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实施与探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实施与探索

《多元对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黄埠中心小学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人类正步入对话时代,对话正逐步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元对话的过程。

”把“阅读教学”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光。

纵观我国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形式——传授式:表现为传递式的说听关系,能快捷有效地将前人千百年来实践的知识成果系统有序地传承下来,也就是一下子把学生扶到巨人的肩上,这正是传统教学的魅力所在,它仍旧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石与根底。

但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权威,是知识的占有者,课程的主宰者。

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给,你收,教学的“双边活动”蜕变为“单边活动”,学习成了机械接收。

这使得学生常处在单调、封闭的循环系统中被动地学习,语文学习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相隔离,学生兴趣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而对话式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改变了原有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探究者、合作者,师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

对话教学从人性出发,沿着人性的道路,走向人性,从根本上解构了传统的教学。

体现对话时代精神的对话教学,要求把学生从被动世界解放出来,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

知识变成了“话题”,变成了手段,而课堂和学校则真正成为了育人、成人的乐园。

从目前我国的研究情况看,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研究较多,成果也较丰富,而偏僻农村小学对于对话教学的研究却很少。

针对这一事实,我校从所处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校文化、研究特色、教师兴趣等,我们成立课题组,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将多元对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作为课题,进行实践与探索。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多元对话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对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是美国及西方一些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在重新审视教育中的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的对话教学的原理主张。

早在20 世纪60 年代末,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在拉美和非洲开展的长期教育实践研究,就提倡“对话式教学”。

巴西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

”在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形态早已演化为对话教育方式。

在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对课堂对话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在中国,学者们在国外教育思潮的启示下,从对现实教育的批判中,也在呼唤着教育教学的对话精神,有的立足于教学规范,有的立足于师生关系,一种新的追求开始逐渐公开,“对话教学”已经浮出水面。

华东师大的袁振国先生站在国际国内教育的前沿,发表了《教育新理念》一书呼唤对话式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已经悄然展开,上海、广东东莞等地的小学课堂上已经展开了对话式课堂教学。

从地区讲,教育发达地区早已触及对话式课堂教学,目前,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教育形态已显现对话教育的势头,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态正在逐渐普及。

我们课题组将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活动,如开设“倾听诉说课堂”、开展“多元对话式教学优质课评比”等,尽可能多地组织教师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研究的意义1.实际意义(1)目前,“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人们生活在对话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也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

对话,让语文教学充满了人性;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对话,给予了语文教学一片灵性的天空。

对话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更使教学伦理和教学思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它所倡导的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交往,创造、生成,以人为目的,无疑是对传统教学全方位的改造,具有重大的意义。

多元对话教学的强大生命力,必特使其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2)本课题立足于现实,主要综合采用实验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边行动边研究,积累有形的教育经验,如教学设计、经验总结、调查分析、论文等,形成有于课堂教学的对话教学体系,探索提高阅读教学中的多元对话教学的策略和体系。

(3)作为建宁县黄埠中心小学,我校有责任和义务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对研究中的有形成果,有着广泛推广、验证的条件和机会。

2.理论意义(1)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

这种主张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是相同的,因此,我们有很必要利用这一理论,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对话质量,优化教学过程。

(3)存在论。

在西方哲学家那里,“对话”被赋予了“存在论”的意义,认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对话关系”。

从存在论的角度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我——你”的对话关系构成了人的本质,即“我——你”的主体间共同参与并相互影响以至相互造就,使对方的存在成为自我存在的前提。

存在论认为,对话人生是超越世界与世界建立起精神相遇、相融、相成关系的人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课题的界定1.课题的内涵:所谓“多元对话教学”,是指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进行教学的活动过程。

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

其内涵有五:(1)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

(2)对话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

(3)对话教学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

(4)对话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

(5)对话教学是以人为目的教学。

2.课题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就是对话是带有探究目的的,不是无边际的漫谈、海侃。

(2)引导性原则:即是实现对话目的,同时实现老师的主导作用,把多元对话引向深刻、本质,提升学生认识。

(3)互动性原则:是指对话双方或多方在倾听,思考的基础上的互动;(4)快乐性原则:是指整个对话过程应是轻松、快乐的,充满人性关怀和自由氛围,有利于个性思维,创新思维的产生。

3.评价方式:以愉快有益为评价宗旨,拟定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模式和评估量表(评价教师和评价学生的指标)(二)支撑性理论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袁振国《教育教学理念》华卜泉《对话教学:概念.基础.要素》徐红梅《人格对话:语文教学新思维》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林佩燕《对话教学:21世纪学校教育的新理念》胡东方《走进对话: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与使命》(二)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1. 研究总目标: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以服务于学生主体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阵地,运用“对话理论”,开展“多元对话教学”,构建小学语文“多元对话教学”体系,力争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发展自主和谐,具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增强研究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2.研究子目标:(1)通过对对话教学理论的实践与研究,在课堂上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2)通过对对话教学的研究活动,把学生培植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让学生通过对话生成个性。

并能在启发式、探究式、互动生成式的对话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通过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研究,改革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究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体系(目标、方法和基本模式)。

(4)通过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四)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课题共分解为三个子课题:之一:《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负责人:)之二:《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负责人:)之三:《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负责人:)三、课题研究方法设计(对应于研究目标、内容、过程的具体方法的设计)1、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伽达默尔的的现代哲学解释学、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等理论的研究,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小学语文对话课堂教学的最新情况,给课题的实践研究以有力的指导。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的老师参与研究,选择行动措施。

重在实践,贵在探索。

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

(3)案例研究法:深入课堂实际,记录小学语文多元对话教学案例,分析案例的成败得失,并从中提炼教学思路。

(4)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方法。

它是对已经实行的工作实践,回过头来进行概括研究。

2、课题研究的内容:(1)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教师与学生)对话的策略。

(2)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生生”(学生与学生)对话的策略。

(3)、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本”(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一)研究组织组长:成员:(二)研究能力:我校教师对阅读对话教学方面的探索有很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题组成员全部是大专学历,人中有高级教师人,一级教师人。

平均年龄岁,具有研究所需要的旺盛精力。

由校长带头参加课题研究,并形成和落实层层管理、逐级负责、相互交流、定期汇报的科研制度。

该课题主持人系统地学习了小教专业理论,专业素质较强,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曾参加建宁县中小学教师技能竞赛,2013学年被评为三明市优秀教师。

撰写的论文在福建教育杂志社和县教师论文中汇编。

根据该主持人以往的工作表现和突出成绩,其有条件,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关于我校多元对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虽然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是它十分具有研究的基础。

有关对话教学的理论都为之提供了理论依据,我校自2010年起,逐渐开展有关对话教学的课题研究,如《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问》、《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等等,经过多年的时间探索,我校在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理性和实践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