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樟树大树移栽主要技术要点

樟树大树移栽主要技术要点

樟树大树移栽主要技术要点
1、移栽时间:1-2月份为宜,此时气温低,树液流动缓慢,可减轻树体水分蒸发,有利提高成活率。

2、移栽方法:(1)锯枝:在主干2米-3米处选择3-4个主枝,在距主干50厘米-60
厘米处锯断,并立即用塑料薄膜扎好锯口,以减少水分蒸发和雨水侵染伤口。

其余的侧枝、小枝一律在齐萌芽处锯掉。

(2)起树:以树兜为中心,在四周50厘米处由外向内开挖,为避免震动树兜四周的土地,遇有粗根时要用快刀斩断,最后起树时要保留直径60厘米左右的带土根球,并用草绳包扎好。

(3)移栽:起树前就开挖好移植穴,穴一米见方,深0.8米。

起树后2小时以内就应移栽完毕,栽后浇透水一次。

3、移栽后管理(1)防止摇动树干。

进入四月份以后,在断根处长出大量新根,比时切忌摇动树干,以免折断新根。

2)除萌芽。

五月份以后,在树兜、树干长出大量萌芽。

为集中养分,培养树冠,每个主枝只留3-4个主芽,可将多余萌芽摘除。

(3)除病虫。

刚长出的枝叶极易引发蚜虫为害,可用敌杀死药液稀释1000
倍防治。

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目的与原则
整形修剪是园林树木栽培及管护中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园林树木的景观价值需通过树形、树姿来体现,园林树木的生态价值要通过树冠结构来提高,园林树木的生命价值可通过更新复壮来延年,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整形修剪技术的应用下得以调整和完善。

此外,园林树木的病虫防治和安全生长,也都离不开整形修剪措施的落实。

第一,整形修剪技术要有利于树冠形成。

矮化密植树同样要求在短期内有一定的生长枝量,以保证早期丰产的结果体积。

第二,整形修剪技术要促进营养物质的转换和积累,有利于花芽形成,达到早结果、早丰产和稳产的目的。

第三,整形修剪技术要有利于光照。

密植园容易造成树冠郁闭,要通过整形修剪使密植树通风透光。

因此,不同栽植密度要采用不同的整形方式,通过整形和修剪达到树密枝不密,光照良好的目的。

第四,密植树要通过整形修剪达到控制树体大小,降低树体高度的目的。

梨树极性较强,由于株行距小,树体极易向上生长。

应通过整形修剪使树体矮化。

1.服从树木景观配置要求不同的景观配置要求有各别的整形修剪方式。

如槐树,作行道树栽植一般修
剪成杯状形,做庭荫树用则采用自然式整形。

桧柏,作孤植树配置应尽量保持自然树冠,做绿篱树栽植
则一般行强度修剪、规则式整型。

榆叶梅,栽植在草坪上宜采用丛状扁球形,配置在路边则采用有主干
圆头形。

2.遵循树木生长发育习性树种间的不同生长发育习性,要求采用相应的整形修剪方式。

如桂花、
榆叶梅、毛樱桃等顶端生长势不太强,但发枝力强、易形成丛状树冠的树种,可采用圆球形、半球形整冠;对于香樟、广玉兰、榉树等大型乔木树种,则主要采用自然式树冠观型。

对于桃、梅、杏等喜光树
种,为避免内膛秃裸、花果外移,通常需采用自然开心形的整形修剪方式。

1)发枝能力整形修剪的强度与频度,不仅与树木栽培的目的有关,更是取决于树木萌芽发枝能力的强弱。

如悬铃木、大叶黄杨、女贞、园柏等具有很强萌芽发枝能力的树种,性耐重剪,可多次修剪;而梧桐、桂花、玉兰等萌芽发枝力较弱的树种,则应少修剪或只做轻度修剪。

2)分枝特性对于主轴分枝的树种,修剪时要注意控制侧枝、剪除竞争枝、促进主枝的发育,如钻天杨、毛白杨、银杏等树冠呈尖塔形或圆锥形的乔木,顶端生长势强具有明显的主干,适合采用保留中央领导干的整形方式。

而具有合轴分枝的树种,易形成几个势力相当的侧枝、呈现多叉树干,如为培养主干可采用摘除其它侧枝的顶芽来削弱其顶端优势,或将顶枝短截剪口留壮芽,同时疏去剪口下3~4个侧枝促其加速生长。

具有假二叉分枝(二歧分枝)的树种,由于树干顶梢在生长后期不能形成顶芽,下面的对生侧芽优势均衡影响主干的形成,可采用剥除其中一个芽的方法来培养主干。

对于具有多歧分枝的树种,则可采用抹芽法或用短截主枝方法重新培养中心主枝。

修剪中应充分了解各类分枝的特性,注意各类枝之间的平衡。

如强主枝具有较多的新梢,叶面积大具较强的合成有机养分的能力,进而促使其生长更加粗壮;反之,弱主枝则因新梢少、营养条件差而生长愈渐衰弱。

欲借修剪来平衡各枝间的生长势,应掌握强主枝强剪、弱主枝弱剪的原则。

侧枝是构成树冠、形成叶幕、开花结实的基础,其生长过强或过弱均不易形成花芽,应分别掌握修剪的强度。

如对强侧枝弱剪,目的是促使侧芽萌发、增加分枝、缓和生长势,促进花芽的形成,而花果的生长发育又进一步抑制侧枝的生长;对弱侧枝强剪,可使养分高度集中,并借顶端优势的刺激而抽生强壮的枝条,获得促进侧枝生长的效果。

3)花芽的着生部位、花芽性质和开花习性不同树种的花芽着生部位有异,和的差异,有的着生于枝条的中下部、有的喜生于枝梢顶部;花芽性质,有的是纯花芽,有的为混合芽;开花习性,有的是先花后叶,有的为先叶后花。

所有这些性状特点,在花、果木的整形修剪时,都需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如春季开花的树木,花芽着生在一年生枝的顶端或叶腋,其分化过程通常在上一年的夏、秋进行,修剪应在秋季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进行,但在冬寒或春旱的地区,修剪应推迟至早春气温回升、芽即将萌动时进行。

夏秋开花的种类,花芽在当年抽生的新梢上形成,在一年生枝基部保留3~4个(对)饱满芽短截,剪后可萌发出茁壮的枝条,虽然花枝可能会少些,但由于营养集中能开出较大的花朵。

对于当年开两次花的树木,可在第一次花后将残花剪除,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使二次开花。

对玉兰、厚朴、木绣球等具顶生花芽的树种,除非为了更新枝势,否则不能在休眠期或者在花前进行短截;对榆叶梅、桃花、樱花等具腋生花芽的树种,可视具体情况在花前短截;而连翘、桃等具腋生纯花芽的树种,剪口芽不能是花芽,否则花后会留下一段枯枝,影响树体生长;对于观果树木,幼果附近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叶片作为有机营养的供体,否则花后不能正常座果,落果严重。

4)树龄及生长发育时期幼树修剪,为了尽快形成良好的树体结构,应对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进行重短截,促进营养生长;为提早开花,对于骨干枝以外的其他枝条应以轻短截为主,促进花芽分化。

成年期树木,正处于成熟生长阶段,整形修剪的目的在于调节生长与开花结果的矛盾,保持健壮完美的树形,稳定丰花硕果的状态,延缓衰老阶段的到来。

衰老期树木,其生长势衰弱,树冠处于向心生长更新阶段,修剪主要以重短截为主,以激发更新复壮活力,恢复生长势,但修剪强度应控制得当;此期,对萌蘖枝、徒长枝的合理有效利用,具重要意义。

3.根据栽培的生态环境条件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协调自身各部分的生长平衡,以适应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

孤植树,光照条件良好,因而树冠丰满,冠高比大;密林中的树木,主要从上方接受光照,因侧旁遮荫而发生自然整枝,树冠狭窄、冠高比小。

因此,需针对树木的光照条件及生长空间,通过修剪来调整有效叶片的数量、控制大小适当的树冠,培养出良好的冠形与干体。

生长空间较大时,在不影响周围配置的情况下,可开张枝干角度,最大限度地扩大树冠;如果生长空间较小,则应通过修剪控制树木的体量,以防过分拥挤,有碍观赏、生长。

对于生长在风口逆境条件下的树木,应采用低干矮冠的整形修剪方式,并适当疏剪枝条,保持良好的透风结构,增强树体的抗风能力。

即使同一树种,因配置的生长立地环境不同,也应采用各异的整形修剪方式。

如在北京,对榆叶梅
一般有三种不同的整形修剪方式:梅桩式整形,适合配置在建筑、山石旁;主干圆头形,配置在常绿树
丛前面和园路两旁;丛状扁球形,适宜种植在坡形绿地或草坪上。

再如桃花,栽植在湖边,应修剪成悬
崖式;种植在大门两侧,应整形修剪成桩景式;配置在草坪上,则以自然开心形整冠为宜。

樟树多萌生枝,影响主干生长,以培用材为目的时,在造林头几年要进行抹芽,之后根据生长情况适当修枝,加快主干高生长。

抹芽是离地面树高2/3以下的嫩芽抹掉,减少养分的消耗。

修枝主要是将树冠下部受光较少的枝条除掉,但修枝要保持树冠相当于树高的三分之二。

修枝季节宜在冬末春初。

10年以上的人工林,应根据经营目的、林分生长状况,及立地条件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密度,以免造成树冠的过分郁闭。

作为园林绿化栽植的,更要适当修剪,保持优美株型,南方作为行道树时,特别注意枝下高的控制,以利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