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路上的领航员
职业路上的领航员
有一位智者,她一直默默地注视着我,在平静之中悄悄地等待着、守望着我,为我指引方向。
她就是我职业路上的领航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学,勤于采撷
初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在1982年。
那时,刚刚师范毕业的我被分配到一个小镇任教。
开始做教师,十分懵懂,只有教好学生的热情与干劲,至于怎样才能教好,应该具有怎样的教育理念,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才是正确的,蒙蒙眬眬,稀里糊涂。
正当我担心稚肩难挑重担,茫然不知所措之际,老校长把《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推荐给了我,说那是一本活的教育学,对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很有帮助。
“活的教育学”,我一下子就听了进去。
第二天,我专门赶到县城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小镇那个寂静的秋夜,孤灯影只,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教育名著,顿觉一股清风吹进了我的胸膛,使我有一种廓清迷雾、心灵澄明的兴奋和喜悦。
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班主任工作案例,令我感动,叫我叹服;那一则则深刻的教育反思,给我启迪,给我智慧。
作者或言教书,或言育人,或言课堂,或言课后,或言作业,或言考试,或言教师,或言学生,或言家长,或言学校,
或言社区……每一篇都让我深深回味,就像饮一杯酽酽的铁观音,给予我的是微涩之后的回甘,令人齿颊留香。
我就像蜜蜂一样,勤于采撷,一边在书上圈点勾画,一边做读书笔记。
这次意外的收获,令我兴奋不已,因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使我摆脱了教育中的迷惘和困惑,多了份定力;少了些浮躁和肤浅,多了层深思。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世界上竟有这样的教育、这样的教师,第一次发现教育是如何作为一种信仰融入一个人的生命,第一次意识到做教师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就这样,我迷上了苏霍姆林斯基,迷上了他著作中所呈现出的童话般的教育图景。
思,敏于发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的时候不动脑筋思考,如行云流水,不留痕迹,等于白学。
像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样的理论书籍,一定要善于动脑筋琢磨。
做过多年教育工作之后,曾有过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从容,走过从容却又常常感到黔驴技穷,安慰自己说这预示着又要进步了,但要走过专业成长中的“高原区”就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充“营养”。
这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又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给养和解决问题的钥匙。
每当我在教学中遇到难题的时候,总爱向她请教;每当我因形势的变化把握不准教育的方向时,总是从她那里寻找答案。
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仔细研读作者的每一个鲜活的案例、每一条中肯的建议,忽然觉
得这部教育经典好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有的文章写的正是我想要了解的,有的案例仿佛在告诉我发生在身边的事,有的建议让我感觉像坐在睿智的作者面前聆听教诲,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我对书中作者的建议和介绍的先进经验反复思考,在脑子里来来回回走几遍,留下痕迹,择其要,敏于发现,择其优储存,就成了自己的教育积淀,使我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使我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分析、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准确、科学和独到。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重要的收获首先在于它对我教育教学观的形成所构成的重要影响。
在此书中,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悲悯情怀、心灵关切、人性的尊重,以及永不言弃的理想与信念。
我开始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感到自豪。
因此,做一个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教师成为我不变的理想和永远的信念。
行,勇于探索
不止是信念,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还帮助我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良好的教育研究方式。
根植于实践的研究思路启发了我,我也开始写一些教育案例和教育随笔。
在一线做教师的经历给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和研究素材,我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观察和思考一一记录下来,并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反思自己的实践,这使我最初的教育研究具备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
这种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构成了我专业发展的良性链条。
事情是干出来的,我迈开了教学改革的步伐。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每个人都有一种显示个人存在价值的基本需要,这种较高级的需要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强烈,在教学中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一定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使教师可以少教,而学生可以多学”的境界。
鉴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作文评价改革的探索。
我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不仅学会写,也学会批改。
我的做法是:根据座次,将全班划分成若干作文评改小作,小组按“读、评、赏、改”四步互评学生作文。
第一步“读”,完成常规评改内容,边读边用红笔圈改文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病句;第二步“评”,完成重点评改内容,从“挑刺”和“寻宝”两个角度去找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亮点;第三步“赏”,学生朗读佳作,全班赏析,教师结合训练重点和要求给予激励性的评价;第四步“改”,学生依据小组成员的建议,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我班先后有一百多篇学生作文在各级报刊发表和获奖,同时我主持的课题《中学生作文评价改革研究》被评为海南省教育规划课题一等奖。
岁月悠悠,白驹过隙,如今年过半百的我,立于三尺讲台已
三十余载,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的打磨,使我蜕去了当初的青涩、毛躁,日益成熟、稳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被中华语文网和语文报社评为“语文名师”,并为我开办了个人博客,迄今为止已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论文等400余篇,被《教育艺术》《语文教学通讯》等多家业务杂志选为封面人物,先后获省、市、县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每当我从领导手里接过奖状证书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她是我职业路上的领航员,引导着我的为学、为师、为人,使我更专业、敬业、精也、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