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入学测试上海电视大学文科类大学语文入学测试模拟试卷 A 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有误的是(c )。
A .麾.下(hu ī)B .白头偕.老(xi é)C .圈.养(qu ān )D .干涸.(h é)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a )。
A .堪察 B .湍急 C .提防 D .粗犷 3. 《阿Q 正传》的作者是(b )。
A .茅盾B .鲁迅C .老舍D .周作人4. 曾组织“创造社”,出版有诗集《女神》、《星空》的现代作家是(d )。
A .沈从文 B .穆旦 C .朱自清 D .郭沫若5.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千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一“护官符”的口诀出自( a )。
A .《红楼梦》B .《三国演义》C .《儒林外史》D .《聊斋志异》 6.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的作者是(b )。
A .白居易B .杜甫C .苏轼D .王维7.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写的是( b )。
A.元宵节B.七夕节C.重阳节D.除夕8.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本届车展组委会竭尽全力协调安排,科学合理设置展位,努力提供更多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观众了解不同车型的多样化要求。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去三亚过春节,那儿有灿烂的阳光、温暖的海水、洁净的沙滩,再加上椰林、蓝天,一幅幅在北方冬天难以置信的美丽景色,令人留连忘返。
D.从1999年起,我国平均每年发射一艘飞船,既紧锣密鼓,又稳扎稳打,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攀登,没有出现重大挫折,没有走过弯路。
9.下列句子使用比喻不当的一项是(c )。
A.白杨树就像笔挺站着坚守岗位的哨兵。
B.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11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C.天空里横七竖八架着的电线,就像盛开的朵朵莲花。
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10.一位著名的歌唱演员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走上舞台,一不留神摔倒在舞台上,场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如果你是那位演员,想要缓和气氛、调动观众的情绪,站起来后最不会说的一句话是(c )。
A.“刚才我为观众的热情而倾倒,下面我一定要努力演唱!”B.“观众们不必为我担心,我只是不小心滑倒了,没关系的”。
C.“真见鬼,我今天竟然莫名其妙地摔了一跤!”D.“真对不起,我刚才实在太激动了!”试卷第 2 页(共19页)二、阅读理解题(30分)老年是,请你相信我,一件好而愉快的事情。
这是真的,你被轻轻地挤下了戏台,但那时你却可以在前排得到一个很好的坐位去做看客,而且假如你已经好好地演过了你的戏,那么你也就很愿意坐下来看看了。
一切生活都变成没有以前那么紧张,却更柔软更温暖了。
你可以得到种种舒服,身体上的小小自由,你可以打着瞌睡听干燥的讲演,倦了可以早点去睡觉。
少年人对你都表示一种尊敬,这你知道实在是不敢当的。
各人都愿意来帮助你,似乎全世界都伸出一只好意的保护的手来。
你老了的时候生活并没有停住,他只发生一种很妙的变化罢了。
你仍旧爱着,不过你的爱不是那烧得鲜红的火炉似的,却是一个秋天太阳的柔美的光辉。
(《老年》英·哈理孙著周作人译)1、“你已经好好演过了你的戏”,“戏”指的是什么?(8分)“戏”指的是青年和中年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4分),所担当的生活的责任(4分)。
(意思对即可)2、作者对老年的态度是怎样的?(8分)作者对老年充满了一种柔和的喜悦感(4分),认为可以用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来领略生活舞台的多姿多彩,享受柔美舒缓的生活(4分)。
(意思对即可)3、试就这段文字谈谈你对老年的看法。
(14分)(本题14分,无标准答案,学生如能就文章的观点展开并谈出自己的看法或是另有别解,视其道理圆融程度给分。
)三、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
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
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4行×16列试卷第 4 页(共19页)20行×16列20行×16列大学语文入学测试模拟试题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CABDA BBCCC试卷第 6 页(共19页)二、阅读理解题(30分)1、“戏”指的是青年和中年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4分),所担当的生活的责任(4分)。
(意思对即可)2、作者对老年充满了一种柔和的喜悦感(4分),认为可以用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来领略生活舞台的多姿多彩,享受柔美舒缓的生活(4分)。
(意思对即可)3、(本题14分,无标准答案,学生如能就文章的观点展开并谈出自己的看法或是另有别解,视其道理圆融程度给分。
)三、作文(40分)作文要求:能结合材料选择合适的角度,表述自己的感受、观点,内容具体、翔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评分标准:A类(36——40分)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中心明确,选材恰当、结构巧妙、语言流畅。
B类(30——35)主题较为鲜明、内容较充实、中心明确、选材恰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C类(24——29)有主题、内容一般,中心一般、选材一般,结构合理、语言通顺。
D类(18——23)有主题、内容空洞、选材不当、结构一般、语句较为通顺。
E类(18分以下)无主题、内容空洞、选材不当、结构不合理、语句不通。
(错别字、字数不满酌情扣分)试卷代号:入学测试上海电视大学文科类大学语文入学测试模拟试卷B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读音有误的是(c)。
A.一语中的.(d ì)B.阿.谀(ē)C.躯壳.(qiào)D.配给.制(j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a )。
A.粗制烂造B.疾风劲草C.震耳欲聋D.目不暇接3、《子夜》的作者是(b )。
A.巴金B.茅盾C.曹禺D.鲁迅4、主编《新青年》杂志,同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的是(d )。
A.钱锺书B.冰心C.赵树理D.陈独秀5、“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出自(b )。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儒林外史》D.《西游记》6、“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两句诗的作者是(c )。
A.王维B.李白C.白居易D.李商隐7、“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诗写的是(a )。
A.元宵节B.七夕节C.重阳节D.除夕8、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试卷第8 页(共19页)B.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9、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句子是(b)。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在熊熊篝火旁歌舞狂欢的景象。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工作与兴趣爱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个人身上的创造力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D.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10、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事做错了某件事,你想建议他去道歉,最合适的说法是(d)A.这事你错了!该找人赔礼道歉去!B.这事你是确确实实做错了!还不去认错?C.这事你难道没做错吗?赶快去认错吧!D.这事我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家说清楚。
二、阅读理解题(30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节选自《匆匆》朱自清著)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6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3分),强化了所要表达的意思(3分)。
2、作者对时间的感受是怎样的?(10分)作者感叹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感叹日子从自己手中“没有声音”、“没有影子”的悄悄溜走(5分),因为自己在日子匆匆过去中没有做太多有意义的事情而感到惭愧和悲哀(5分)。
(意思对即可)3、试就这段文字谈谈你对时间的看法。
(14分)(本题14分,无标准答案,学生如能就文章的观点展开并谈出自己的看法或是另有别解,视其道理圆融程度给分。
)三、作文(40分)试卷第10 页(共19页)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
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4行×16列20行×16列试卷第12 页(共19页)大学语文入学测试模拟试题答案(B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CABDB CACBD二、阅读理解题(30分)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3分),强化了所要表达的意思(3分)。
2、作者感叹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感叹日子从自己手中“没有声音”、“没有影子”的悄悄溜走(5分),因为自己在日子匆匆过去中没有做太多有意义的事情而感到惭愧和悲哀(5分)。
(意思对即可)3、(本题14分,无标准答案,学生如能就文章的观点展开并谈出自己的看法或是另有别解,视其道理圆融程度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