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平衡溶胀法测定交联聚合物的溶度参数与交联度溶度参数是与物质的内聚能密度有关的热力学参数,实际上也是表征分子间作用力的物理量。
在高分子溶液性质的研究中以及生产实际中,常常凭借溶度参数来判断非极性体系的互溶性。
例如,溶度参数对聚合物的溶解、油漆和涂料的稀释、胶黏剂的配制、塑料的增塑、聚合物的相容性、纤维的溶液纺丝等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于交联聚合物,与交联度直接相关的有效链平均分子量 C M 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参数,C M 的大小对交联聚合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测定和研究聚合物的溶度参数与交联度十分重要,平衡溶胀法是间接测定交联聚合物的溶度参数与有效链平均分子量 C M 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另外还可间接测得高分子-溶剂的相互作用参数1x 。
一、实验目的:(1)了解溶胀法测聚合物溶度参数及 C M 的基本原理。
(2)掌握重量法测交联聚合物溶胀度的实验技术。
(3)粗略地测出交联聚合物的溶度参数、C M 及1x 。
二、实验原理:聚合物的溶度参数不像低分子化合物可直接从汽化热测出,因为聚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很大,欲使其汽化,势必裂解为小分子,所以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测定,平衡溶胀法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交联结构的聚合物不能为溶剂所溶解,但能吸收大量的溶剂而溶胀。
溶胀过程中,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使体积膨胀,以致引起三维分子网的伸展,而分子网受到应力产生了弹性收缩力,阻止溶剂进入网状链。
当这两种相反的倾向相互抵消时,即溶剂分子进入交联网的速度与被排出的速度相等,就达到了溶胀平衡态。
溶胀的凝胶实际上是聚合物的溶解液,能溶胀的条件与线性聚合物形成溶液相同。
根据热力学原理,聚合物能够在液体中溶胀的必要调节是混合自由能m F <0 ,而m m m S T H F ∆-∆=∆ (1)式中m H ∆和 m S ∆分别为混合过程中焓和熵的变化,T 为体系的温度。
因混合过程的m S ∆为正值,故T m S ∆必为正值。
显然,要满足m F ∆,必须使m S T H ∆<∆ 。
对于非极性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的混合,若不存在氢键,则m H ∆ 总是正值。
假定在混合过程中没有体积变化,m H ∆ 服从以下关系()V H m 22121δδφφ-=∆ (2)式中1φ 和 2φ 分别为溶胀体中溶剂和聚合物的体积分数;1δ 和2δ 分别为溶剂和聚合物的溶胀参数;V 是溶胀体积的总体积。
由式(2)可见,1δ 与 2δ 愈接近,m H ∆ 值愈小,愈能满足m F ∆<0 。
当 1δ和 2δ相等时,0=∆H ,此时交联网的溶胀度可达到极大值。
平衡溶胀法就是根据上述原理,把称量后的交联聚合物放到一系列溶度参数不同的溶剂中去,让它在恒定温度下充分溶胀。
当达到溶胀平衡态时,对溶胀体称重,求出聚合物交联网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胀度Q ,222211ρρρW W W Q ⎪⎪⎭⎫⎝⎛+= (3)式中 1W 和 2W 分别为溶胀体内溶剂和聚合物的重量;1ρ 和 2ρ 分别为溶剂和聚合物溶胀前的密度。
显然,能够使聚合物溶胀度达到最大值的那种溶剂,其溶度参数必定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最接近。
若将聚合物在一系列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胀度Q 对相应溶剂的溶度参数 δ 作图,Q 必出现极大值,用 m ax Q 表示,那么m ax Q 所对应的δ 值即可视为聚合物的溶度参数,用 2δ表示。
图 2-1 交联聚合物Q 与溶剂δ 关系在交联聚合物的溶胀过程中,自有能的变化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聚合物与溶剂的混合自由能m F ∆,另一部分是分子网的弹性自由能 el F ∆el m F F F ∆+∆=∆ (4) 溶胀平衡时,0=∆+∆=∆el m F F F (5) 根据液体的晶格模型理论和橡胶交联网的高弹性统计理论,可导出溶胀度Q 与有效链平均分子量C M 之间的关系()[]22122312121ln /φφφφρx V M C ++--= (6)式中 2φ 是聚合物在溶胀体中所占得的体积分数,即溶胀度的导数(Q12=φ);2φ 是聚合物溶胀前的密度;1V 是溶剂的摩尔体积;1x 是表征高分子-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参数。
如果1x 、2ρ 和 3V (或1ρ )是已知的,从测得的Q ,由式(6)计算出c M 。
有了c M 值后,又可以由式(6)求出交联高分子与其他溶剂的相互作用参数 1x 。
1ρ和2ρ可以从有关手册中查出,也可用比重瓶法测定。
三、仪器与试剂分析天平 称重瓶 镊子 溶胀管 恒温槽交联天然橡胶 正庚烷 环己烷 四氯化碳 苯 正丁醇四、实验步骤(1)先在分析天平上将洁净的五只空称量瓶称重,然后分别放入一颗交联天然橡胶式样,再称重一次,求得各试样的重量。
(2)将称重后的试样分别置于五支溶胀管内,每管加入一种溶剂15~30毫升,盖紧管塞后,放入25±0.1 恒温槽内让其恒温溶胀。
(3)七至十天后,溶胀基本上接近平衡,取出溶胀体,迅速用滤纸吸干表面吸附的多余溶剂,立即放入称量瓶内使之继续溶胀。
(4)每隔3小时,用同样方法再称一次溶胀体的重量,直至溶胀体两次称重结果之差不超过0.01克时为止,此时可以认为已达溶胀平衡。
五、数据处理: (1) 称重记录(2) 从有关手册上查出天然橡胶的密度2ρ和各种溶剂的密度1ρ及溶度参数1δ,由式(3)计算交联天然橡胶在各溶剂中的溶胀度Q 。
(3) 作Q -δ图,粗略求出交联天然橡胶max Q 所对应的溶度参数 。
(4) 已知天然橡胶—苯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44.01=x ,根据式(6 )计算交联天然橡胶的c M 值。
(5) 假设所用的天然橡胶试样的c M 都相同,由式(6)计算出天然橡胶与另外几种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
六、问题与讨论(1)溶度参数的意义?(2)如何控制交联度?交联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附] 比重法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比重瓶是一种平底球形玻璃瓶,磨口瓶塞中有一毛细管。
先在分析天平上称的空瓶的重量0W ,然后取下瓶塞,灌满被测液体,放入恒温槽内,当温度达到平衡后盖上瓶塞,多余液体从毛细管溢出,用滤纸擦去毛细管外的液滴,从恒温槽中取出并拭净瓶外的液体,秤得加液体后的重量1W 。
倒出瓶中的液体,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后再予装满,同样方法秤得加水后的重量水W ,则液体的密度1ρ即可求得水水ρρ011W W W W --=(7) 利用比重瓶侧固体密度,一般用水作为参比,但固体必须与水不发生化学作用,不溶解也不溶胀。
也可采用其他化学性质稳定、易于纯化、挥发度较小、密度已知的液体作为参比。
同上方法,秤得空瓶的重量0W 、瓶内填装固体(约占瓶体积得1/5至1/3左右)后的重量2W ,再在填装固体瓶内加满水后称重/2W ,最后称得满瓶水的水W 重量 ,则被测固体的密度2ρ为 水’水水’水()ρρρ20202220022/)][(W W W W W W W W W W W W --+-=----= (8)测定时应注意:(1)毛细管口的液滴必须在比重瓶离开恒温槽之前擦去。
这样,当比重瓶从恒温槽取出后,由于室温较低使毛细管液面下降,就不影响测定结果。
(2)恒温前,必须用真空泵抽去瓶中的液体和固体所溶解的、吸附的气体及气泡,否则使测定结果偏低。
(3)为了消除偶然误差,对装液和称重操作必须重复进行三次以上,取其平均值作为正式数据。
实验2 膨胀计法测定玻璃化温度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是玻璃态和高弹态之间的转变。
在发生转变的时候,聚合物的许多物理性质发生急剧的变化。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膨胀计法测定聚合物玻璃化温度的方法;(2)了解升温速度对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聚合物的比容是一个和高分子链段运动有关的物理量,它在玻璃化温度(T g)范围内有不连续的变化,即利用膨胀计测定聚合物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时,在T g处有一个转折。
图 3-1聚苯乙烯的比容-温度曲线图 3-2降温速度对T g影响众所周知,玻璃化转变不是热力学平衡过程,而是一个松弛过程,因此T g 值的大小和测试条件有关:在降温测量中,降温速度加快,T g向高温方向移动。
根据自由体积理论,在降温过程中,分子通过链段运动进行位置调整,多余的自由体积腾出并逐渐扩散出去,因此在聚合物冷却、体积收缩是,自由体积也在减少。
但是由于粘度因降温而增大,这种位置调整不能及时进行,所以聚合物的实际体积总比该温度下的平衡体积大,表现为比容-温度曲线上在T g处发生转折。
降温速度越快,转折得越早,T g就偏高。
反之,降温速度太慢,则所得偏低以至测不到T g。
一般控制在每分钟1—2℃为宜。
升温速度对T g的影响,也是如此。
的大小还和外力有关:单向的外力能促使链段运动,外力越大,T g降低越多;外力的频率变化引起玻璃化转变点的移动,频率增加则T g升高,所以膨胀计法比动态法所得的T g要低一些。
除了外界条件以外,显然T g值还受到聚合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它结构因素的影响,例如共聚、交联、增塑以及分子量等。
三、仪器和试剂膨胀计水浴及加热器温度计(0—250℃)颗粒状聚苯乙烯乙二醇尼龙6颗粒四、实验步骤(1)洗净膨胀计,烘干。
装入聚苯乙烯(尼龙6)颗粒至膨胀管的4/5体积。
(2)在膨胀管内加入乙二醇作为介质,用玻璃棒搅动(或抽气)使膨胀管内没有气泡。
(3)再加入乙二醇至膨胀管口,插入毛细管,使乙二醇的液面在毛细管下部,磨口接头用弹簧固定,如果发现管内留有气泡必须重装。
(为什么?)(4)将装好的膨胀计浸入水浴中,控制水浴升温速度为1℃/分。
(5)读取水浴温度和毛细管内乙二醇液面的高度(每升高5℃读一次,在55—80℃之间每升高2℃或1℃读一次),直到90℃为止。
(6)将已装好样品的膨胀计经充分冷却后,再在升温速度为2℃/分钟的加热水浴中读取温度和毛细管内液面高度。
(7)作毛细管内液面高度对温度的图。
从直线外延交点求得两种不同升温速度的聚苯乙烯(尼龙6)的T g值。
如图3-3所示。
图 3-3 h-T 图五、思考题(1)T g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是怎么影响的?(2)在测定T g的过程中要注意那些问题?实验3 聚合物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聚合物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意义,熟悉它们的测定方法;并通过测试应力-应变曲线来判断不同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 实验原理拉伸试验是在规定的试验温度、试验速度和湿度条件下,对标准试样沿其纵轴方向施加拉伸载荷,直到试样被拉断为止。
基本公式:L L L -=ε (4-1) 0A F=σ (4-2) )(000L L A FL E -==εσ (4-3) 式中,ε伸长率即应变;σ为应力;L 为样品某时刻的伸长;0L 为初始长度;0A 为初始横截面积;F 为拉伸力;E 为拉伸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