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论文写作格式及范文

课程论文写作格式及范文

XXX课程论文课程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调查研究、科学实验或工程设计,对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为毕业论文写作及实际工作中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一、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论文(设计)应包括封面、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

1.封面封面独立成页,具体见参考格式。

2.题目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

论文题目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5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

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3.摘要与关键词(1)摘要摘要是对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

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

(2)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8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3.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绪论绪论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不必写章号。

(2)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3)结论(结果与分析)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设计)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

若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

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不加章号。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

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

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应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二、课程论文报告要求课程设计文字不少于3000字(3页以上),A4页面。

课程论文各部分要求如下:1.封面不带页眉、页码——直接套用参考格式(在参考格式上更改)。

2.正文带有页眉、页码。

各部分参考如下:课题名称(小二号黑体字、居中)0 引言(四号黑体字、居左顶格)XXXXXX(五号宋体)1 XXXXXXX(四号黑体字、居左顶格)XXXXXX(五号宋体)2.1 XXX(小四号黑体字、居左顶格)XXXXXX(五号宋体)2.1.1 XXX(五号黑体字、居左顶格)XXXXXX(五号宋体)……2.3 XXX(小四号黑体字、居左顶格)XXXXXX(五号宋体)……2.3.2 XXX(五号黑体字、居左顶格)XXXXXX(五号宋体)……3 XXXXX(四号黑体字、居左顶格)XXXXXX(五号宋体)3.1 XXX(小四号黑体字、居左顶格)XXXXXX(五号宋体)3.1.1 XXX(五号黑体字、居左顶格)XXXXXX(五号宋体)……3.3 XXX(小四号黑体字、居左顶格)XXXXXX(五号宋体)……3.3.3 XXX(五号黑体字、居左顶格)XXXXXX(五号宋体)……参考资料(四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无序号)参考文献应以期刊为主,数量不少于10篇(格式参见参考格式)。

3.有关说明格式(1)论文中汉字为黑体或宋体(按照要求进行),英文字母及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字体。

(2)英文缩写第一次出现时要有英文解释,如下列文字处第一次出现的ST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是……”。

(3)公式按照(1)、(2)、(3)…标出序号,公式居中,序号右对齐。

(4)图形居中,要清晰标准,按照图1、图2、图3…标出序号(同时带有图注),而图序号及图注位于图下居中。

(5)表格采用三线表,居中,并按照表1、表2、表3…标出序号(同时带有表注),表序号及表注位置在表上居中;(6)上交方式下学期报到时(2月27、28日)将课程论文的电子稿及一份A4打印稿交辅导员。

题目:1.(英语)实验语音学学习体会2.(英语)实验语音学在英语/汉语语音学学习中的积极作用3.关于(英语)实验语音学的学习看法20XX届本科电磁学课程论文无限远与大地等电势的条件及其应用系别:物理与信息工程系专业:物理学学号:********指导教师:XXX20YY年A月物理与信息工程系课程论文评审表图1电场中电势的空间分布无限远与大地等电势的条件及其应用摘 要根据电势的定义,利用数学积分的敛散性通过对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势零点选择的讨论,说明电势零点选择的原则,得出几种重要的电势零点选择的方法。

在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选取无限远与大地等电势的条件即:带电体与地球的距离足够远,以至于带电体可视为孤立的;导体所带的电量都应该远大于10-9库仑∕米2这个量级。

并对条件的定性、定量应用进行举例分析。

关键词电势;无限远;零电势参考点;等电势;理想模型0 引言众所周知,根据coulomb 定律和场强的叠加原理,可以证明,静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即在静电场中电场强度沿任意闭合回路的线积分恒为零,这就是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它表明,与引力、重力、弹性力、分子力等类似,静电场力也是一种保守力,静电场是一种保守力场,可以引入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电势概念的引入,使我们除了电场强度外,又多了一种描述静电场的手段。

从能的观点定义:静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点时具有的电势能;从功的观点定义:电势等于将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经任意路径移至参考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

其数学表示式为l E p p d ⋅=⎰参考点ϕ (1)从上式可知电势是一个标量,一个相对量。

静电场中某点P 的电势总是相对于某一特定的参考点而言的,即该点的电势为零而言的。

否则,孤立地谈及电势的量值,或电势函数的分布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在计算电势时必须先确定电势零点。

在电磁场的理论中,围绕静电场电势零点的选择,住往有不少疑问。

例如,为什么电势零点的选择具有任意性,是否有限制,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限制,为什么通常都选择无限远点为电势零点,为什么实际生活中常将大地作为电势零点,无限远与大地是否等电势?这种选择是否有什么限制?本论文将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

1 电势零点的选择为了确定静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值,也就是确定单位正电荷在各点所蕴含的电势能,需要选定参考点及其电势值。

根据以上电势的定义,参考点的选择将决定电势的大小。

在这里,电势零点的选择有一定的任意性,从理论上说,可以任意选择电势的零点。

1.1 电势零点选择的任意性 在同一电场中分别选取两个参考点P 1、P 2,任意点相对于P 1、P 2的电势值被定为两个值 1ϕ、2ϕ,但这两个值的差C l E l d E l E P P P P P P =⋅=⋅-⋅=-→→→→→→⎰⎰⎰d d 212121ϕϕ (C 为常数) (2)反映在几何图形上为图1。

从数学上看,电势是描述静电场的标量位置函数,静电场中的电势曲线或等势面,描绘了电势的空间分布。

选取不同的电势零点,只是使电势曲线或等势面所标数值有所改变而已。

电势曲线的形状,曲线上各点的斜率并不改变,等势面的形状、间隔、等势面法线方向的空间变化率(电势梯度)也都并不改变,即场强的空间分布并不改变。

描述的仍然是同一个静电场。

这些就是静电场电势零点从原则上说可以任意选取的数学原因。

从物理上看,静电场力做功表明有能量交换。

静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表明:存在着一种与静电场力有关的、只取决于相对位置的能量——电势能。

由于静电力做功定义的是静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能差,除以单位正电荷后,得出的是这两点之间的电势差。

因此,电势能是相互作用的电荷系所具有的,其实质是静电场的能量。

与引力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间势能一样,电势能和电势也是相对量,孤立地谈论某一点电势能或电势的高低、正负是没有意义的。

1.2 电势零点选择的受限性电势零点的选取有一定的任意性,但也有一定的限制,这个条件是:电势的零点一旦选定,电场中各点电势必须具有确定的值,否则毫无意义。

(1) 点电荷空间任意一点P 的电势,若选取距离点电荷r 0处作为电势的零点,则οοπεπεϕr r r r r r P q r e r q r E ο2ο4d 14d ο-=⋅=⋅=→∧→→⎰⎰ (3) 当r 0选取在无限远时,电势rq P 14οπεϕ=当r 0选取在有限远c 处时,电势 )11(4οc r qP -=πεϕ 当r 0选取点电荷所在处为电势零点,则空间各点的电势都将是无穷大(绝对值) 。

(2) 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空间任意一点P 的电势由高斯定理可知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场强为∧→=r e rE 12οπεη (η为电荷线密度) (4) 根据电势的定义,选取距离线r 0处作为电势的零点。

P 点的电势为οοπεηπεηϕr rr r r r r P r r e r r E ln 2d 12d οοο=⋅=⋅=→∧→→⎰⎰ (5) 当r 0选取在无限远时, 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在空间各点产生的电势都将是无穷大(绝对值) 当r 0选取在有限远c 处时,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在空间产生的电势rc P ln 2οπεηϕ= 当r 0选取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上为电势零点时,电势的积分无意义。

由此可见,对于点电荷的静电场,选取点电荷所在处为电势零点是不妥的;对于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选取无限远、或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上一点为电势的零点都是不妥的。

因为这使空间各点的电势均为无穷大(绝对值),无从区分和比较,使电势失去描述静电场的功能。

1.3电势零点选择受限的原因由对点电荷、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分析,易知电势零点的选取有一定的受限性。

但能否由此就否定电势零点选取的任意性呢?如果不能,问题又出在那呢?表面上看,问题似乎出在电势零点的选取上,其实电势零点选取的任意性没有任何问题的。

问题在于电势零点选取与点电荷、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两个理想模型成立的条件发生了冲突。

点电荷是一个物理理想模型。

它把有限的电量集中在无限小的空间范围(一点)之内。

实际上,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

这个模型成立的条件是:带电体的线度远小于带电体与考察点的距离。

如果考察点距带电体较近时,带电体也就不能视为点电荷。

如果此时仍将带电体视为点电荷,必然导致点电荷所在之处的电荷密度为无穷大、场强为无穷大、电势无限增长,使与点电荷相距很远的任意两点的电势均为无限大,其间本来存在的有限差别被“淹没”了,无从比较和区别空间各点的电势。

同点电荷一样,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也是一个物理理想模型。

实际上不可能存在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