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跨北外翻译硕士MIT笔译考研经验初试

三跨北外翻译硕士MIT笔译考研经验初试

我是三跨考上北外的MTI笔译。

前几天收拾东西的时候收拾出来一堆资料,想了想考研这段日子的经历,真的是无语凝噎啊。

一直以来都是潜水党,在考研期间在论坛上也得到了很多学长学姐的帮助,还有一起努力的小伙伴,最后能考上很开心。

心想着就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初试复试经验和资料,像当初的学姐和学长一样~顺便攒个人品~~我是非211,985的一类学校新闻专业的,六级刚过500,大概就是吃着自己高中的老本。

高中是理科的,至于为什么选了北外的MTI的笔译,这是个很纠结的过程,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原因就不啰嗦了,直接切入正题。

考试科目自然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我考的是英院的笔译,一是我自己比较喜欢自己翻东西的感觉,二是口译属于高翻学院复试占70%,自己本身就是跨专业,有点没底气。

分数的话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总分373还算是可以,政治65,日语91,翻译基础90(膝盖已碎),百科127. 北外今年的笔译线是211,我只多了六分,再按照初复试比例算,基本上擦线,而且很不占优势,虽然最后很幸运的录取了,但是大家也知道翻译基础这门课在复试是还会再考一遍,我这分数,想想都想抱着树哭。

但是也是因为这个计分方法,初试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小了,所以压线翻身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凡事都要辩证看哈。

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特别是跨考的童鞋,一定要注意各个科目复习的力度,整体来衡量一下,特别重视好专业课,专业课中翻译基础这门课更是要作为重中之重来看待。

之所以考这么差还敢舔着脸来写经验贴,就是想把自己的一些经验特别是血淋淋的教训,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毕竟每个人的情况和学习方法不同,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帮我指出来或者提一些建议,这样以后的学习也会更加的顺利一些。

一、政治和二外(日语)这两门科目只要单科过国家线,然后帮助总分过北外的总分线,其他就不太要紧。

因为自己高中时理科的,高一就分科了,政治历史全然没学啊,所以我给自己定的就是政治过线,不做过多纠缠,日语尽量考高一些,使得这两门课的总分不和别人拉太大的差距。

1、政治:这个我真的没脸说,本来觉得自己考得还挺好的,结果只有65,后面主观题答太差啦,不过对于考研时才知道马恩不是前苏联,而是德国,而且还震惊了很久。

觉得毁三观的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复习的思路大致上就是其他人一样,肖秀荣,风中劲草这些系列的,最后真的要说肖四肖八不容错过,压中好几道大题你绝对值得拥有。

庆幸的是,考研过程中把自己之前的哲学这一部分缺口给补上来了,这一块对我来说真的觉得很难,所以如果大家觉得在哲学上有问题的话,推荐张俊芳的马原,网站上的音频和讲义都有,这老太太简直把马原讲神了,条理很清楚,做题技巧也很好。

按部就班,不犯低级错误,不出重大失误,政治基本上过线没问题。

就算是这块不太熟悉,也不要心急,像我这种纯白痴,高中还是理科,天天叫着毁三观毁三观叫了几年才知道三观是哪三观的人都能考到65,大家一定都能考高分的。

2、日语:我的二外是日语,貌似现在二外还不能考西语,给看到的同学稍微提个醒。

考了91分,我挺意外的,不过也挺开心的。

这个事情再一次证明了,你努力到了,真的会有回报的。

我个人觉得,日语的难度是在N3-N2之间的,但是语法题没有能力考试那么绕。

既然是这样,我就觉得至少要学到N2才能保证日语不会拖后腿,而且学的多一些坐在考场上自己心里也有底,有备无患嘛。

而且,12年之前的题目很简单,基本语法基本词汇,翻译都是日翻中。

但13年的题目感觉难度增大了,虽然词汇上面没太大的变化,但是语法上明显感觉难度到N2了,后面的阅读还出现了主观题目,竟然竟然还有中翻日,前所未有啊。

看到13年题目的时候我的心就咯噔了一下,还好我不是13年考。

虽然翻译的是常用的N2N3语法点,但是中翻日没准备的话,有时候都很难下笔。

虽然14年没有再考中翻日,题目比13年简单,还是建议大家准备到N2难度,偶尔练一下日翻中。

虽说大家可能面对题目无措的情况都是一样,就怕一时慌乱,栽在二外上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14年的题目整体上词汇上题量没有怎么改变,但是分值都变成0.5一个了,然后语法题目多了10个还是15个,有一些是一级的语法点,阅读还是很常规的题目,没有能力考试的阅读灵活,题目设置很简单,认真一点基本上没问题,日翻中挺简单的。

多说一句,今年日语二外的考生多少有了解,那就是试卷的要求是把阅读的选择题写在答题纸上,跟通常的考试不一样,很多同学(包括我),直接就涂答题卡了,后来考完了才知道。

当时以为要完蛋了,幸好最后虚惊一场……不然绝壁要弃考了唉,想提醒大家的就是,虽然考试很紧张,但是还是要认真一些,看清楚题目的要求,省的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担心麻烦。

①词汇:标日四本书的词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这些可以分块记,也可以按照课本的顺序记。

考点就是读音,意思。

就是大家平常记单词的容易混淆的地方,读音上多注意长短音,我记单词基本上就是记每个字的假名,然后到时候自己拼,重要的就是把中间特殊的读音记下来,这里往往就是考点。

意思上的考点就是,有的相同读音,意义不同的词,比如计、谋、图、量、测,基、本、元、素都是一个音这些都是一样的写法,但是具体的用法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词。

另外,前几年的题目选择题中,也出现了副词形容词这些题目,就是每次记得能让人抓狂的那些长的很像,各种有促音变的一些词,也注意一下。

自己平时没事多积累注意总结,每天记一定的数量,隔一段时间再好好复习,中间忘了也没关系哈,多过几遍就会慢慢补上来的~没有忘却哪里来的记忆(反正我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②语法:我的方法就是四本书学完了以后自己把所有的语法条总结了一遍,把相似的,易混淆的放在一起比较,每个语法的接续问题,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都写清楚,或者有的是把一个词,一个语法条的各种用法总结在一起便于记忆。

还有一些语法的做题技巧,最好是在每个语法条旁边配上一个句子,既复习了语法,也顺带当做翻译。

语法这一块这两年的比重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希望大家重视起来,这对后面的阅读也是很有帮助的。

③阅读,翻译:这一块就是常规难度,我就是很平常练一练翻译,做一做阅读。

有一点就是一定要每天都练阅读啊!我7月份考了N2以后暑假两个月基本上都在复习专业一,每天只是记记单词,没做阅读,九月份回去做阅读完全读不下去啊,大家一定不要隔得太长时间,语感手感都很重要的。

我是零基础开始学的日语,去年上半年开始学的,认真学习的时间差不多快半年过了N2,真的是零基础啊,连五十音都认不全,入门的时候报了培训班,但是上了半个月,那个进度慢的乌龟都不忍直视,我就没上了我就自学的,平时找老师要题目做,老师帮我总结了一下考点。

二、翻译基础:这一块,我更没脸说了。

虽然练习的时间比较长,但是考的很不理想,虽然我觉得自己的水平不止90分,群里面各种大神遍地都是,我就说说自己教训吧。

前面的词语翻译是大家共同的软肋,没有哪个人能够拍胸脯说不担心这一块,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太过于纠结着一块,这个在于自己日常的积累,今年的感觉挺难得,我有把握写对的是15个,本来觉得很沮丧,但是下来问问大家说写到15个就很不错了,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安慰。

复习的话,词语点津不用多说,肯定要看的,今年四五个词语都是出自于China Daily上的,像是词语翻译英翻中里的拖延症之类的,我都是在那里看到的。

一天一看我嫌麻烦浪费时间,就一周一次,总结,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多看几遍真题就会有感觉哪些像是会考的)写下来,能够归纳在一起的总结好存档,便于自己考前复习(同时也利于复试复习),按照计划复习记下来。

同时还看了这几年其他学校的词语翻译这一块,一些国际组织的缩写……复习这个的时候有大海捞针的感觉,不过后来就释怀了,一是大家都是这样,二是自己在练翻译的过程中发现词语翻译其实也是在考察自己的源语和目的语的表达能力,而且看得很多词组是不是的会出现在段落翻译或者是补充自己的背景知识,复习都是相通的,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就因为这30分,天都要塌了,希望大家能够放宽心态,不要过于担心,但同时不能疏忽大意。

段落翻译,练习的书、平时要去的网站大家都知道。

英翻中一篇是南北差距,一篇是18大的一些政策,时政经济气息相当浓,所以呢大家在复习政治的时候就当是复习专业课呀,这样一想就觉得赚到了耶!英翻中挺简单的,中间的长难句不是太难,有些句子需要调整句子顺序符合中文习惯,基本上属于一般的难度。

不过,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练习上多注意用词,政论经济偏文学这些文章风格不同,用词如果不符合风格就会读起来很别扭,影响整体译文的质量。

中翻英,第一篇其实看上去和平常练得差不多,但是信息量很大,不认真处理看完整就下笔的话写到一半就想撕卷子,什么创新,什么孵化器……我今年就是犯了这种错误,急着下笔,没有分析好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就急着下笔,翻到第四句话就翻不下去,然后一心慌,这篇汉翻英就完蛋了,估计就得了个十几分吧。

第二篇讲的和中国文化有关的,去年的是道和刀,今年是园林。

内容记不太清楚了,大致是:中国人的宇宙观从文学上看讲究“天人合一”?其理法是“比兴”……还有什么“外塑其形内溯其源”什么的,后面还有一句讲的是?“园林的制造方法?是‘比兴’衍生出来的‘借景’明旨?定意?相地?造型?理微?余韵?……”那可真的是看的痛彻心扉,但是这一篇我翻的好一些,虽然翻不到很好,但基本上把文章的意思都表达出来了,可能如果不是这一篇翻的好一些,我就真的彻底的玩完了。

虽然文章看上去很高大上,各种文艺尽显汉语的内敛优美又对仗,中间还有少许文言文,只要把这些话的大白话翻译出来就好。

翻译最起码一定保证每天一篇英翻中,中翻英,哪怕其他的不复习也要保证,特别是考完初试,到复试这段时间千万不能松懈,手生了翻得时候违和感特别强。

另外就是,翻译这一块不可能有突飞猛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不要贪多嚼不烂,多多体会理解和总结,毕竟翻译没有标准的答案,坚持练一段时间,有了量,自己总结体会,进步就在你不知不觉中出现了。

因为是跨考的,所以基础比较差,这一块我也练得比较多,在一开始为了培养语感锻炼理解能力,每天晚上我都会两个小时做一篇经济学人的精读,一是积累背景知识,偶尔练习一两篇,二是怕考试碰到比平常练习难度大的题目心慌,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好的学习方法,反正我练翻译的A4纸有700多张,虽然考的不高。

还有就是我觉得背诵也是一个好的办法,早上的时候我会把自己觉得好的译文背下来,背熟,就是到说了上句能立马顺出下句的程度,背了二三十篇,有时候汉翻英的有些词就会一下子跳出来,用的很顺手。

翻译这一块确实需要自己不断的训练和翻译才有用,即便是看到别的人翻译或者是经验,但是这些都不能为自己所用,只有把东西加以理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表达出来才行,而这个过程是谁都没办法代替了,也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