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眼镜验光员复习题库第一部分眼科学C 1、视觉器官的大致分类为{ }。
(A)角膜、巩膜、虹膜(B)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C)眼附属器、眼球、视路(D)角膜、巩膜、视网膜B 2、眼的附属器包括{ }。
(A)睫毛、眼球、结膜、泪器和泪液、眼外肌和眼眶等(B)睫毛、眼睑、结膜、泪器和泪液、眼外肌和眼眶等(C)睫毛、眼睑、角膜、泪器和泪液、眼外肌和眼眶等(D)睫毛、眼球、角膜、泪器和泪液、眼外肌和眼眶等D 3、眼球壁可分为{ }。
(A)纤维层、中层、血管层(B)血管层、中层、神经层(C)纤维层、血管层、外层(D)纤维层、血管层、神经层B 4、{ }构成眼球的内容物。
(A)角膜、房水(前房、后房)、玻璃体(B)房水(前房、后房)、晶状体和玻璃体等(C)睫状体、晶状体和玻璃体等(D)视网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等C 5、组织学上可将角膜分为5层,由前向后依次为:{ }。
(A)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内皮细胞、层后弹力层(B)内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C)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D)上皮细胞层、内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D 6、巩膜由外向内可分为3层,依次为{ }。
(A)巩膜棕色板层、巩膜表层、巩膜基质层(B)巩膜基质层、巩膜棕色板层、巩膜表层(C)巩膜表层、巩膜棕色板层、巩膜基质层(D)巩膜表层,巩膜基质层、巩膜棕色板层A 7、{ } 是眼睑组织由前向后依次的分层。
(A)皮肤、睑轮匝肌、纤维层、平滑肌、粘膜层(B)皮肤、睑轮匝肌、粘膜层、纤维层、平滑肌(C)睑轮匝肌、平滑肌、粘膜层、纤维层、皮肤(D)平滑肌、粘膜层、纤维层、睑轮匝肌、皮肤A 8、眼外肌共有{ }。
(A)6条,分别为内和外直肌、上直和下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B)4条,分别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C)6条,分别为内和外直肌、上和下直肌、内斜和外斜肌(D)4条,分别为内直肌、上直肌、下斜肌、上斜肌B 9、白内障致病原因是{ }。
(A)炎症、感染、外伤等(B)外伤、中毒、年老等(C)遗传(D)糖尿病、高血压诱发B 10、白内障临床表现为{ }。
(A)瞳孔区可见晶状体成均匀的或局限性白色混浊,由炎症、感染、外伤等原因引发(B)瞳孔区可见晶状体成均匀的或局限性白色混浊,由外伤、中毒、年老等原因所致(C)角膜可见定形白色疤痕,由炎症,感染,年老等原因引发(D)角膜可见无定型白色疤痕,由外伤,中毒,炎症等原因所致B 11、含有光敏色素的视细胞分为{ }。
(A)杆体细胞和内皮细胞(B)杆体细胞和锥体细胞(C)上皮细胞和锥体细胞(D)杆体细胞和内皮细胞D 12、眼屈光系统是由{ }屈光介质所组成。
(A)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五种(B)角膜、前房、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五种(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四种(D)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四种B 13、标准眼的轴长长度为{ }。
(A)23.387mm (B)24.387mm (C)25.387mm (D)26.387mmA 14、眼静止时总屈光力为{ }。
(A)+58.64D (B)+57.64D (C)+56.64D (D)+55.64DC 15、光线由空气进入简化眼后共发生{ }。
(A)3次偏折(B)2次偏折(C)1次偏折(D)0次偏折D 16、简化眼是由{ }。
(A)4个偏折面构成(B)3个偏折面构成(C)2个偏折面构成(D)1个偏折面构成B 17、眼光轴的定义是:{ }。
(A)通过晶状体表面中央部的垂直线(B)通过角膜表面中央部(前极)的垂直线(C)通过瞳孔中央部的垂直线(D)通过角膜表面中央部(后极)的垂直线B 18、眼外注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的连线叫{ }。
(A)眼的固定轴(B)眼的视轴(C)眼的视角(D)眼的光轴A 19、{ }是眼的固定轴。
(A)眼外注视点与回旋点的连线(B)外注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的连线(C)通过角膜表面中央部(前极)的垂直线(D)通过晶状体中央部的垂直线B 20、视角的定义为:{ }。
(A)眼外注视点和角膜前极连线与光轴所成角(B)外界物体两端在眼内结点处所形成的夹角(C)外界物体两端在眼内回旋点处所形成的夹角(D)眼外注视点和眼内主点连线与光轴所成角C 21、眼外注视点和角膜前极连线与光轴所成角被称为{ }。
(A)折射角(B)入射角(C)Kappa角(D)视D 22、眼调节时参加作用的主要组织有{ }。
(A)角膜、晶状体、悬韧带(B)晶状体、睫状肌、视网膜(C)晶状体、瞳孔、悬韧带(D)晶状体、睫状肌、悬韧带C 23、看近时{ }称为近反射三联运动。
(A)同时发生的调节、晶状体变形及瞳孔缩小三种现象(B)先后发生的调节、集合及瞳孔缩小三种现象(C)同时发生的调节、集合及瞳孔缩小三种现象(D)同时发生的调节、集合及瞳孔增大三种现象D 24、在双眼没有发生复视时所能看到的最近一点为{ }。
(A)集合点(B)集合远点(C)调节近点(D)集合近点D 25、{ }不是眼睑的作用。
(A)可致生理性散光(B)防止泪液过度蒸发(C)使泪液展开(D)其下垂可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A 26、泪液中脂质层的主要功能是: { }。
(A)防止泪液水分大量蒸发,保温防寒(B)维持角膜的亲水性(C)冲洗湿润角膜(D)抑制微生物生长C 27、泪液分三层,由内到外分别为{ }。
(A)水、电解质层;粘液层;脂质层(B)水、电脂质层;脂质层;粘液层(C)粘液层;水、电解质层;脂质层(D)粘液层;脂质层;水、电解质层B 28、泪液水质层无此功能的是{ }。
(A)冲洗湿润角膜和结膜(B)保温防寒(C)形成良好的屈光界面(D)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D 29、泪液粘液层的主要功能是{ }。
(A)冲洗湿润角膜和结膜(B)形成良好的屈光界面(C)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被角膜接受和利用的必要条件(D)维持角膜的亲水性C 30、角膜中{.XZ}损伤后可通过再生修复{ }。
(A)上皮细胞层和前弹力层(B)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C)上皮细胞层和后弹力层(D)前弹力层和基质层A 31、虹膜主要分{ }。
(A)基质前层、基质后层(B)前弹力层、后弹力层(C)上皮细胞层、内皮细胞层(D)上皮细胞层、基质层C 32、角膜疤痕临床表现为角膜可见{ }。
(A)矩形白色疤痕(B)三星形白色疤痕(C)无定形白色疤痕(D)圆形白色疤痕D 33、调节进入眼的光线的多少是{ }。
(A)角膜的主要功能(B)晶状体的主要功能(C)巩膜的主要功能(D)虹膜的主要功能A 34、眼的第一主点在角膜后{ }。
(A)1.348mm处.(B)1.602mm处(C)7.078mm处.(D)7.332mm处.B 35、眼的第二主点在角膜后{ }。
(A)1.348mm处(B)1.602mm处(C)7.078mm处(D)7.332mm处A 36、眼的两个主点位于{ }。
(A)角膜后方晶状体前方(B)角膜前方(C)晶状体后方(D)晶状体内C 37、眼的第一结点在角膜后{ }。
(A)+17.05mm处(B)22.78mm处(C)7.078mm处(D)7.332mm处B 38、眼的物方焦点距第一主点{ }。
(A)+17.05mm (B)-17.05mm (C)+1.602mm (D)-1.602mmC 39、{ }的屈光力为+43.05D,近似为眼总屈光力的2/3。
(A)房水(B)晶状体(C)角膜(D)玻璃体A 40、眼球的前后径约为{ }。
(A)24mm (B)25mm (C)26mm (D)27mmC 41、眼球的前方和后方的{ }称为前极和后极。
(A)几何中心(B)光学中心(C)顶点(D)基点C 42、结膜按覆盖部分分为{ }。
(A)睑结膜和球结膜两部分(B)穹隆结膜和球结膜两部分(C)睑结膜、球结膜和球结膜穹隆结膜三部分(D)睑结膜、球结膜和球结膜眼睑结膜三部分D 43、眼球的角膜占眼前方{ }透明。
(A)1/3 (B)1/4 (C) 1/5 (D)1/6A 44、正常眼角膜外表面中央约3mm左右为球形弧面,周边曲率半径逐渐{ }。
(A)增大,成非球面形(B)减小,成非球面形(C)增大,成球面形(D)减小,成球面形B 45、{ }为质地坚韧的乳白色不透明纤维组织。
(A)角膜(B)巩膜(C)虹膜(D)结膜B 46、位于晶状体之前角膜之后的房水中的组织称为{ },其中央部的圆孔为瞳孔。
(A)巩膜(B)虹膜(C)结膜(D)视网膜A 47、{ }位于虹膜的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分为前面和后面两面相交于赤道部。
(A)晶状体(B)巩膜(C)视网膜(D)结膜C 48、正常角膜的中央厚度值为{ },边缘厚度为{ }。
(A)0.7—0.9mm;1.2mm(B)0.3—0.7mm;1.6mm(C)0.5—0.7mm;1.1mm(D)0.5—0.8mm; 0.9mmA 49、眼外肌的主要作用是{ }。
(A)司眼球运动(B)司眼睛调节(C)司眼球光感(D)司眼球会聚D 50、泪器排泄部分的组成包括{ }。
(A)泪小点(B)泪小管(C)泪囊和鼻泪管(D)以上都是A 51、视路包括视神经、{ }、视放射和视中枢等。
(A)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B)视网膜、视束、外侧膝状体(C)视交叉、视盘、膝状体(D)视网膜、视束、膝状体A 52、正常情况下睑裂的宽度{ }。
(A)7--10mm (B)11 mm (C)5--7mm (D).9mm53、检查外眼或翻转上眼睑时,注意在眼球上施加压力,以免在极少数患者引起眼-心反射,甚至导致心跳骤停。
尤其心率缓慢或不齐者,易出此意外。
{ × }54、在交感性眼炎和原田氏病时,睫毛可逐渐全部变白。
{ √ }55、结膜充血的三个类型为球结膜充血、睫状充血、巩膜充血。
{ √ }56、球结膜充血的起源为结膜血管。
{ √ }57、球结膜充血的明显部位为中央结膜。
{ × }58、睫状充血的起源为角膜缘血管。
{ √ }59、睫状充血的明显部位为结膜缘附近。
{ × }60、巩膜充血的起源为巩膜血管。
{ √ }61、蓝色巩膜表示巩膜菲薄,透见巩膜内层黑色素所致{ √ }。
62、角膜知觉减退可见于长期配戴隐形眼镜、三叉神经机能减低或麻痹、树枝状角膜炎和带状疱疹后。
{ √ }63、Schirmer氏试验使用宽5mm、长30mm的条状滤纸。
{ × }第二部分隐形眼镜1.隐形眼镜的禁忌症包括()A斜视及眼球震颤 B斜视及睑下垂患者C泪膜破裂时间大于15秒 D schirmer试验正常2.分辨隐形眼镜面向的方法有()A用拇指与食指挤压镜片中心,如向外弯说明正确B用拇指与食指挤压镜片中心,如向里弯说明正确C用拇指与食指挤压镜片边缘,如向外弯说明正确D用拇指与食指挤压镜片边缘,如向里弯说明正确3.配戴隐形眼镜时,配戴者应()A面向下,眼球向上转 B面向下,眼球向下转C面向上,眼球向上转 D面向上,眼球向下转4.摘隐形眼镜时,配戴者应()A面向上,眼球向下转 B面向上,眼球向上转C面向下,眼球向下转 D面向下,眼球向上转5.()为隐形眼镜的配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