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作文教学论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论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论文
概要:写文章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它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完全可以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从学生的兴趣着眼,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说与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写作方法,学生的文章就会“有序有物、有理有文”,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就是要教会学生捕捉素材,掌握“门路”,善于
表达。

一、巧用褒贬。

树立信心
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而小学生写出的文章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缺
点和不足,如果被老师说得一无是处,很容易会失去作文的兴趣。

因此,对待小学生在作文中的优缺点,既要具体直观,又要“赞不吝惜,弹有分寸”。

1.及时评价,维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能顺
利闯过写作的难关。

中下层的学生是一个大群体,他们往往又是写作的困难户,教师常会因为期望过高,耐心不足,求成心切,看不到中下层学生的进步,更体谅不到这些学生的难处,容易对他们疏于及时评价和指导。

所以,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和评价这些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多发现这些学生的点滴进步,寻找他们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及时评价,及时指导,及时表扬肯定,使所有学生都保持写作的兴趣,喜欢写作。

如:批改时,可以找出学生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旁批:“用词生动有趣!”“多精彩的介绍呀,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创意,棒极了!”等等。

总批时写一些鼓励性的话:“真棒,老师为你喝彩,更为你加油,希望你不断努力。

”对写作信心不足的孩子,与他谈心,找寻原因,教给写作方法,启发写作思路。

当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大力表扬、鼓励,树立其写作的信心:“你的写作进步真大啊!希望你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努力吧,成功正在向你招手!”评作文时,用阶梯式的评级方法,随着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升级,给孩子们一重重惊喜,让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喜悦中受到鼓舞,写作兴趣越来越浓。

2.放大优点,激发信心。

学生交来的每一篇作文,都要从学生实际的写作水平
出发,多发现其优点进行激励,尽量使更多的学生得到被肯定或出头露脸的机会。

如:在评讲时,抓住闪光点,激发写作兴趣。

题目起得好的,给予表扬;词语用得好的,给予表扬;句子写得好的,给予表扬;表扬独特见解、独特思路;高度评价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的作品,培养创新思维。

一个词用得好或用了一个新词,或表
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等,都给以非常肯定的鼓励性批语;对那些有特色的文章,还可以在班上宣读,并张贴出来供同学学习。

二、指导写法,培养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没有掌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想说,
就会不知从哪里说起;想写,也会无从下笔。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最有效的途径。

1.范文引路,练习仿写。

心理学专家林崇德博士对模仿作文就大加推崇,他说:创造从模仿开始,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

其实,学生学习语文,首先就是学习范文。

小学作文的形式基本以写入记事为主,而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数都是此类文章,因此,课文本身就是学生学习模仿写作最好的范文。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呢?
仿写训练不宜放任自流,要抓住范文的语言和结构两个关键方面进行。

要引导
学生注意模仿范文的不同写法,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段描写,把文段写好。

实践证明,学生只要有范文可仿,作文就容易完成。

如四年级有一篇叫《观潮》的文章,它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写的,我在讲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参照《观潮》写一篇有关“暴雨”的文章。

我要求他们通过仔细观察进行仿写,并提供写作思路:先写暴雨来临前天空的变化,再写暴雨来临时人们和一些动物的反应,最后写暴雨过后的景色。

学生们大多数都能按照要求,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2.阅读积累,丰富知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的脑子里空无一物,又怎能强求他们写出多么好的文章来呢?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从平时的教学做起。

首先,在给学生上语文课时,遇到优美的语句或成语,都要要求学生把它们记录下来,课后多读多记,背诵下来,真正把它们记到脑子里,变成自己可以随时使用的知识,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脑子里的知识慢慢的就丰富起来了。

再就是鼓励学生多多进行课外阅读。

不是有一句话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这充分说明,学生的课外书看得多了,知识面就广,积累的语文知识就多,那写作自然而然的就不成问题了。

3.抓住要点,流畅叙述。

不管何种体裁的文章,都会有几个明确的要点,忽视
其中任何一点,都会使整篇文章显得不完整。

所以,教师指导学生时,要注意提醒学生“紧扣文章主题来清楚表达”所要叙述的内容,要用自己擅长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写作,采用“某词没底,另找替换;某句有疑,寻求他法”的手段来恰当表达文
章的内容,保证全文的组织结构、句段之间的关联、时间或空间的顺序等,都能得到巧妙合理的布局。

三、多元评改。

共同提高
以往的作文训练,往往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看”,这种传统陈旧的
模式是使学生被动接受,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毫无益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因而,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促进写作水平提高。

1.面批自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当面批示,教师直接指出不足让学生自
我修改,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也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这样,在心理上,学生认为教师非常关心自己,增强了把作文修改好的信心和决心。

当学生的面批改作文,大至选择材料、篇章结构,小到错字病句、标点符号、语言运用等,教师都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师生直接对话,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2.师读生评。

学生写好文章后,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在班上宣读,读
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好在哪里?差在什么地方?最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文章,动笔修改,并在批改栏内写出修改的理由,使学生在对比中提高写作水平。

3.互批互改。

就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批互改。

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许多学生要批改别人的文章往往会无从下手,因而,老师要指导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并通过出示课件、小黑板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把作文的修改权交给学生。

改完后,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代表作在班上宣读,接受大家评议。

这样,大家都当“小老师”,有新鲜感,更能培养学生审慎认真的学习态度,进而提高撰写作文的能力。

写文章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它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完全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从学生的兴趣着眼,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说与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写作方法,学生的文章就会“有序有物、有理有文”,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相关主题