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竹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帷幕灌浆施工组织设计1. 编制依据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2、《水利水电钻孔压水试验规范》(SL25-92);3、《帷幕灌浆施工技术规范》3、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的有关文件。
2.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2.1 水库概况:厦门竹坝水库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东北面,竹坝华侨农场竹坝村。
竹坝水库为中型水库,根据《防洪标准》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等相关规定,该工程防洪标准为50 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溢洪道采用30 年一遇消能防冲设计标准。
1、工程规模(1)主坝坝体、坝基防浪墙防渗:迎水面高程41.0m 以上布置厚度30cm钢筋混凝土防渗斜墙,混凝土等级为C30抗渗等级W12;迎水坡高程41.0m 以下坝体及坝基采用D600min 单管高压旋喷连续墙防渗,桩间距450mm,防渗穿透坝基全风化层,高压旋喷桩以下采用帷幕灌浆,孔距1.5m,深入至相对隔水线下2m。
高压旋喷桩各帷幕灌浆防渗墙衔接长度 2.0m。
2.2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区位于北北东南向长乐- 东山断裂带西测约15km,区内没有已知大的断裂构造通过,亦未发现活动性断层分布,区域地质基本稳定。
水库区为低丘陵宽谷盆地,基岩为花岗岩,坝址两岸属蚀丘陵地貌类型。
地势较为平缓,坡度约10° ~20° ,左右岸山顶高程约61~77m,山体多为第四系坡残积物覆盖,地表局部受人为破坏较严重;溢洪道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人为开凿,相对稳定。
本区植被较好。
河流固体迳流相对较少。
2.3工程地质特点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勘察结果,工程整个坝区分为7 层。
大坝坝体及坝基基岩土自上而下如下:压实填土(砂壤土)-压实填土(粘土)以上两层为人式分层压实堆积而成,年限约30年,均匀性总体较好。
接下: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2.4水文气象竹坝水库集雨面积9.41km2属小流域。
水库施工期设计洪水频率为5~10 年一遇,设计施工期为11-3月,根据造水水文站枯水期11-3月的设计洪水,用面积比拟移植至竹坝水库坝址。
经计算,竹坝水库坝址设计洪水频率5 年一遇施工期洪水流量为2.3m/s,10 年一遇的施工期洪水流量为4.0m3/s。
3、施工工期:3.1根据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及气候条件的影响,我部拟于3月10日开始施工,于7 月70 日结束施工。
约120天,如气候条件恶劣,我部将相应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时间安排线路图设备人员进场钻孔灌浆待凝检查提交报告10d4、劳动组织和设备配置:4.1劳动人员组织:序号工种人员备注1队长12钻机手43压力泵司机24制浆工45电工16杂工1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100型钻机台4造孔2双层立式灰浆搅拌机台4制浆3150/50灌浆泵台4灌浆4潜水泵台2供水5电焊机台2修理5 •孔位布置及试验:5.1先导试验孔的布置和试验依据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正式开工前先进行先导孔压水试验,而后兼做帷幕灌浆孔进行试验。
其目的是为了论证孔深、孔距、灌浆压力、灌浆配合比、单位孔深注入水泥量等设计技术参数的合理性。
5.1.1先导孔及帷幕孔孔位布置与示意图帷幕灌浆垂直孔,分二序布置。
I序孔4个,II序孔4个,共8个孔孔位的布置与示意图I II I II I II I II1 2 3 4 5 6 7 8(先导)5.2压水实验吕容值计算Qq =L*Pq是吕容值Q是流量值L是段长值P是压力值6•帷幕灌浆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6.1帷幕灌浆技术参数的选择:6.1.1孔深:按施工图纸执行。
6.1.2孔径:开孔孔径mm,终孔孔径mm。
6.1.3 孑L距:3.0m。
6.1.4灌浆压力6.1.5浆液配比和浆液的比级执行(DL/T 5148-2001)规范第6.5.4条,即(5:1、3:1、2:1、1:1、0.8:1、0.6:1)。
6.2帷幕灌浆的工艺流程帷幕灌浆施工的步骤,钻孔灌浆根据分序加密的原则,按三序进行,先钻灌I序孔,后钻灌U序孔,最后再钻灌川序孔,首先施工钻灌,待全部灌浆试验孔完成14天后再进行施工质量检查,以检查灌浆试验施工的效果,其试验步骤和工艺流程见下图。
步骤及工艺流程图封孔7、帷幕灌浆工艺:7.1钻孔施工:钻孔内容包括先导孔、灌浆孔、检查孔的钻孔。
钻孔钻进采用100型回转式地质钻机。
钻孔过程中采用清水冲冼。
坝体土层钻头采用© 75 mm合金钻头;基岩采用© 56 mm金钢石钻头。
根据帷幕灌浆轴线基岩钻孔:混凝土垫层下套管护壁后,改用©mm的金钢石钻头钻进,钻进采用清水钻进。
施工中严格的按照分序逐渐加密的原则进行施工,对于单排帷幕孔,先钻先导孔和I序孔,再钻U序孔,最后钻川序孔。
先导孔钻取岩芯,按取芯次序统一编号,填牌装箱,并绘制钻孔柱状图和进行岩芯描述。
钻孔结束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钻孔工作在灌浆施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灌浆施工的成败。
因此对每个孔的钻孔都要认真对待,从钻机安放、孔序、孔位、孔深、等方面严格控制,减少钻孔事故的发生,具体保证措施如下:(1)钻机安放:钻机安放必须牢固平稳,底座要用长方木铺设,水平仪找平。
(2)孔序:严格的按照分序逐渐加密的原则进行施工。
(3)孔位:灌浆孔的开孔孔位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0cm,因故变更孔位时,应征得设计同意。
实际孔位应有记录。
(4)孔深:帷幕灌浆孔的孔深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 5)孔斜:孔斜对灌浆质量至关重要,为此,钻孔前必须对钻杆进行垂直度检查,保证钻杆顺直,钻进过程中钻机操作必须轻压慢钻,确保钻孔垂直。
当钻至一定深度时,改用长钻具钻进。
如发现孔斜超过规定时,应及时纠编,或采取其它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补救措施,纠编无效时,则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报废孔后,重新钻孔。
7.2钻孔取芯和芯样试验(1)灌浆先导孔、检查孔以及监理人指示的其它钻孔,应予钻取岩芯,按取芯次序统一编号,填牌装箱,并绘制钻孔柱状图和进行岩芯描述。
( 2)芯样的最大长度应限制在3m 以内,一旦发现芯样卡钻或被磨损,应立即取出。
除监理人另有指示,对于1m或大于1m的钻进循环,若芯样获得率小于80%,则下一次应减少循环深度50%,以后依次减少50%,直至50cm为止。
如果芯样的回收率很低,应更换钻孔机具或改进钻进方法。
( 3)在钻进过程中,对钻孔冲洗水、钻孔压力、芯样长度及其它能充分反映岩石或混凝土特性的因素进行监测和记录,并提交监理人。
(4)对每箱芯样拍两张彩色照片,并作好钻孔操作的详细记录,一并提交监理人。
(5)监理工程师指示应予保存的岩芯,应按指定的地点存放,防止散失和混装。
5.2.3钻孔保护对所有钻孔妥善保护,直到验收合格为止。
7.3钻孔的冲洗与压水试验7.3.1 冲洗各灌浆孔(段)在灌浆前应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直至回水清净时止。
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1Mpa。
7.3.2 压水试验1、帷幕灌浆先导孔、检查孔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试验采用五点法压水2、各试验灌浆孔(段)在灌浆前宜进行简易压水。
简易压水可结合裂隙冲洗进行,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1Mpa,压水时间20min,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
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其成果以透水率q 表示,单位为吕荣(Lu)。
7.4灌浆施工:7.4.1 灌浆材料灌浆所用的水泥品种,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指标应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现行标准,用于灌浆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
必要时,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采用细水泥、超细水泥。
灌浆用水泥设专门水泥库,不使用受潮结块水泥和出厂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
灌浆用水取用河道中水,经检验后各项指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拌制水的温度不得高于40C。
冬季施工时用水设备还应加强保温防冻措施。
7.4.2 制浆(1)浆液搅拌1)各类浆液必须搅拌均匀,测定浆液密度,并作好记录。
2)纯水泥浆液的搅拌时间:使用普通搅拌机时,不少于3mi n;使用高速搅拌机时,不少于30s。
浆液在使用前应过筛,浆液从开始制备至用完时间小于4h。
(2)集中制浆1)集中制浆站用400L 高速搅拌机拌制浆液,用250/50 泥浆泵送拌好的水灰比为0.5:1 的纯水泥浆液至各灌浆点,各灌浆地点需测定来浆密度,并根据各灌浆点的不同需要调制使用。
2)浆液温度应保持在5〜40C,超过此标准的视为废浆。
7.4.3 灌浆方法和技术措施(1)帷幕灌浆采用孔口封闭法,自下而上分段进行,射浆管距孔底不大于50cm(2)坝体混凝土和基岩接触部位的灌浆段应先行单独灌注并待凝。
接触段在岩石中的长度不得大于2m,以下灌浆段长度为5m,特殊情况下可适当缩短或加长,但不能超过7m。
3)各灌浆段灌浆结束后一般不待凝,但在灌前涌水、灌后返浆或遇其它地质条件复杂情况,则宜待凝,待凝时间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4)灌浆过程中尽快达到设计压力,但对于注入率较大或易于抬动的部位分级升压。
(5)灌浆浆液由稀至浓逐级变换。
帷幕灌浆浆液水灰比采用5:1、3:1、2:1、1:1、0.8:1、0.6:1(或0.5:1)六个比级。
开灌水灰比可采用5:1。
(6)浆液变换原则如下:a 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保持不变而灌浆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
b当某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换浓一级水灰比。
c 当注入率大于30L/min 时,根据施工具体情况越级变浓。
(7)若改变浆液水灰比后,灌浆压力有突增或进浆量突减时,应立即返回用原浆液浓度继续灌注。
(8)对灌浆使用的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剂、掺和料等均要符合有关的材料质量标准,并附有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材料入库前均要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及时将检验成果报送监理人。
(9)帷幕灌浆各灌浆段的结束条件为:a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60min,可结束灌浆。
b 对长期达不到结束标准或单位注入率大于1t/m 的孔段,应报请监理人共同研究处理措施。
8. 特殊情况处理8.1灌浆过程中,发现冒浆、漏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等方法进行处理。
8.2 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如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可以同时进行灌浆,采取一泵灌一孔。
否则可将串浆孔用塞塞住,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串浆孔再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钻进和灌浆。
8.3灌浆工作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可按照下述原则进行处理:8.4 及早恢复灌浆。
否则立即冲洗钻孔,而后恢复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