 第一项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提升了 农耕生产力,奠定了兴化以种植业 为主的农耕经济。 判舞在发展过程 中吸收了傩舞、戏曲的表演形式, 形成如今格局。表演形式分文、武 两种。文判又称走判,以面具饰演, 配以黑白无常或牛头马面,在踩街 过程中表演出各种舞蹈动作。 武判 又称抬判,演员在四人抬着的高架 上表演出各种程式动作,惊险生趣, 配以传统的打击乐,是兴化百姓喜 闻乐见的传统庙会节目。
兴化的民俗文化
板桥道情
郑板桥的书画艺术大家比较熟悉。然而他 的文学作品较之其书画毫不逊色,他的文学 成《就道涉情及》诗是、一词种、民道间情小、调文。章它等源方于面何,时“板 无桥考诗,文相,传自原出本己是意道,家理用必以归传于道圣的贤工,具文,必切 故于名日《用道。情”》他。主后张流直落抒民胸间臆深,受“百道姓着喜民爱间,痛 成由这雍(首五司板来《两为为长尺节称最痒的现为初1道“ 一 正 十 徒 桥 面 种 “ 盛 的 长 奏 唱 初《”7流民稿情雅 为 三 一 文 先 目 “ 羽 行 , 的 , 道 的2道,9行间,》 简” 百 年 岁 膏 生 的 淮 ” 。 情 道情反年蒙 艺于艺几,板走 姓 ( 时 , 堪 第 扬 调 道 。 情》映)着 人世人经它向 喜 方 历 称 一 小 式 情 称1(和十三鼓 忽7的混修采了闻付时中人调,演道拍2服首十皮紧5《饭改用“乐梓十国。”在唱歌板务最七年的忽道板吃,的俗见,四文,本方,)于为)岁慢道情桥的至是”的刻年人一地式是。现闻始时地筒源道手乾流。民者,将为尤简传竹实达作完手,于情段隆行板间为定“以单道片《生。道成拍手唐》,八于桥艺板名宫“,者不道活情了持道朝有使年扬先术桥”宫艺宣紧情《,,《两筒道别得(、生形先调人传”不小》其雍道片。教于淮看式生式怀教调慢唱还《1中正情三一经7异间中 , 好 , 抱 义式地其》道4七尤》、般韵3地的了 于 友 一 长 及最打本。情以年十年四又。》他) 募捐化缘的工具。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 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现扬州扬剧王子 李政诚演唱的《板桥道情》最为地道。
踩街活动结束后,表演队在八字桥广场上进行了民俗 表演,各支队伍纷纷秀出绝活,场面热闹非凡。
在江苏省境内,有两座茅山。一座在长江以南的 句容市境内,称南茅山;另一座在长江北岸的兴 化市,叫北茅山。
追溯历史的渊源,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茅盈的 诞辰日,茅盈是明代以前东岳神的原型,因而茅 山庙会由来久远。 “庙会”、“会船、“号子” 堪称场”。是指在寺庙附 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 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 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 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 种传统民俗活动。
“昭阳庙会”解读
昭阳,名云,谥号山子,战国时期楚 国令尹。公元前323年,昭阳领兵伐 魏,连下八邑,楚怀王因其功裂海滨 之地(今兴化)为其封邑。昭阳遂率 屈、景、昭三姓子弟至此垦殖渔猎, 成为有文字记载的兴化境内开拓创业 的第一人,他与同期的三闾大夫(管 理和教育屈、景、昭三姓贵族子弟的 主官)屈原同被尊为兴化的人文始祖, 并被誉为“开邑第一人”。“昭阳庙 会”既传承了兴化历史上都天会、龙 王会、城隍会以及三官、东岳会等庙 会的传统形式,又赋予了“团结拼搏、 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3、茅山庙会
农历三月十八,江苏兴化的茅山庙 会拉开帷幕,来自茅山周边的戴南、 张郭、陈堡、周庄、沈伦等乡镇 的三万多群众参加了集会。整个 小镇梵音缭绕,锣鼓喧天,香客 不断,盛况空前。各个乡镇(村) 的舞龙队、舞狮队、高跷队、花 船、花旦纷纷走上了街头,舞龙 赛技,在春天祈求风调雨顺、五 谷丰登。“马皮开道”是茅山庙 会上最庄重的民间宗教仪式之一。 “马皮”用一条长铁钎穿脸部颊 腮而过,赤裸着上身,手持大刀 铁棍,面目狰狞地穿街走巷,驱赶 邪魔,以保佑天调雨顺、百姓安 康。“马皮驱邪”这种民俗表演 已在茅山民间流传了几百年。
五人墓是兴化庙会的主要保留节目。 节目所表现的是发生在明朝天启年间 的真实历史事件。其时魏忠贤当政。 残害东林党人,派骑尉往苏州捉拿周 顺昌,引起民愤。颜佩韦、杨念如、 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义士发起数万 人包围知府衙门,后遭镇压,五人死 难。“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张 溥《五人墓》),表现了大无畏的精 神,事后,周顺昌葬于兴化竹泓,杨 念如等人的后裔避难到兴化。崇祯照 雪后,张溥为作《五人墓》被收入 《古文观止》,故庙会中表现五义士 视死如归的场景亦被命名为“五人 墓”。“五人墓”鞭挞丑恶,弘扬了 民族正气。
1、茅山号子
茅山号子是起源于兴化茅山地区的一种民歌,是茅山人民 在生产劳动中,用号子形式配以号词,激发情绪,抒出胸 意。茅山号子从古代一直唱到今天,久盛不衰,闻名遐迩。 茅山号子以舒缓悠长的音调旋律,明快有力的音乐节奏, 快慢自由的演唱速度,分合有致的歌唱形式,形成了高低 协调、咏叹自如而独特的民歌风俗。从表现劳动的形式上 看,茅山号子分为车水号子、栽秧号子、薅草号子、挑担 号子、碾场号子、掼把号子等。演唱形式为一人领唱、多 人搭腔。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江苏 省兴化市申报的“茅山号子”入选,列入传统音乐项目类 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化市举办第二届昭阳庙会
视频简介
近400人组成的踩街队伍进行踩街表演。銮驾仪仗队伍中, 头锣、二锣、三锣开道,随后是龙凤旗、虎头牌,后面是 举着十八般兵器的銮驾仪仗;接着是昭阳神像。高跷、跑 驴子、花轿、花船、花担、莲湘腰鼓、龙队……芦洲、蒋 庄、中堡、文化馆、十三庄舍等5支民俗表演队伍组成的 民俗表演队身着盛装,特别是民俗表演队中,白蛇传、西 游记、济公等角色,使观众兴奋不已。不少市民表示, “踩街” 既为广大市民祈福纳祥,也传递着大家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