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4章颜料与漆膜的表观性能(2)
第4章颜料与漆膜的表观性能(2)
通常市场出售的乳胶涂料多以白色 和浅色为主,深色涂料用量相对较 少,并且大都用在特殊的部位或外 墙。建筑涂料生产厂多生产白涂料 和用色浆调色的各色涂料。通常白 色涂料备好后,所需颜色的涂料可 自行调配,可外购细度低于成品涂 料细度的色浆,自己配制。
调色步骤如下: (1)、分析并找出所配制的有色涂 料所需色浆类别。 (2)、在搅拌情况下缓慢加入所需 颜色色浆,加完一种色浆后要充分搅匀, 再加入第二种,要随时取样与样板比较。 需要提醒的是乳胶涂料的干、湿膜色差 较大,干膜比湿膜颜色深,因此要注意 同等条件对比,以以保证涂料的色调一 致。 (3)、调色时应本着先反深浅,再 找色调的原则,对深色色浆要免加入量 误差太大。
孟塞尔表色体系HV/C
颜色:红 黄红 黄 绿黄 绿 蓝绿 蓝 蓝紫 紫 红紫 无彩色
符号 R
YR
Y GY G
BG B PB P RP N
明度(V):白色=10,黑色=0, 中间色=5。 彩度(饱和度C):中心轴位置 彩度为0,离中心越远,离环越近, 彩度越高,彩度在0—12间划为6 个级别。 色相(H):圆环圆周表示。
彩度代表颜色的纯度,一种色不加其它色 彩成为纯色,加入其它光称为复色,因此, 彩度表示饱和和纯洁的一种特性,当物体反 射的光线单色性越强,则物体的饱和度越高。 彩度分为0~20档,高档彩色最浓,低档彩色 最少。低于0.5就认为无彩色。 注:非彩色(白、黑、灰)则只有明度的差别, 而没有色调和饱和度这两个属性。
涂料的配色原理
(a)加色法:多种光源叠加的结果。 (b)减色法:多种颜料对光源吸收的结果
涂料配色属于减色法,自身的三原色(黄、红、蓝)和 三辅色(绿、橙、紫)混合涂料,添加一种颜色,可以 减弱其互补色。
附:配色基本关系式
紫色=白色-绿色 青色=白色-红色 黄色+紫色=白色-蓝色-绿色=红色 黄色+青色=白色-蓝色-红色=绿色 紫色+青色=白色-绿色-红色=蓝色 黄色+紫色+青色=白色-蓝色-绿色-红色=黑色
表示方式
单位面积的最小用漆量 最小漆膜厚度
颜料粒子越小,分散度越大,反射 光的面积越大,成膜物质的吸光率越 大,遮盖力越大。对大多数颜料而言, 最有效的粒子尺寸为可见光波长的一 半,此时发生折射、散射的效果最好。
3. 颜色的属性及表征
自然界中物体的颜色千变万化,人之所以能看见物 体的颜色,是由于发光体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经吸收、 反射后作用于眼睛的结果,所以颜色产生的三要素为光 源、物体、人。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绚丽多彩,但各 种颜色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要确切地说清楚某一 种颜色,必须考虑到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每一种颜色 都可用3个参数来确定,即色调(色相)、明度(亮度) 和饱和度(彩度)。
(2)光的折射:折射率:n=sini/sinr (3)光的吸收:吸收率A=lg(I0/I)=εc l
ε-消光系数;c-摩尔浓度; l-光程长度
(4)光的散射:粒径不同散射率不同,两相折光指
数差越大散射率越大。(见132页图)
散射率=I/I0=e-Scl S-散射系数;c-浓度;l-厚度。
Kabelka-Munk公式
(4) 颜色的孟塞尔系统
1905年,美国画家A.H.孟塞尔发明了一种 类似球体的模型,把表征颜色的三个参数全 部表现出来,在立体模型中的每一部位各代 表一个特定的颜色,目前国际上已广泛采用 孟塞尔颜色系统,作为分类和标定表面色彩 的方法,其表示方法为HV/C 。
目前,涂料工业中对漆膜颜色的 规定还是以孟塞尔坐标系统为准, GB/T 3181-1995颜色标准包括了目 前经常生产和使用的主要色漆产品 的颜色,由83个颜色组成。
(1)色相或色调(H:hue) 色调是颜色的光谱特性,相应于一定的波长。色 调是指在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种波长占优势来决定 的,不同的波长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色调是决定颜 色本质的基本特征。 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称为有彩色。 白、黑、灰称为无彩色,无选择吸收。 5个主色调:红(R)、黄(Y)、绿(G)、蓝 (B)、紫(P)
(2)明度或亮度(V:vividness) 明度是人眼对物体的明亮感觉,能够表征出颜 色的明、暗深浅的差别,如黑色的明度为0,白色 为10,中间色为5,0~10之间明度的差别用等度进 行分割。一般反射率越高明度越强。光强度的表现。 自然界中:紫色明度最低;黄色明度最高;红绿中 等
(3)彩度或饱和度(C:color saturation)
无真实光区域
紫色线
真实光区域
轨迹图用途
计算机配色 调整色差:上图样品1和样品2对人的肉眼观察 很难看出色差,但是在轨迹图上的位置是不一 样的。用色差仪可以得到矫正。
第三节 漆膜的装饰性
装饰性的内容 遮盖率 颜色 光泽度
1.涂料调色原理-互补色原理
三原色:红、黄、蓝 间色:橙、绿、紫 对应的互补色:红-绿;黄-紫;蓝-橙
第二节 颜色的基本知识
涂料涂覆在被涂物的表面,除了具有保 护防腐和某些(如防霉、导电、降噪等) 特殊功能外,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装 饰作用。涂料的装饰作用主要体现在表 观与颜色上。
1. 光的基本知识
(1)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i=Φ),反射率Rபைடு நூலகம்
=I/I0
漫反射(乱反射)和镜面反射,回归反射和 全反射。 反射率反映光的亮度,75%以上称为白色, 10%~75%为灰色,10%以下称为黑色; 颜色反应是物体对光选择性的反射和吸收的 结果。
K/S=(1-R)2/2R K-吸收系数;S-散射系数;R-反射系数。 对于多种颜色的混合颜料(以白色为分散底漆): (K/S)混合=C1(K/S)1+C2(K/S)2+….+(K/S)w 此公式是多种颜色配色的基础,计算机配色的理论 来源。
2. 漆膜的遮盖力与光的关系
遮盖力:颜料遮盖住被涂物的表面,使它不能透过漆 膜而显露的能力。 产生的原因:1、漆膜的吸收(炭黑) 2、光在颜料与成膜物内的散射
如:G5/6:表示绿色,明度5,彩度6
(5) 颜色的CIE系统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颜色体系 任何一种颜色表示为: C=r[R]+g[G]+b[B] 分别用三个坐标x、y、z表示三个假想原色值。 x+y+z=1 平面坐标x、y表示色源(与明度无关的色信息, 称为色品度),z坐标为亮度垂直于纸面坐标。 用三个标准光源对某一颜色连线,交于光谱轨迹即 为其光色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